曹操在历史与文艺作品中的形象

时间:2022-06-13 06:57:00

导语:曹操在历史与文艺作品中的形象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曹操在历史与文艺作品中的形象

曹操是汉魏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文学家和诗人,他一生虽并未称帝,但他在汉末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措施,可以说他与帝王相比毫不逊色,但曹操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贬多于褒。

一、在小说《三国志演义》中

《三国志演义》的主题思想主要是拥刘反曹的封建正统思想,这一思想贯彻始终,这是小说中造成曹操“奸雄”形象大与英雄形象的主要原因。曹操的“奸雄”形象在小说中主要表现在:

1.镇压起义、残暴不仁在“颍川之战”,曹操的残暴不仁,让人触目惊心。他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杀吉平”,更显得无比残暴,先是将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在吉平撞阶而死后,曹操仍不解恨,还要“分其肢体号令”。“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成了曹操最大的人生信条。此后,他又跟随皇甫嵩讨张梁,“斩张梁于曲阳”,“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残酷到连死人也不放过。

2.欺君罔上,窃国谋逆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虽然没有称帝,却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儿皇帝”;朝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当献帝深感曹操欺君罔上、有窃国谋逆之心后,随即密赐衣带诏,令董承、刘备、马腾等人合力讨贼。事后衣带诏泄露,曹操诛杀了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仍不解恨,连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贵妃也不放过,尽管献帝和伏后一再哀求,还是将董贵妃勒杀于宫门之外。

3.虚假伪善,奸诈狡猾曹操的伪善和奸诈,并不是那种鸡鸣狗盗式的小聪明、小伎俩,而是包含着很多的智慧。青少年时代的曹操,“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为了达到我行我素、游荡闲逛、逃避责难的目的,他曾“装病谗叔”,故意挑拨离间父与叔的兄弟关系。董卓进京后独霸朝纲,废少帝立献帝,擅杀朝臣,激起了王允等人的义愤。曹操自告奋勇去刺杀董卓,不料被董卓从衣镜中窥见拔刀动作,他随即跪下献刀,掩盖刺杀的目的,“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董卓虽有怀疑,但仍一时被他瞒过逃脱。其余典型事例,如“望梅止渴”、“割发权代首”、“跣足迎许攸”等,也都可以证明曹操的虚假伪善和奸诈狡猾。

4.骄奢淫逸,嫉贤妒能当曹操削平群雄、统一北方、志得意满时,个人的骄横无比和刚愎自用便显露无余,“宴长江赤壁赋诗”,刘馥只不过指出“丞相何故说出不吉之言”,便惹来杀身之祸。曹操还在漳河之上修建壮丽无比的铜雀台,并“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供自己晚年享乐。而曹操嫉贤妒能的典型事例,莫过于“斩杀杨修”。曹操在门上书一“活”字、塞北送酥在盒盖上写“一合酥”三字、梦中杀近侍、曹丕曹植兄弟争宠斗智等,都被杨修一一道破机关,曹操虽然在表面上对杨修“称美”、“喜笑”,但在内心深处却“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最后终于在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战斗中,寻了个“乱我军心”的借口,杀了杨修,而杨修便成了曹操嫉贤妒能最大的牺牲品。

二、在传统京剧与京剧新编戏中

《捉放曹》是三国戏中一出折子戏的名段,描写中牟县令陈宫捉到了企图刺杀董卓的曹操,在夜审中发现曹操过去屈身董卓,是为了找机会杀他,为国除害。于是陈宫暗自释放了曹操,并放弃了七品芝麻官,跟从曹操一起逃走,共图揭竿起义大事。但是《捉放曹》的重点戏却不在陈宫的一捉一放上,而是在陈宫弃官随曹操出逃的途中,由于曹操的生性多疑,错杀留宿并杀猪款待他的吕伯奢家人,后又一错再错追杀吕伯奢。陈宫一一看在眼里,指责曹操道:“知而故杀(吕伯奢),大不义也!”曹操的回答却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捉放曹》中的重点戏。陈宫由此判定曹操是个“狼心之徒”,与之一刀两断。这个故事,使曹操的奸雄面目第一次暴露在观者面前。《击鼓骂曹》则是一出京剧老生的传统戏,取材于《三国演义》第23回“祢正平祼衣骂贼”,故事是“名士”祢衡被孔融推荐给曹操,曹操却对其轻慢,甚至用为鼓吏来羞辱他,他当着满朝文武大骂曹操,借击鼓来发泻。后经文武官员相劝,勉为曹操下书,去顺说刘表。此剧充分表现了祢衡不为威武所屈,敢于大骂当朝丞相的高傲性格,最后祢衡还是被他采取借刀杀人的办法砍了头,同时就表现了曹操的虚假伪善、嫉贤妒能和残暴。在这部传统戏里,曹操是一个被绝对化的反面人物,演的是白脸。上海京剧院1988年首演的《曹操与杨修》,以曹操与杨修之间的互相周旋、觊觎、对耗贯穿全剧,通过深刻的性格冲突来体现作品的深层意蕴。这是中国历史上封建权势人格与文人智能人格难以调和的对峙酿成的不可避免的悲剧。曹操并不愿意杀杨修而终于杀了杨修,杨修并不愿意反对曹操而终于成了曹操的对立面。权力与才智相左,政治家与文人相隔。本剧已超出了史籍上关于这桩公案的记载,上演了一幕封建社会的劣根性所导致的震撼人心的悲剧,发人深省。当年扮演曹操的尚长荣说过,他要塑造的是一个“为人性的卑微所深深束缚、缠绕着的历史伟人形象”。治国安邦的远大抱负,运筹帏幄的雄才大略和求贤若渴的政治胸襟是曹操伟大的一面,唯我独尊、嫉贤妒能、滥杀无辜是他卑微的一面。在他与杨修的冲突历程中,他的伟大与卑微不断地互相斗争,一杀孔闻岱,二杀倩娘,三杀杨修,卑微在这场冲突中终于彻底占据了上风,完成了人性价值毁灭的悲剧。在这部戏里曹操已不再是简单的反面人物的定格,当时那个社会和他本身所处的位置带给了他无奈的选择。

三、在电视剧《三国演义》(1994年版)中

导演和演员没有把曹操的形象脸谱化,但蕴涵在性格里的机诈、权谋、骄横、窄狭、大度、雄才大略和善于用兵,在不同的矛盾斗争中,从多个侧面表现得从容适度。例如:当曹操刺杀董卓时,他确实是“为国为民除害,虽死无憾”。当他误杀吕伯奢家人后,恐怕吕伯奢到家率众来追,又杀死了吕伯奢,说什么“俺曹操做事,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表现了他的极端自私残暴。在关羽来投奔他时,对于关羽给予厚待———送马赠金封侯,当关羽离开时,下令不追击,这种重义爱才的胸怀令人感动。在官渡之战中“许攸来投”这场戏中,将曹操的那种不拘一格,随意狡黠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曹操充分意识到许攸来投的价值,给予了许攸以别开生面的接待,最后采纳了许攸“火烧乌巢”的计谋,导致袁绍最终的失败。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傲慢、多疑、狂妄、自以为是等弱点暴露无疑。在立世子的事情上,他虽然在感情上倾向曹植,但事关王业时,还是选择把接班人的重任交给曹丕,显示出他的英明等等。曹操其实是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是一个乱世豪雄,能够运筹帷幄,鞭挞宇内,做出常人做不出的事业。他又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标志,或世袭或禅让两种抉择夹缝中的乱世奸人。一代伟人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融合。这些都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得以体现。

四、小结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思想出发点,使曹操的形象定位一直各有偏重。曹操的复杂性格,注定无法简单地用好坏来评定他,曹操对历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这些也无法抹灭他的一些丑恶行为,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把他作为一个反面人物进行塑造,但同时我们又能发现他作为一个优秀政治家的胆略和气概,豪迈飘逸的诗人气质等等。如同“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而我们也无法用绝对化的词语来概括曹操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所以客观地认识到他是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中的英雄人物,而又不可避免地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特定阶级地位中形成的残暴、伪善、嫉贤妒能等缺点。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不禁又回荡在耳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也许从人性的角度来衡量那些曾经在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孰是孰非,或者可以更加合理化、人性化和全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