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教学文化差别思索
时间:2022-05-21 10:07:00
导语:英美文学教学文化差别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高等师范学校英美文学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把跨文化交际与赏析、鉴赏英美两国文学史知识和作品并列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体验,学生学会以不同的态度来看待另一种文化,从而真正获得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并以此来促进英语学习。
1、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影响
从教八年来我一直担任高师英美文学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由于对中西文化差异缺乏必要了解,即便有着扎实的语言功底,却也难免在学习英美文学史和作品选读时遇到许多问题,甚至造成理解有偏颇而陷入尴尬境地。英美文学课程第一个需要赏读的是英国史诗《贝奥武甫》。诗歌中的第三个怪兽是凶狠的火龙,正是它使得英雄贝奥武甫重伤在身,撒手人寰。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象征,其文化内涵与西方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国龙是灵异、祥瑞的象征,也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被誉为“真龙天子”,身着“龙袍”,体卧“龙床”,乘坐“龙辇”;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王可以呼风唤雨、普降甘霖;关于“龙”的成语很多,如“龙飞凤舞”、“龙凤呈祥”、“藏龙卧虎”、“画龙点睛”、“生龙活虎”、“龙马精神”、“虎踞龙盘”等。炎黄子孙还骄傲地自称为“龙的传人”。而西方的龙却是邪恶、贪婪的化身,是英雄勇士们剑下的亡魂。在西方神话中,龙是使人恐惧的妖魔;在圣经故事中,人们把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称为“大龙”(thegreatdragon),基督圣徒还把杀死龙作为荣耀,引以为豪。例如:
1.1“Wecallheradragon.”我们叫她母狗(她很凶狠。)
1.2“Sowdragon’steeth”播下不和或毁灭的种子。
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四位勇士的第一个过关题目就是与凶狠的龙进行搏斗,夺走金蛋。罗琳女士在书中尽情展现了四条龙——匈牙利树蜂、威尔士绿龙、中国火球龙和瑞典短鼻龙的凶悍与残暴。正是由于文化差异,中西方人们在龙的理解和使用上呈现出了不同之处。如果学生对此有详细的了解,他们就会很有兴趣,同时有很大的成就感,认为学英美文学的确有用。再如,在讲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时,诗人把心爱的人比作夏天,学生立刻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比作炎热、烦躁的夏天而不是温暖和煦的春天呢?还有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PB雪莱的名篇《西风颂》(OdetotheWestWind)时,学生对于该诗中“西风”的意象颇感费解,因为中国学生觉得“东风”才是该赞颂与歌唱的和煦之风,因此,“西风”意象很难再学生头脑中引起美好的联想等。在此,教师引入英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异国的特殊文化,扫除跨文化交往中的障碍。英国是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天是舒适、恬静的。莎士比亚曾经写了《仲夏夜之梦》,他在十四行诗里把深爱的人比作夏天也就情有可原了。而我们中国的夏天是炎炎夏日,烈日难耐,通常人们觉得不舒服。正因为英国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所以,雪莱的《西风颂》是对春天的讴歌。中国人喜爱东风,因为东风象征着春天,给大地带来一片生机。在中国古典诗文里和当代诗人笔下,“东风”也一直是赞美的对象,中国大陆东面向海,从海上吹拂来的东风给人们带来春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如在诗歌《村居》中,诗人高鼎就为我们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乡间的孩子们“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情景。
2、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教学影响的对策
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课堂的教学影响可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解决。
2.1教师方面。教师一方面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身为英美文学的教师,事先要充分备课、尽可能多地预现上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课堂上要随机生成,能够左右逢源,对于中西方的知识能够顺手拈来,纵横捭阖,引人入胜,令学生钦佩教师。即使英美文学再难学,学生也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进而喜爱这门学科,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了培养。相反,如果教师知识缺乏,或对文化方面的问题认识不够,理解不透,仅仅只是就本论本,气氛沉闷,势必令学生上课如坐针毡,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严重缺乏,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无从培养与提高了。例如,诗人奥斯丁杜伯森(AustinDobson)的法国体八行诗“AKiss”《(吻》),其中rose是花名,也是情人,花人合一,情爱互衬,构思巧妙,令人叫绝:Rosekissedmetoday,/Willshekissmetomorrow?/letitbeasitmay,/Rosekissedmetoday,/Butthepleasuregivesaway/Toasavorofsorrow-/Rosekissedmeto-day,-/Willshekissmetomorrow?学习本首诗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现场吟诵我国唐代诗人徐寅的诗《玫瑰》。诗人将玫瑰的俊美、热烈、富丽、吉祥一一凝于笔端,溶为花语,重彩浓墨,粲花纷呈:芳菲移自越王台,最似蔷薇好并栽。浓艳尽怜胜彩绘,佳名谁赠作玫瑰。春城锦绣风吹折,天染琼瑶日照开。两首诗的主题虽同为玫瑰,但由于历史、文化、习俗、情趣等的差异,两位诗人以不同的审美角度诗吟玫瑰,从而赋予了不同的花语。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博学,尤其是中西方文化的恰当对比,让学生觉得学习英美文学既有趣又有用,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证。
2.2学生方面。虽然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教学还是应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只有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那么他(她)所掌握的知识才能够牢靠。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师在给学生讲美国清教主义前,应让学生课前先对将要涉及的一些文化知识有所了解,学生可以通过找寻相关的书本资料或者通过网络来了解相关文化。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随后课堂讲解,学生对某一文化现象的印象必定会比较深刻。此外,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及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引起的文化点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他们在讨论中获取完整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英国小说《理智与情感》中找突破,发现中西文化的差异。
经过热烈的讨论与交流,有的小组将《理智与情感》和林语堂所著的《京华烟云》进行比较。他们认为,姚木兰与艾琳诺、姚莫愁与玛瑞安有共性。有的小组则把《理智与情感》中理性的姐姐与《红楼梦》中的薛宝钗进行类比,把感性的妹妹与尤三姐进行比较。他们认为薛宝钗与艾琳诺理智、处事谨慎,对人很圆滑,善于掩藏内心的真实情感。差异是薛宝钗孤独终老,她爱的人不爱他;艾琳诺得到了真爱,并且她爱对人了。尤三姐与玛瑞安两人都是对爱情都是很疯狂的,敢爱敢恨。不同的是,玛瑞安最后爱情有了结果,虽不是自己的最爱,确实对自己最好的;而尤三姐最后为爱殉情,很悲壮,也很让人感叹世事无常。还有的小组偏重西方小说与中国小说的特点比较等等。可见,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比两种文化的异同,不仅能锻炼组织、调控、与他人交流、上台展示的能力,在轻松的环境中,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加深目的语文本的学习,使与文化有关的内容深刻地印在记忆中。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师英美文学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寻求灵活多变、适合学生的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增强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提升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 上一篇:县委书记在温室建设暨农田观摩会讲话
- 下一篇:区政办投融资监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