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文学的伯仲之分
时间:2022-05-21 09:22:00
导语:音乐与文学的伯仲之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文学和音乐的比较研究不同于文学或音乐内部的比较研究。后者立足于微观的研究较多,往往以具体的作品作为比较的对象;前者则更注重于宏观的把握,以对两种艺术系统作整体比较为主。所以,文学与音乐的比较研究,主要应该是这两种不同文艺系统之间的整体研究。本文以音乐文学基于本体特征的比较,侧重从二者表现对象、过程方式、语象与意象几方面进行研究。文章的“表现意义”是不仅流于二者的“表现”层面,而是超出一般意义的表现,试图阐明比较本体的内部关系,注重在“意义”上的突显。
一、音乐与文学的表现对象之分
从众多文学作品所提供的直观信息看,文学有关写景状物、详尽的描写较多,相较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具体、更接近于生活本身;文字往往描绘生活中可见的东西,例如通过典型环境进而塑造出典型人物形象,属于倾向情节性的艺术。而音乐在表现时并不进行描写、状物,而在于表现某种情绪、感情的状态以及这种感情的变化运动,换句话说,音乐更善于表现生活中不可言说的主观精神层面,相对属于情态艺术。例如爱情悲剧《罗密欧与茱丽叶》的两个版本:剧作家莎士比亚运用有逻辑性的故事发展手法把两家世仇的恩怨激化、爆发乃至男女主人公相继殉情的最终故事高潮。而作曲家柴从表现意义看音乐与文学的伯仲之分摘要:音乐和文学是人类的两大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为人们带来无数的艺术瑰宝。俯瞰历史长河中的如数家珍,越来越多的音乐作品表现出其文学性,文学作品中又隐形或显性的表露出其音乐性(比如诗歌)。长期以来文学、音乐彼此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借鉴已为两个不同门类艺术发展提供了极丰富的实践?那么从两者的表现来看他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么样的内在联系?本文就是带着这样的思考对音乐与文学内在联系的诸多问题做初步的思考探究。关键词:音乐;文学;表现意义;表达方式;形象可夫斯基只把素材中典型的情感基调通过奏鸣曲式进行发展。但其开始、发展和结束都与音乐自身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依附于形式的展开过程。显然文学需要展开的是客观世界的过程,并依照文学结构进行创作。音乐的表现对象则是角色内心世界的情感起伏,也包括与内心世界有关的那些富有象征或暗示意义的情感因素。
二、音乐与文学的表现过程和方式
(一)矛盾冲突元素的运用
创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将构思中虚幻的观念性形象转化为可以言说、被他人理解的文字的过程。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矛盾冲突元素在文学艺术表现过程中可谓最常用也是效果最佳的表现手法之一了。矛盾冲突在情节上的运用。莎士比亚在创作《仲夏夜之梦》时同时设置了四条情节线索,并使之既平行又交错、既关联而又独立地展开戏剧冲突。赫米娅与拉山德、海丽娜与狄米特律斯两对青年恋人间的爱情纠葛是主线。另外两条次要的情节线索一是公爵和女王的结婚、一是仙王和仙后的争吵与和解。几条情节线索穿插、揉合,既相互映衬,又突显矛盾升华、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在表现情节事件或人物形象时,总是由若干个矛盾冲突组成的,往往可以起到推动事件发展、突出和塑造典型人物及表达作者意图等关键作用。如巴金的小说《家》中的人物“觉新”——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传统观念与新思想的熏染之间的冲突、性格上抑郁内向与向往自由的矛盾塑造出充满矛盾色彩的人物形象。再看音乐(尤其西方音乐),矛盾冲突性在奏鸣式中得到充分的典型展示。钱仁康先生在《音乐欣赏讲话》中提道“呈示部包含出现在不同调性上的主部和副部,先后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性格上有鲜明对比的主题陈述出来,就像戏剧中的第一幕揭示出主要人物的形象一样展开部运用各种手法把呈示部中的各个主题加以变化发展,显示它们的相互影响和矛盾冲突,好比戏剧中积极展开着戏剧情节的第二幕再现部则在调性归于统一的新的水平上,重现呈示部中的主题,有如戏剧的最后一幕,表现矛盾的基本统一和解决。”①如《仲夏夜之梦》的素材在门德尔松手中,成为用一系列的音乐主题展开事件的发展及音乐内涵的作品。序曲是以木管组轻奏的四个和弦开始,用木管乐器柔和透明的音色营造出仲夏夜的梦幻。接着是“精灵主题”、“舞蹈主题”和“爱情主题”音乐性格各异的接连穿插出场,分别代表了诙谐顽皮的精灵、欢快的庆典场面和柔美缠绵的爱情,这三个主题不仅形成矛盾的对比,还形成了戏剧性的融合。其中“精灵主题”以短小的经过句形式穿插其中,预示着精灵将要戏弄这几对恋人的情节。作曲家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现冲突,并将矛盾冲突的转折展现给听众,通过发展、变奏满足故事情节的多元、复杂性。音乐与文学表现冲突最主要的差别在于文学通过突如其来的事件的闯入,而使事态变得急转直下,或者由两种对峙的力量造成的争斗;音乐利用模拟情感,追求某种音响效果的形似,通过音响中所包含的感情力量之间的对比引发听众已有的人生、情感体验,展示矛盾过程的发展引发启迪作用于情感。
(二)情感表达之千秋
抒情是文学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表达方式主要透过三方面:表达感情、描写感情和借景抒情。自古文人墨客就善于用文字精准独到的抒发情怀。南宋诗人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伤心愁绪的情感细致而直接地表现很具有代表性。值得注意的是,文学抒情咏怀的往往是具体的对象,它所运用的语言表达也同样清晰明了。诗人王旭用诗句“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描写桃花溪如梦如幻的美景,表现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寻,以及追寻不到的惆怅之情。可见文学借景抒情的手法大都基于对客观的实景、实物的描述,再引发读者对其进一步的深思。音乐的抒情表现则既不属于明显的主观表达,也不是绝对的客观描述。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一种概括的抒发,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从授众角度看,听众往往对一段乐音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最终将联想具体化,这是类似于借情抒情的表现方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在情感的表现是极为优秀的:呈示部中的副部是活泼的小快板,旋律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烘托梁祝二人同窗三载感情升华的持续发展,感情交流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张扬。文学与音乐同样表达两人感情的升华,一个利用文字逻辑描述表达,一个利用音乐情绪烘托,引发听者对音乐的主观情感与文字的联想相得益彰,可以说二者的结合才是最大化的保持了作品审美价值的完整性。
三、语象与意象
在我们的一般认识中,似乎文学形象与音乐形象有共同的特征,即都是通过作品的客观实体感受与自身主体的一种认识上的综合产物。这种形象的概念既是确实的,又是模糊的;既是有一定共性的又是个体的。童庆炳先生将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分述以下三个方面:文学语言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②文学语言就是供读者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读者以此进行想象和联想所产生的一系列近似具体的文学形象。文学的意蕴则包含着文学作品深刻思想和情感,而且有时呈现多种表达,丰富的内蕴。三个方面是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文学形象与音乐形象有许多共性:主客观的统一、真实与假定的统一还有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等等。但是,音乐形象是听众对音响作用于人耳后的直接情绪反应,失去了直面体验和细节感知。大众赏析时不可能像专业音乐人一样了解音程的意义、曲式结构的特点等等。而文学形象能够具备细节因素。关于这一点,不能不说语言魅力的真实感是存在于字词句之中的。张爱玲《倾城之恋》中有一段风的描写,描写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却又起伏跌荡,简直如虹飞碧落,给人目不瑕接之感。“只有那莽莽的寒风,三个不同的音阶三条骈行的灰色的龙,一直线向前飞叫唤到后来,索性连苍龙也没有了,只是三条虚无的气,真空的桥梁,通入黑暗,通入虚空的虚空。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作者着重意象的扑捉,用了“音阶”、“龙”“虚无之气”烘托出风的声音、颜色、速度以及气势,塑造栩栩如生的风形象。是的,大部分现实事物的形象是既没法由音响结构再现,也不可能靠听觉感知的。文学用语言来描绘事物,其表象的直观性和具体性无疑优于音乐的无视觉表象。意蕴的表达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突出的审美魅力。同样音乐中也反映出意蕴独特的审美价值。意蕴在文学中的层面可以是历史的、哲学的或者是审美意的。但这些精神内容必须是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描述揭示出来的。诗人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诗渲染出闲适避世生活的情趣。透过采菊、南山、日夕、飞鸟这些具有“意味”的景和物侧面表现出诗人崇尚自然平淡的精神意蕴。反之,音乐中的物质世界大多是通过对精神世界的表现揭示出来。即使表现人物特征时,音乐善于运用人物情绪表现出可能的精神状态来凸显这个人物性格特点或是大致的外形特征。因为音乐的音响材料本身即具备这种天然条件:比如大调色彩明亮、光辉,凸显欢快、喜悦的情绪;小调色彩暗淡、柔和,可以表现忧郁的状态;和弦上,协和和弦给人以平和安定的感觉,不协和和弦就宜于表现紧张不安的感觉,等等。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就以反映现实,表现人民的精神面貌为创作原则。著名的《图画展览会》就是以哈尔德曼的绘画遗作展览会为音乐形象而作的。根据拉威尔的配器后,有管弦乐队演奏的《牛车》,由大号和低音鼓大鼓的叠加重音仿真般的模拟出牛车的沉重、缓慢进行。在音乐的“正面”描绘中,这段音乐的形象是牛车不堪重负地艰难行进着,并伴随由远及近再渐渐远去的步伐。这要归功乐音音响运用模仿的方式带给我们联觉体验。但音乐的意象有时也可能超出形态或外表特征的范围,带有某种概括性的含意。众所周知,“牛车的步伐”表现的是十九世纪波兰农民的悲惨生活。但没有标题的提示,音乐对人心理特征直接模仿可能产生多元的答案。可能是船夫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艰难前进的脚步、也可以是刚经历过残酷战争后继续向前挺进的悲壮的步伐,等等。辩证地说,音乐形象不确定性因素呈现的众彩纷呈之大观,与对情感基调的独到细腻的模仿,既对立又统一。音乐艺术是以乐音组织结构形式对广大现实世界的各种运动、各种状貌和主体对它们的情感反应予以概括的比拟,才可能深刻地反映现实。③而音乐意象是对某种事物形态的凝练概括,再将其提升到概念的高度,是在此基础上的模仿而成。
四、结语
关于音乐与文学的联系与区别,以上只是以管窥的形式,从表现意义出发略举数端,远未说尽。但已足可看出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内在关系。研究音乐文学的关系对二者更好吸收各自艺术精华、实践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研究两者潜美学价值是为今后更好的利用音乐、文学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服务、提供良性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文中涉及许多问题目前仍在讨论当中,比如有关音乐的论著有较多的文学性描述,缺乏精确性,但在探讨研究中难以避免。希望未来通过对这一课题的不断深入学习能够获得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