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赏析文学解析

时间:2022-05-17 10:57:00

导语:音乐赏析文学解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音乐赏析文学解析

音乐为主,通过写音乐随笔的形式,真正让学生在聆听鉴赏音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与理解,从而更深刻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美,提高对音乐的鉴赏水平,这是近几年来高中音乐鉴赏的新要求。本文以《二泉映月》为例,谈谈笔者的点滴体会。第一节音乐鉴赏课,笔者没有按教材安排直接给学生讲音乐要素,而是带领学生走进音乐,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首先自我介绍,将自己的名字融入一句文字中,让学生猜。“晓风清月,独享一份宁静”,学生很快就可猜出“晓静”。笔者趁机以名字入题,让学生明白想象联想带给我们的美感,原本很普通的一名字,但因为有了想象而有了画面感,有了意境,同时也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一篇文字的引领下去聆听这首动人的乐曲。《二泉映月》响起,笔者带着感情,轻轻地为大家朗诵自己写的一篇欣赏这首乐曲的随感:月色如水,惠山泉水潺潺流淌,是谁在深深地叹息?和着二胡那凄怨的音调。所有的前尘往事,所有的祈盼憧憬,化作一串串时而凄楚深沉,时而昂扬高亢的旋律,在琴弦上流淌。是哭诉,是彷徨,是憧憬,是呐喊,是感叹一生凄苦不平的际遇,是对黑暗势力不妥协的斗争和反抗。阿炳,是你吧,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用你挚爱的音乐来诉说沉重的心事。你私生子的社会地位自幼就遭人冷眼和歧视;你戴着墨镜,背着乐器沿街流浪;你孤苦伶仃,无依无靠,饱尝了人间的辛酸和欺凌。惟有音乐,多亏有你钟爱的音乐如你忠实的生活伴侣陪你一路坚强地走下去。一声凄楚的长叹犹如断肠声,短短的音调是那样哀怨,凄凉,仿佛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因不堪回首往事而深深地叹息。随之,埋藏在心中无穷无尽的忧伤和痛苦也化作音乐奔泻而出。脑海里,一位拄着竹棍,迈着沉重的脚步而又不甘向命运屈服的盲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乐曲跌宕回旋,充溢了狂风骤雨般的激情。忧伤,悲愤,怒号,在音乐一步步地推进中得以宣泄。当炽热的感情沉静下来的时候,美好的曲调又流露出一种朦胧的憧憬和希望。历经沧桑的阿炳终归是坚强乐观的。可当新中国的曙光冲破夜的黑暗,阿炳却带着一生的凄苦与遗憾悄悄地走了,留下《二泉映月》这不老的旋律,时时在人们耳旁飘荡,在人们心中回响。一曲终了,教室里异常安静,大家好像还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之中。以此为铺垫,再给学生介绍音乐的特点,想象与联想在欣赏音乐中所起到的作用,而音乐随笔,更能拉近我们与音乐的距离,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音乐的美。可以说,这是文字与音乐两种艺术形象的完美结合。于是,笔者要求学生在以后的音乐鉴赏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尝试以音乐随笔这种形式进一步去领略音乐的美。告诉学生,用笔来写的时候可以帮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好像是对这首作品的再创作,用文字来表达,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可以启发我们的形象思维。

在音乐鉴赏课中,笔者经常鼓励学生用音乐随笔这种形式来表达他们欣赏音乐后的感受:

一是要求学生用心聆听音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用心聆听音乐,才可以在音乐的带领下展开想象,才有可能深入地理解感受音乐。以听为基础写随笔,才能充分地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因此,笔者常会让学生闭上眼睛,抛开眼前的一切,全心聆听音乐。

二是不要用多媒体画面限制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想象空间。多媒体教学确实可以使教学更直观,但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多媒体画面却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缩小学生想象的空间。所以,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完全自由的想象空间,最好只放音频,让学生闭眼静心聆听音乐,这样写出来的随笔才会丰富多彩。

三是教师要精心选择优秀的、学生较容易接受的音乐作品作为学生聆听和写作的对象。虽然写随笔是一种很好的鉴赏音乐的方式,但并不是每一首作品都要写,而是要做到少而精,选择一些比较贴近学生,比较经典,艺术性很强的作品,如《高山流水》、《梁山伯与祝英台》、《命运交响曲》等。实践证明,这些作品通过聆听、写随笔,在学生脑海中可以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四是评价中以鼓励为主。在音乐随笔里,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认识,老师不能以自己的想法来判断学生写的对与错,也不能单纯以作文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写的好与坏,而应该以鼓励为主。只要学生能从音乐的角度出发,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思想,就给他们良好或者优秀的评定。这样利于学生建立自信,从而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写音乐随感:

其一,从标题入手引导学生写音乐随笔。大多音乐作品是有标题的,特别是中国的音乐作品。而标题往往概括了音乐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当然也有少数作品的标题与音乐没有直接的关系,如二胡曲《二泉映月》。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可以让学生从标题入手,在聆听中发挥想象,展开联想,这样可以非常真实地表达鉴赏者的切身感受。

其二,从作品背后的故事入手引导学生写音乐随笔。有很多作品,背后都有着十分感人的故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欣赏音乐前,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故事。有了这些故事为前提,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会更容易把握住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而在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想象,将故事与音乐融合在一起,这样写出来的随感便会很立体,有血有肉有灵魂。

其三,从音乐的情感基调入手引导学生写音乐随笔。音乐最大的特点是情感的表达,而这种情感又是最容易被欣赏者所感知的,通过音色、节奏、旋律、速度、和声等这些易被学生了解的音乐要素,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是悲伤,是快乐,是激昂还是深沉。有这样的情感基调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不管在他们的音乐随笔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只要是与音乐的情绪相一致就行。这样的随感会更加贴近音乐本身,贴近欣赏者的内心。

其四,根据音乐的色彩引导学生展开联象写音乐随笔。音乐,虽然是时空的艺术,但很多时候,我们也可以把它转化成一种视觉。比如,在聆听作品前,老师可以提出问题———用颜色来概括这首作品,在众多色彩中,你会选择哪些颜色?如果音乐听上去是宁静中透点伤感,比如肖邦的《夜曲》,我们可以选择蓝色、白色、黑色,以这些色彩为基础,你可以联想到在一个有着月亮的夜晚,你孤独一人站在海边,是回忆是思念还是别的什么,就可以结合音乐去想象联想了。而如果你听到的音乐是欢快的,热烈的,比如《蓝色多瑙河》,你就可以以红色、绿色、黄色等这些暖色调为基础展开想象,很容易你就会想到春天,想到春天的姹紫嫣红、生机勃勃,再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便更容易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这样,以色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那种画面感会非常清晰,写起随笔来也就会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