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人肉搜索论述

时间:2022-05-11 11:46:00

导语:网络人肉搜索论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网络人肉搜索论述

一“、人肉搜索”概述

(一)“人肉搜索”的概念

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千方百计的搜索体验。由于网络这个虚拟空间聚集了各地的不同阶层,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得到帮助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二)人肉搜索的现状

“人肉搜索”是近几年来在互联网兴起的一种资料搜索方式,很多人把它误会成单纯的“寻人”机制,而实际上“人肉”的内涵远不止如此,它更多时候代表着依托的载体而不仅仅是要寻找的目标。其实所谓“人肉搜索”是由人工参与解答的一种搜索方式。遇到困难的人会在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社区或论坛上提出问题,有这方面知识或者经验的人会对其进行解答、分析。互联网专家指出,一般来说“,人肉搜索”的起因是一起事件,这些事件可以是犯罪行为,如撞人后逃逸,或者是不违反法律,但为主流道德观所憎恶的行为,如丈夫婚外恋导致妻子自杀。

二、对“人肉搜索”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分析

“人肉搜索”不乏积极的社会意义,它可以维护道德秩序,充分发动了人际网络力量,将互联网“互动、分享”精神发扬光大。但是“人肉搜索”往往“暴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捏造事实,对人肉对象侮辱、诽谤,夸张声讨,肆意辱骂,甚至对现实住所进行滋扰,这一切早已经超出了正义的底线。在总体上支持“人肉搜索”这一“中国特色”的网络社区互动模式,其根据在于它提供了中国转型时期公民社会与政府体制“双重不规范”条件下公民生活的一种替代性机制,具有公益性和互助性,甚至具有刺激公民社会发育的独特功能。但同时,为求与公民隐私权的平衡,以及与中国正在生成的公民社会实体与政府实体的衔接,“人肉搜索”存在明显的规范化需求。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层次的制度建设,尤其是网络社区的建设,抑制其负功能,彰显其正功能。

三“、人肉搜索”行为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

(一)人肉搜索侵权行为的特点

1“.人肉搜索”侵犯的客体具有多样性侵权行为人通过“人肉搜索”,公布他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不但直接侵害他人的隐私权、财产权、个人生活安宁等合法权益。

2“.人肉搜索”的侵权行为人具有广泛性侵权行为人不但包括网络服务提供商,还包括众多网民。

(二)侵权责任的承担———从侵权行为人的类型出发

每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侵权的主体,言论自由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度”,就要承担侵权责任。

1.网络服务提供商侵权责任的承担网络服务提供商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业,因此,在“人肉搜索”问题上,其行为的违法性主要是指提供的信息具有内容上的瑕疵,互联网站应当对评论信息和传播信息承担责任,如果不及时删除有关评论信息,互联网站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2.网民侵权责任的承担网民在参与“人肉搜索”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因此承担的责任也应有区别。根据发挥作用的不同,这些网民可以大体区分为以下四类:第一

类,是组织发动“人肉搜索”的网民。他们在“人肉搜索”中发挥的作用,类似于剧中犯罪的组织者,因此,应当对“人肉搜索”所造成的损害后果承担主要责任。第二类,是根据自己在现实生活所了解的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等内容,首次在网络上予以公开纰漏的网民。在具体认定这类网民的侵权责任时,可以考虑其所公开的信息的重要性和数量的多少等因素。第三类,是将散件于网络上的、因各种正常原因在网络上已经公开的点滴信息,进行搜索等方式得来的受害人个人信息和隐私等内容集中在“人肉搜索”页面上的网民。同样应当根据其所整理的信息的重要性和数量的多少等因素来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第四类网民,则是非法利用被披露的受害人个人信息、隐私等内容,实施其他的侵权行为。这类网民应当独立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纵观现代法治国家立法史,对有着积极导向可能的新生事物的立法思路向来是也应该是,规范引导先于严厉制裁。因此,尽管说“人肉搜索”尚游离于法律边缘,但这并不意味着非要采取重拳遏制不可。至少就目前来说“,人肉搜索”还没有走到如此不可救药的地步。“人肉搜索”的社会功能和规范化需求因此成为当代互联网制度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挑战,因此也是契机,以我们的智慧和制度理性足以实现对它的合理引导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