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多媒体教学思索

时间:2022-05-06 10:51:00

导语:文学多媒体教学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文学多媒体教学思索

信息技术在21世纪得到迅速发展,并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同样,它也渗透到了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在各个学校,尤其是高校中广受欢迎。目前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以适应课堂教学发展的需求。而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距离现实最为遥远的古老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也使得古代文学的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对传统古代文学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我国各大高校中,《中国古代文学》都是作为核心课程而存在的。经过前辈的长期努力与探索,本门课程的教学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笔者作为一名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师,自从教以来受益匪浅。然而,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也深深感到,这门课程中的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束缚了知识的有效传播,只有加以改革,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民族文化,诗文词曲赋等各种文体,通过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传达出来。不可质疑,这种教学模式有它的好处,便于教师及时观察学生的接受状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授课速度与授课语言,有张有弛,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然而,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这是对教师语言表达的一大挑战。如果整个学期都以教师口授为主,容易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感与厌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授课在内容深刻、条理清晰的同时,还要具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做到以语言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无疑,这是对教师授课语言的极大挑战。第二,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古代文学是学生所接触的各门学科中时空跨度最长的一门课程,由于古代的人物、事件、语言等与现代的隔阂,口头表达的方式难以给学生以良好的刺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于学生学了魏晋就忘了先秦,学了明清就忘了唐宋。第三,不利于对古代一些特殊文体的深入掌握。中国古代有一些特殊体裁,无法以口授方式传达其精髓。如词、曲,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很多古代文学教师并不具备音乐素养,口授起来十分困难,学生听起来也抽象难懂。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树立,师生间角色的转换成为必然趋势。开始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单向接受教师的知识“灌注”,而是要求会自主学习。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同时,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媒体资源中丰富的研究成果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真正走进古典文化的殿堂。根据《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古代文学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和成就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说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素养,达到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目标。要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对“灌注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无疑势在必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越发显得重要。再加上近年来由于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的大幅度修改,古代文学的课时量不断压缩,内容的不断丰富与课时量不断缩减形成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更使得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深刻地传达古代文化的精华。要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需要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加以示范与引导。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28—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古代文学教学,对传统教学方式起到了补充与优化作用。它具有诸多的优势———直观、生动、丰富多彩,既可增大课堂容量,也可为古代文学课堂增添乐趣,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体而言:第一,利用多媒体系统将教学内容直接投影在大屏幕上,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这种方法传递信息比较直观,可以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观察问题、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对古代文学的教学而言,尤其显得重要。中国古代文献中很多文字比较艰深拗口,而这又是讲授、学习古代文学不可或缺的。课堂板书费时费力,不可能将所涉及的文本资料全盘抄录下来,学生接受的效果不太理想。而若以课件将文本资料加以呈现,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讲《诗经》的编集过程,必然要涉及到班固《汉书》中行人采诗的资料和司马迁《史记》中孔子删诗的资料。其中的语言与现在是有一定距离的,而若学生边看边听,则既可以了解《诗经》编集的历史,又可以锻炼古文阅读鉴赏的能力,同时还潜移默化地掌握古代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另外,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技术直接展现学科前沿成果,也更有利于学生的课后阅读巩固。第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片、声音、视频动画辅助教学,更有助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以图片而言,各封建王朝的疆域图,历代的书法、绘画等都有助于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如我们介绍秦王朝的版图,配以《秦时期全图》,则学生一目了然。原来秦的北方是匈奴以及东胡、月氏。西域诸国尚未与秦接触。再看汉代疆域图,学生即可对从秦到汉我国疆域的扩展情况有所了解。再如介绍《左传》中的《晋楚城濮之战》一文,其中晋楚双方的作战态势、作战过程的讲解极为复杂、抽象,但运用电脑课件将其绘制成图表,则学生一目了然。以声音言,诗词朗诵、古曲演奏等皆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以视频动画言,电视电影片段展现更容易让学生深入其境。如介绍戏曲《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学生很难通过教师的口头介绍体味其婉曲的音乐、优美的语言、细腻的心理刻画,走进西厢的殿堂,而若播放《长亭送别》的精彩戏曲片段,在视听的享受中,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增强了教学效果。总之,在古代文学授课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已是大势所趋。多媒体教学在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的确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教师的得力助手。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注意事项

然而,由于古代的图片、音频、音像资源十分丰富,人们普遍认为,只要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大大提高。那么,事实如何呢?笔者在多方调查以及自身的多媒体授课与听课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过程中,若陷入误区,则极有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削弱多媒体的优势,甚至适得其反。在运用多媒体辅助古代文学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认清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主次关系。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形式与手段,从根本上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再美轮美奂的图片音响展现最终都要回归到教学目的上来。因此,只有在保证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的技术支持手段,美化授课环节、提升授课效果。知识性是第一位的,艺术性是形象、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的必要形式。各种教学手段都是围绕增长学生知识这个中心展开的。如果反客为主,刻意追求课件的外表形式而忽略课件本身所担负的传达知识的重任,就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第二,教师应成为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讲解者。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发展如火如荼,甚至现在与各项评优考核相挂钩,非多媒体课一票否决。这种政策让教师醉心于课件制作。但是,现在很多课件却根本无法体现计算机课件的优势———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1]。有的教师仅仅将课堂所讲的内容全部投射到幻灯片中,教学过程只是对着屏幕中的内容作一二三式的机械讲解。这种授课只是将传统的授课方式平移到多媒体上,变传统的“黑板+粉笔”为“屏幕+键盘”。对教师而言,无疑减轻了授课负担,还将教师从粉笔灰的痛苦中解脱了出来。然而,从本质而言,教学方式并无实质性的变化。且此种授课模式缺乏灵活性和生动性,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由此可见,教学改革所改的不仅仅是形式,更是内容。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由知识的讲解者转变为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库中的视音频资料,编制多媒体电子教案、摄录课堂录像。且要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角度来组织电子教案与录像的编制。多数学生由于依赖传统的面授的教学模式,不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的转变。介绍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古代文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学习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的能力。第三,对多媒体的使用要注意适度原则,无需处处必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优势明显,故而我们鼓励积极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随着多媒体备课系统的出现,许多人对它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在课件的制作上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特别是青年教师,更是视多媒体为教学的刺激源,一味强调使用多媒体,夸大多媒体的作用和效果。我们必须清楚这一点,多媒体技术终究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与方法,不可滥用。尤其在多媒体教学进入盲目崇拜的时代,对教师而言,更应考虑的是,此节课是否可以“不用”多媒体,而不是是否“用”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