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气象描绘

时间:2022-04-20 05:04:00

导语:古代文学作品气象描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古代文学作品气象描绘

今天,气象在城市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渐被觉察、研究和利用。其实古人早已经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且四季分明。在中国古典诗词里,春、夏、秋、冬、雨、雪、风、霜等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很多时候是以艺术意象出现的。气象描写在中国古代文学各个部分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文人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温饱冷暖赋予这些意象,使之成为一种抒情载体。《文赋》云:“诗缘情而绮靡。”诗人通过诗、词、文、赋等文学形式表达主体意识与行为习惯。诗人可以直接描写自然气象;也可以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再现自然气象;诗人既可以通过气象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抑郁难平;诗人还可以借助气象阐述人生哲理……

1古代诗歌对气象的关注与表现

气象描写在古诗词中最早出现并发展成熟。大量的古代诗歌或以一种欣赏的闲情描写风云雨雪,或借自然气象抒发抑郁不得志的感慨,不仅真实地记录了由于四季更替形成的风雨变化,而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据专家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具有一定气象意义的诗歌就有四十多篇,如:《召南·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阳。……殷其雷,在南山之侧。……殷其雷,在南山之下。”这说明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观察并总结出雷雨形成与地形的关系,认识到雷雨是有它的发生规律的。人们由此进入一个认识气象的新境界。又如《邶风·终风》:“终风且暴……。终风且霾……。终风且曀。不日有曀,……曀曀其阴,虺虺其雷……”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图景:狂风挟裹着暴雨,汹涌而至,乌云蔽空,不见天日,天空漆黑一团。紧接着雷声轰鸣,由远而近……。这首诗形象地再现了暴风骤雨来临时的景象,堪称经典。

在《诗经》中能够准确地描述天气演变过程的诗歌共有三十几首,汇集起来可以构成一幅先秦时期的自然气象图。到了唐代,更是出现了大量的描写气象的诗歌。唐诗不仅是文化艺术的高峰,也有非常丰富的气象描写。有学者通过分析和统计《唐诗三百首》中用到云、雾、雨、雪等字的百分比,占总首数的45%;这说明唐诗中所体现出的气象类内容数量巨大。早在我国周、秦时代,人们就开始就把物候和农时结合起来,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从那时起人们就关注见霜、下雪、结冰、打雷等自然气象。唐代中叶诗人元稹在湖北玉泉道中所作诗有句:“楚俗物候晚,孟冬始有霜。”这是诗歌中对“物候”一词的最早记载。大诗人白居易十几岁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了一年一度的季节交替。诗仙李白“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他们都用自然气象描写来抒情、遣怀。刘禹锡《竹枝词》:“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王之涣《出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些都是以杨柳始绿来标志春天的到来。气象描写又是诗人性情所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气象描写。同是写雨,或温润如酥,或寒凉如水。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雨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雨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雨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而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雨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们可以看出杜甫雨中的焦灼抑郁,韩愈雨中的喜悦洒脱,王昌龄雨中的孤苦凄凉和李商隐雨中的迷惘缠绵,各有深味,余韵无穷。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雪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中有英豪之气。陆游所作《初冬》:“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他借雪表达一种人生思考:人生当然最好是成熟后壮年,但是人生不能嫌老,也不要嫌少。“老”愈好,“少”已香。古代诗歌中气象描写十分丰富,尤其是唐诗创作和发展中,伴随着对气象的高度关注和丰富的艺术表现。

2气象描写在词中的审美意蕴词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可谓是独树一帜,作者往往借自然景物来抒写自己的情感。气象描写作为一种抒情载体,帮助作者深刻表达复杂丰富的情感,有儿女情长、思亲怀友、离情别绪、苦难哀怨、失意悲愤、忧愁重重、欣喜赞美、豪情壮举、闲情逸趣,等等。如风这一自然现象就出现在许许多多的词作中。有时风是爱情的象征,比如欧阳修的《玉楼春》中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有时比喻恶势力摧残美好事物,如陆游的《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有—139—时指温馨往事,如秦观的《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有时暗喻清愁,如李清照的《醉花阴》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的风温润秀洁,如晏殊《清平乐》的“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有的风黯然神伤,如朱淑真《点降唇》的“风劲云浓,暮寒无奈侵罗幕。髻鬟斜掠,呵手梅妆薄”。风在词句间所传达的意境,可谓清新典雅、含蓄隽永,令人浮想联翩,拍手叫绝。

云雾雨雪等气象描写与“风”的作用相似,在表达作者情感中起到形象化、深刻化和扩大化的作用。如韦庄的《菩萨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所描绘的碧水、画船、春雨中洋溢着恬淡闲适的春日气氛;秦观《望海潮》“……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溪,乱分春色到人家”用翻飞的柳絮、飞舞的蝴蝶,桃花流水一系列意向绘出春天的愉悦欢欣;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寻觅、冷清、凄惨跃然纸上;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有一股深深的离情别绪;柳永另一首《清平乐》“迟日惠风柔,桃李成荫绿渐稠”则体现一种恬淡;晏殊《临江仙》“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迷离的小雨中笼罩着淡淡的哀愁,抒写别后的孤独和刻骨相思;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马滑霜浓”用室外的天寒地冻,行人稀少衬托室内的安恬静谧,恋人间温馨甜蜜,缱绻体贴;元好问《摸鱼儿》“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在万里千山的晨风暮雪中,一只形单影孤的雁失魂落魄,传达出生离之痛楚远胜死别……在词作中运用气象描写的手法托物抒情并不是宋人独创,早在唐人的词作中就有了出色的气象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