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国文学教学完善
时间:2022-04-19 04:42:00
导语:高校外国文学教学完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授课有纪律”,即意味着课堂教学具有学术研究无法取代的特殊性。而在与外国学科的碰撞中,外国文学始终是一个比较前沿的领域,它向学生打开了通向世界、了解世界的窗口。但由于它的异源异质文化性质,学生在理解上往往会产生距离感、陌生感,造成理解接受上的困难。传统外国文学教学往往采用两条线三大块教学模式(即东方文学、西方文学体例或东方、西方、苏俄文学体例);在方式方法上一般依循文学史发展脉络,做出史选结合的综合描述;在内容上往往偏重于西方,并且厚古薄今,详远略近。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为中心。
一、外国文学教学的前瞻与意义
1827年歌德从“各民族文学间的相互容忍”和“作品具有普遍的全人类意义”两方面提出“世界文学”(德语复合词Weltliteraur)的构想“: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研究者据此认为文学是不断进化的有机体,从民族文学到世界文学,体现了人类文学的伟大进步,论者确信,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日益临近,相互影响日益深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文学正在形成。韦勒克·沃伦认为世界文学除歌德赋予的涵义外,还指全球各民族文学的总和,或指那些享有世界声誉的优秀作品,他较早认识到世界文学对于比较文学的重要性,他这样界定比较文学:从一种国际的角度研究所有的文学。
从中我们看到两种涵义的世界文学:一个着眼于文学发展前景的理论构想;一个立足于划定比较文学的对象和角度。而在国内,“世界文学”却没有在学科的理论构建中真正发挥作用,起支配性作用的是“文学关系”说。比如陈惇、刘象愚著《比较文学概论》给比较文学下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定义: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把比较文学界定为对各种“文学关系”的研究,这是中国学派较为一致的观点,而“文学关系”是一个差异性概念,在文学关系的研究中,国别、民族、文化差异等外部因素是其关注的中心,对它的强调消解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一个学科的系统性和内在的同质关系。外国文学教学在多年来经过无数学者的考证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形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外国文学课程都采取以史为纲,伴以代表作家作品评析的方式。
二、我国外国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外国文学教学一直呈现不景气状态。课时被压缩,教研室与文艺理论合并。外国文学的各项教研活动与会议大大减少,教师难以获得新鲜的信息和交流的窗口。学校为了弥补经费不足,扩大招生而造成教学资源紧张,图书资源紧张,大学生群体中名著阅读量迅速减少的状况,又迫使教师不得不在课堂上大量介绍名著内容,从而浪费了许多课时;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校园的人文精神受到冷落,人文素质发生了明显的裂变,大学生群体明显出现了世俗化和功利化趋势。忙于勤工俭学,忙于搞家教,忙于参加各种商务广告和推销活动,忙于找工作。这种人心浮动的状况,使得学生身在教室而心系挣钱,对学习内容产生疏离与厌倦。高校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成人,在现代化都市生活中备受城市文明的刺激;家乡的贫穷、落后、闭塞,使一部分学生急功近利,各自盘算着如何改变家乡的面貌,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本来就没有接触多少外国文学作家作品的民族院校中文本科学生,虽然认识到学习外国文学的重要性,却无法真正把精力放到读书、学习上来。同时,很多学生是在中国四大经典名著的熏陶下走上文学学习道路的,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思维方式和艺术风格很不适应,这也为外国文学的教学设置了障碍。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如何搞好外国文学教学,是我们每一位外国文学教师面临的严峻课题。既然时代条件已变化,教学对象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必须以变应变,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估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巨大的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 上一篇:英美文学教育主题教学形式运用
- 下一篇:县长在档案工作调研会发言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