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研究

时间:2022-07-07 05:39:18

导语: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研究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教学科研中心,图书馆资源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理论入手,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馆内资源供给与需求侧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供给与需求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模式和方法,如调动供需双方积极性、提出适合价值属性的采访建议、建立多元的采访模式、布置合理的馆藏体系、多元化馆藏资源建设模式,以期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借鉴,也为学科发展提供推动力。

[关键词]供给侧;需求侧;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

1引言

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保障部门,图书馆承担着为师生提供各种资源的重要任务,图书馆资源建设一直是重点工作。但随着纸质图书定价逐年高涨、数据库产品不断涨价,资源建设经费连年缩减,图书馆面临资源供给侧问题。在读者日新月异的需求下,图书馆一直注重以用户为中心,努力做到满足读者需求为己任,“读者荐购”“读者决策采购”“需求驱动采购”等新的采访模式和需求获取方式相继出现,冲击着传统的采访业务,图书馆资源建设面临需求侧问题。因此,现代高校图书馆面临如何兼顾供需双侧、完善资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等问题。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以下统称广西生态职院图书馆)实践为例,介绍图书馆在供需双侧视角下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策略。

2供给侧相关理论

供给在经济学中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该种商品的数量[1]。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刺激供给者增加商品数量;反之亦然,供给增加会导致价格下降,倒逼产品质量提升,刺激需求的变化。西方经济学立足供给需求自动均衡,以供给决定的价格机制为出发点,认为供求双方影响商品的所获得性。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供给侧改革是经济学中产品领域的概念,同样也适用提供资源服务的图书馆行业。在购书经费减少、网络信息冲击的环境下,图书馆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提供高效优质资源,如何改变供给端为主的建设方式,实现供需平衡,成为图书馆管理中应探讨的问题。《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指标对图书馆馆藏图书数量、生均图书册数、生均年进书量都有要求,学校为了保障办学条件也会每年投入经费来购买资源。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购书经费却没有随之增长。物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纸质图书定价逐年走高,购书经费没有增长意味着能买到的书越来越少,图书馆面临供给侧问题。目前我馆采购经费每年维持在200万元左右,以生均新书3册来计算,平均每本书均价不能超过40元,而由于专业问题,林业、工程、设计等书籍出版量小,定价普遍偏高,采购难度大。另外,馆藏结构不合理,目前馆内现有纸质资源18.32万种49.49万册,没有入藏英文书籍。入藏的资源中,工业技术T类图书占比20.06%,经济F类图书占比12.46%,文学I类占比17.18%,三类共占49.69%,几乎为馆藏的一半。而Q类(生物科学)占比2.02%,农业科学S类占比6.34%,作为一个以林业技术、生态环境为主的农林院校,馆藏学科结构不合理。

3需求侧相关理论

图书馆需求理论基于读者需求,国内外早有相关研究,国外的研究从20世纪开始,其中1925年英国图书馆员里奥尼·麦克文的“需求理论”指出,馆藏建设的发展是建立在读者需求之上,因此馆藏建设和发展应满足读者需求。“需求理论”中的馆藏资源发展方式通过读者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实现资源建设的完整性和专业性,真正实现读者为本的建设方式[2]。近年来,国内图书馆贯彻用户至上的理念,强化读者在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如读者荐购、个性化采访、读者决策采购、需求驱动采购等新的采访模式和需求获取方式相继出现,强化了对读者需求的满足,提高了馆藏资源利用率[3]。以用户为需求的资源建设一直是我馆工作的重点,在采访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保障重点学科资源建设是工作的立足点,对于资源的采访根据历史借阅数据、读者偏好来确定采访目标[4],努力从“需求侧”解决文献资源建设的问题,提高资源使用率。目前我馆采访模式主要为采访馆员为主,读者荐购为辅。采访馆员每周接受各出版社书目、新华书目报等新书资源,根据学校定位、专业发展、采购经费、教学要求凭经验采书。同时将书目发送到管理系统中供读者选择,最后进行汇总、和统计,发送订单至图书馆供应商。采访工作面临缺乏整体规划的局面。目前图书馆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文献采访标准、文献采访细则、资源建设规划相关制度。在采购周期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采访人员经常是一批一批的征订,直到完成当年计划为止,造成经费使用不均衡,馆藏结构不优化。

4供给侧视角下的资源建设方向

目前本馆资源建设供给侧和需求侧问题突出,在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不断更新文献采访理念,改变资源建设思路,努力提供优质供给,引导读者需求升级、刺激新的价值需求,形成供需双侧平衡的资源建设模式。

4.1遵循两个规律,调动供需方积极性

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图书馆资源购置供给侧要适应读者需求侧的要求,作为资源建设方,应制定长远结合的规划模式,长期满足学校发展定位,中期兼顾学科发展,短期满足师生需求。因此,图书馆应制定《资源建设原则》《资源采访标准》《资源采访细则》等,并根据馆藏结构、特色化资源建设确定各类资源的采购数量、比例和选择标准,做好详细的《本年度资源采访计划》,力争资源建设有目的、有计划、有节奏。

4.2尊重两个主体,实现多元文献采访模式

传统的采访模式主要依据当年经费及书商提供订单来进行,同时也收集重点出版社新书书目。在学科建设背景下,采访模式应转变为专业化资源建设方式[5],资源采购主要依赖本学科专业及院系老师。主要方式如下,将采购经费按6∶2∶2进行分配。其中,30%作为现采经费,邀请重点学科专业老师进行现采。这样做降低了采购教师的工作强度,有利于提高书籍质量。30%为采访馆员将各个渠道收集到的本专业相关书籍发给老师选购,兼顾各专业老师的需求,也提高文献的使用率。20%为接受教师学生网络荐购,将采购权交给各院系老师和学生,兼顾其他类目的专业需求。20%为采访馆员支配,主要在已选文献基础上进行补充,保证了馆藏发展方向和资源建设的连续性和平衡性。

4.3确定两方利益,提供价值属性视角的采访建议

随着近年来市场的变化和学科评估的开展,各高校为保证办学质量,不断调整专业布局,每年都会对新兴学科、热门学科、冷门学科、低就业率学科进行调整,达到优化专业结构的目的。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师生数量是资源建设的重要依据。比如,近年来我校开设了林业无人机专业,相应地图书馆就应采购有关林业测绘、林业遥感、无人机政策、无人机控制等相关书籍。

5资源建设优化路径

合理布置馆藏体系,做好资源体系多元化发展是资源建设的路径。在全球化背景下,熟悉国外先进知识是时代的要求,应适度采购外文书籍。从资源节约的角度来进行,可购买影印版,经费能节约90%,还可以通过接受捐赠的形式来增加馆藏。另外,信息资源概念不断延伸,从纸质资源建设到数字资源再到多元载体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不再纠结“拥有”还是“获取”,而是以“可用”为目的,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可具体细化为自有资源、可供使用资源、许可使用资源、共享的印本资源和免费的资源。图书馆需要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结合馆藏情况,确定自有资源和其他资源的种类、数量,同时将所有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强调资源使用便利性,最大化发挥各种资源效率,进而提高效益。

6总结与展望

在知识创新的今天,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知识储备中心更应加强资源建设,更加注重资源的覆盖面和时效性,更加立足于学科建设与发展,真正成为学校资源传播场所。我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但也面临不少困境,比如经费的增长速度慢于资源投入力度;采访人员不足无力应对日益多变的读者需求;电子资源规范化的问题;网站导航揭示度不够等问题。笔者认为,在资源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清晰的办馆思想是馆藏发展政策的理论基础,科学性是馆藏发展政策正确性的前提,继承与发展是馆藏发展政策具有生命力的保证。只有图书馆改变观念,与时俱进,才能抓住机遇,助力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58

[2]毛晓燕.基于需求理论的中文图书采访策略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6):12.

[3]程焕文,黄梦琪.在“纸张崇拜”与“数字拥戴”之间———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图书馆论坛,2015(4):1-8.

[4]王跃虎.读者需求与高校图书馆采访业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3):33.

[5]刘万国,周秀霞,孙波.“双一流”建设视角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热点扫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5):3.

[6]李倩.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图书剔旧实证分析———以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7):100.

作者:赵丹僖 单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