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时间:2022-07-12 09:07:08

导语:数字图书馆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数字图书馆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摘要:世界数据化以及数据驱动的“智慧化”“智能化”是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由此对数字图书馆产生了全方位、综合性的影响,这不仅改变了数字图书馆以往的知识生产、传播和利用环境,而且改变了用户通过数字图书馆获取信息的方式且催生出用户的精准化服务需求。为适应新变化、满足新要求,数字图书馆应当树立大数据思维,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自身服务发展模式的变革。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服务身处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图书馆必须全面认识技术革新带来的影响,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对服务内容、方式以及馆员素质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以契合大数据环境的特点,进而抓住机遇实现自身向智慧图书馆、数据图书馆的转型。

1大数据时代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

1.1服务与管理方式的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数字图书馆在20余年的发展中经过了数字文献资源、集成信息服务、用户信息活动的三代模式[1]。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方式演变为一站式获取信息及相关服务的数字资源集成化模式;服务内容为实现知识配送而打破了单一图书馆资源的限制,对不同类型图书馆进行互补融合,呈现出精准发现、深度挖掘知识的特点;服务运行机制由资源主导型转为知识服务型,重视传统资源规模的扩大和服务能力的提升让位给不断获取用户个性需求、增强用户服务体验。图书馆管理上也由资源与要素的单一管理方式演变为包含资源、技术、服务、设备等多种内容和方面的综合性管理,数据化和精准化逐渐成为管理的必然方向,围绕数据以及用户,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不但实现了管理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性发展,而且加强了不同图书馆之间的沟通联系,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最大化发挥了资源效用。从图书馆发展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已有的信息管理平台难以避免的出现管理上的僵化和运营上的乏力以及经费来源上的疲于应付;各图书馆之间的缺乏合作构筑起彼此信息共享的壁垒,无法有效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储量的最大化,而且信息获取方式与途径的变化不仅增强了多样化、便捷化和开放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储量和特色上本就不占优势的数字图书馆更加力不从心的变为被孤立的存在;信息资源的可视化和形象化要求大幅提升,相较于文字文本,影音和图像资源更受欢迎,尤以交互视频的广为传播更加凸显出“视觉文本”的重要价值,但受困于技术和资金,多数图书馆无法加强这方面的资源建设,严重影响了用户的到访率和新增率。1.2用户新需求的产生。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内在使命促使数字图书馆在任何时候都要在了解用户自身的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吸引和留住用户。大数据环境下的所有网民都有成为数字图书馆用户的可能,用户数量的迅速增加势必造成文化程度、年龄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结构性变化,同时催生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用户需求。用户需求的变化对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原有的数字化资源获取和网络化资源存取已不能满足新需求[2]。在深入挖掘和分析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提供以差异化和个性化为特点的精准化服务成为数字图书馆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理念,这要求数字图书馆在最短时间内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专业和权威知识,缩短用户获取所需知识的时间并减少付出的精力,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现有情况来看,数字图书馆并未有效回应用户新需求,多数数字图书馆还仅限于为用户提供门户网站资源、管理和检索等狭小的服务范围,用户信息的挖掘与分析也仅仅着眼于显性知识的处理,较少着手对隐性知识的获取和收集,无法实现服务的精准化,两项对大学生使用图书馆的调查显示,通过网络获取所需信息的大学生总数比使用图书馆的学生数量高出54个百分点[3],并且仅有28%的大学生访问图书馆网站(数字图书馆)[4]。1.3馆员素质的挑战。时代的变迁、图书馆服务的变化、用户新需求的产生向数字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质提出新挑战。在前大数据时代,对图书馆馆员的要求除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职业道德之外,在专业知识的要求上侧重于图书情报知识、计算机知识以及一定的外语水平。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在这些基础上还要求馆员必须具备大数据思维和服务能力,以便在海量的数据中发掘出有用价值,指导或者帮助用户提取关键信息并获得所需知识。因此,数字图书馆馆员应当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变化,及时转变个人角色定位,在增强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上下功夫,并且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和数据素养,在满足用户多样、个性需求时提供更多、更全、更准确的知识和信息。另外,馆员职位的设置上也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专门提供大数据服务的数据分析员、数据监护馆员、科研数据图书馆员等岗位应运而生,表明数字图书馆开始有意识地承担起数据管理的职责。除此之外,5G时代的到来也增加了图书馆馆员失业的风险。我们应当看到,无人配送服务已经开始应用,为了更好地实现服务资源和设备配件的配送服务,数字图书馆在不久的将来必将采取无人配送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这就意味着机器人取代图书馆馆员成为日常工作的开展者。不仅如此,机器人还可打破原有的服务组织架构,实现馆内图书资源的自由搭配与组合,按照用户的指令进行登记和配送,最大化的利用空间进行仓储,不再拘泥于学科属性等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准,省去馆员繁琐复杂的分类和整理工作,围绕知识结构进行更加准确的分类检索。

2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2.1提升大数据服务水平。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变化、应对大数据环境的挑战,数字图书馆的首要举措应当是提升自身的大数据服务水平,掌握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思维创新服务、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数据库的基础服务保障作用,不仅要使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虚拟资源进行挖掘分析,还要注重分析用户数据,有效提升分析速度和处理能力,不断整合现有的馆内存储资源,切实推进图书馆的发展。为此必须转变资源建设的思路,有效对接互联网资源,不仅要大力拓展数字资源范畴,在收集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文献资源的同时囊括网络热点信息和政府信息,不断整合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资源,而且要有力增强深度加工能力,在对资源以关键词、主题词等知识单元进行分解的基础上,分门别类的有效建立起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内外部的关联。逐步建立并完善大数据技术体系,在处理更广域数据中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依靠数据的聚类、语义、分析和检索技术把握用户的行为规律、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方便用户的知识获取,及时反馈用户的行为分析结果,并向用户提供方便简洁易操作的跨平台、跨资源的无缝检索服务,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兴趣偏好主动提供相关数据信息,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另外还需注重服务产品的扩充,不能局限于文字形式的文献资源产品,应丰富产品形式,做到多样化的音视频、图像等资源全覆盖。2.2增强精准化服务能力。大数据时代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趋势迫切要求数字图书馆在分析和挖掘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增强精准化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精心服务。首先要做到对用户的精准划分与定位,例如按照年龄、文化程度、学科背景、工作类型等不同的标准将用户分为不同的层次或群体,依据各层次或群体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然后再充分考虑群体内部不同个体间的个性化需求,并为其提供精准化服务。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大数据技术的支撑,采用大数据挖掘和智能信息处理的方式全面了解并准确获知用户信息和使用习惯,通过分析研判和建立模型精准把握并科学预测用户需求,增强精准化服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精心设计精准化服务系统,使用UI技术开发设计用户服务界面,在主页提供知识导航、检索、兴趣推荐等丰富多样的服务内容;搭建与用户互动的交流平台,及时获知用户使用体验和评价反馈,并以此为根据改进相关服务方式与内容,不断优化用户体验的同时增强精准化服务能力。在帮助用户更快检索图书资源时采取智慧检索方式,并对用户的检索行为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建立数据模型反向改进用户检索体验;通过智慧挖掘手段深入分析隐性知识,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和语义分词技术形成知识图谱便于用户获取所需知识;根据用户个人喜好进行信息推荐,以智慧推荐的方式使用户获得个性化服务体验。2.3提高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数字图书馆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必然要求图书馆馆员同时具备大数据理解与分析能力、熟练运用大数据工具和软件、全面掌握包含各类数据库的网络资源,如此方能适应大数据环境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及时有效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在同一种类的信息资源库中获取强有力的竞争[5]。一方面,馆员应当挣脱传统图书馆的思维束缚,以大数据理念和思维迎接挑战,在海量的数据资源面前有条不紊地进行规划和整理,方便用户获取信息。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馆员年龄结构情况,可以通过科学合理搭配岗位的方式既发挥年长馆员的管理经验优势,又利用年轻馆员的信息技术特长,全面提升馆员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也应加强对馆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围绕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知识、大数据技术建立起长效的培训制度,并以业务考核的方式了解馆员工作能力,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适时补充相关岗位工作人员,打造一支能够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增强用户满意度的高素质馆员队伍。

3结语

数字图书馆应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视为自身服务转型与管理改革的契机,以适应时展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品质进一步回应用户的期待,用更加优质、更为周到的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更好地发挥提升全民素质的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林.建立面向变化和可持续创新的发展管理机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2(1):13-17,38.

[2]毕强,闫晶,李洁.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服务转型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J].情报与实践,2017,40(12):12-16.

[3]张颖.大学生图书馆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以A校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4(6):182.

[4]谭影虹.从数字图书馆到数据图书馆: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范式转变[J].图书与情报,2016(3):75-78.

[5]周国华.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建议[J].中国高新区,2018(14):219-220.

作者:张冬琼 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