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与改进
时间:2022-06-02 10:13:01
导语: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与改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变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图书馆的管理也加强了信息化的建设。鉴于纸质图书馆里的工作量大,人员需求大,图书馆里的信息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图书馆作为开放性的场所,通过信息化来对图书进行管理有利于信息的快速共享,更方便公众的查阅,也可以更好地向社会提供服务。目前图书馆的管理已经接入了信息化技术,信息化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距离最终的信息化建设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并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和改进。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改进
一、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进程
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并结合网络技术,依据图书馆定位的目标和服务的对象的需求,将自身建设和发展需要作为基本要素,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需求的一门技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图书馆也开始了信息化建设,图书馆的管理也必须依靠现在的信息化技术。纸质的图书在管理和保存方面占据的空间大,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归类,作为开放性质的图书馆来说,就意味着开支的增加,并且纸质的图书容易损坏,存储条件要求比较严格等。我们一般把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分为三个阶段:标准化图书管理、图书资源的信息化、数据库的综合化等。目前各图书馆也相继完成了图书资源的信息化工作,图书馆具有了较完备的IT架构,各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当完善,第二阶段的资源的信息化已经完成。但是,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完善和解决。因此,要彻底解决这类问题,推动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达成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必要进行一些持续的改进措施。
二、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足
目前的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处在第二阶段,要想完成彻底的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在第二阶段的建设工作中,由于是试探性的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建设的不够了解,受传统图书馆管理方式的束缚等因素,存在一些不足。(一)信息共享程度低。图书馆管理工作是精细化的管理工作,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关注点只是在工程的建设和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上面,相较于一些先进的管理方式而言,我国在信息化技术运用方面与国际先进图书馆信息的共享程度和国家标准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在信息化共享建设方面还有着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意味着在同样的检索关键词的时候,别人已经搜索到需要的文献,而我们得到的只是搜索无结果。对资源的共享,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应该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真正做到服务于读者,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数据系统兼容性差。目前我国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图书馆的数据库建立标准不一样,造成图书馆的数据兼容性能低,不能有效的进行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虽然在国内图书馆之间进行了数据互通项目,各图书馆为了隐藏自己的关键数据,都对数据库进行了保密工作的设置,使数据库的建立独立于图书馆的运作之中。这就造成了即使图书馆间建立了合作和互通关系,也会因为数据库的不兼容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造成了数据资源利用效率的严重不足,甚至一些资源被长久的不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三)信息化建设水平依然不高。虽然现在的图书馆管理信息化进程完成了第二阶段的任务,但是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依然处在较低的水平,因为我们的评价标准是达到了某一标准。现在有不少的图书馆都拥有自己强大的数据库,根据藏书的特点和借阅者的兴趣爱好进行了数据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但是这些开发研究也只局限于图书馆内的资源,对于外部接入的数据依然没有涉猎。例如,读者A在图书馆数据库检索“图书管理”得到的检索结果只是在图书馆数据库得到的结果,对于更多的结果或者检索结果条目为零的时候就无法进行资源的深度挖掘,所以图书馆的馆源库资源应用效果不是特别理想。还有一部分的图书馆接入了大规模数据信息存储技术、自动识别搜索引擎、数据仓存储技术等,从实际的操作来看,这些技术手段也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很好地得到应用。依据当下的技术条件,仍然不能实现对图书馆数字化信息的充分整合。
三、图书馆管理信息化进程改进措施
图书馆管理虽然完成了信息化改革,但是现在人群的分化和个性化的发展,使得人们在实际的阅读需求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些要求,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图书馆的质量以及数字资源的存量也有了新的要求。服务于读者是我们图书馆的目标,所以我们应该长期改进我们的不足。(一)提高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素质。开展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应该注意对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在改革进程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图书管理员作为连接读者和上层管理人员的中间单元,他们的技术指标和服务方式必须得到全面的发展,并要加强图书管理员的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奉献和服务意识,使其能快速的适应信息化建设以后的管理工作,尽快摆脱传统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员应该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熟悉操作计算机、掌握图书管理系统的操作、对各种相关软件的操作、掌握在信息化服务过程中应该具有的知识要素。以便于,在工作中遇见问题自己能独立解决,对于读者的咨询能应答如流,一些老年人的服务也能耐心指导等。图书馆在对管理人才的建设时期,一方面应该加强岗位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主要培训的内容应该涉及日常的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并且进行计算机操作的讲解,并作出相应的考察;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考评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使其能以最高涨的热情,最佳的精神面貌服务于读者,同时实施以师带徒的师徒协议,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二)完善数据的兼容性。数据库的兼容性决定着信息交流的方便程度,这样有利于加强图书馆间接的合作,简化数据库连接的方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相当于间接增加馆藏数量。国家应建立一套关于数据库建立的标准,将各馆藏的数据库统一到国家大数据库中,这样各个图书馆的数据有了统一的库编码,读者进行搜索的时候可以更方便的搜到需要的资源,也减少了由于数据库不统一而带来的麻烦。另外不定期的对数字化文献进行查验,确保文献的准确度,因为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系统性的错误,通过查验可以有效地避免。还应当将纸质的文档和电子文档结合保存,保证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应用效率。(三)强化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的第二阶段目标已经达成,第三阶段的信息化就是数据的综合管理技术,在目前许多数字资源内容需要先进的数据传输技术、深度解析技术、AI智能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等。一般情况下,一个完善的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几点功能:首先,对于管理员来说应该易于接受和学习,收集信息的高效性,包括对数据的深度解析,对信息的挖掘等功能;其次,建立的数据库模型应该严格符合建立数据库的流程和行业法律法规,具有支持数字资源标准化传输和表达的功能,还应该支持包括XLM在内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再次,建立多种检索方式并存的系统,以确保读者对数字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最后,由于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群体占比逐步增加,所以检索系统应该单独设立老人模式,因为老年人掌握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有限。老人模式应该在原有的自动识别的基础上引入智能语音输入,字体的放大功能等。
四、结语
信息化图书管理进程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是受到传统图书管理的思维影响,在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短期可以处理的问题应该尽快落实。在建设信息化图书馆的时候,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从读者的实际需求出发,由于图书馆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期,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应该引入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并且恰如其分地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的管理当中。图书管理员要有创新理念,对一些自己克服不了的问题及时和工程师交流学习,强化自己的专业管理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阅读群众。
【参考文献】
[1]林长虎.职业院校图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普洱学院学报,2017,33(5):130-131.
[2]钟永文.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传播力研究,2018,2(35):256.
[3]胡红平.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析[J].知识经济,2019(3):95-96.
[4]林玲.卫生类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实现知识管理路径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24):199-200.
作者:丁晓萍 单位:商丘师范学院图书馆
- 上一篇:积极心理学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 下一篇:高校智慧图书馆思考
精品范文
10图书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