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用户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时间:2022-02-13 02:50:21
导语:图书馆用户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图书馆人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高校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提升信息素养、建设学习共享空间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下一步需继续依托空间、馆员、文献等图书馆服务要素,通过活动和课程嵌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全过程。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生核心素养;信息素养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科研攻坚,于2017年9月正式“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为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文化基础素养、自主发展素养和社会参与素养,可具体通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层面表现和测度[1],其中,文化基础素养是基石,自主发展素养是内生动力,社会参与素养是外部推力。在高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如何支持学校开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图书馆人不得不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现实问题。
国际图联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学校图书馆宣言》指出:学校图书馆旨在为教与学而服务,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技能,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得他们能够成为具有责任感的公民。简言之,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其教育使命,学校图书馆必须通过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引导和服务活动积极参与终身学习、创新能力等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的顶层文件,《学校图书馆宣言》阐明了学校图书馆核心素养培养的原则、宗旨和目标。为了细化图书馆宣言里的要求和目标,并落地实施,国际图联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颁布了《学校图书馆指南》,对学校图书馆参与学校教育的路径与方法做了引导。《学校图书馆指南》指出,为切实履行教育和育人职能,学校图书馆应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设计并组织实施五类教育活动,具体包括:①培养用户基本文化素养并开展阅读推广;②培养用户信息素养(涵盖信息技能、信息能力、信息通晓、媒体素养与跨媒体信息素养);③支持用户开展探究式学习(包括问题导向式学习、批判性思维养成);④整合信息技术,构建用户自主学习和分享平台;⑤协助用户进行科学研究并帮助其专业发展[2]。这些服务活动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用户的阅读能力、信息素养、自主学习及批判性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均是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追求未来个体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个体发展的核心素养。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校图书馆实现自身教育目标的必要之举。
2高校图书馆培养用户核心素养的实践案例
北京教育学院图书馆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为指导,着手核心素养课程的开发,并将其纳入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北京教育学院图书馆协同学校专业教师、课程专家的多重力量,通过反复深入研讨与交流,共同构建一套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以任务驱动式活动课程为主体形式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具备以下特征:①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与素养培养不同阶段,分解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类型的课程任务及活动。②提供学生真实性的学习情境,具体体现为匹配真实性实践任务(如完成指定书目的查询任务、制作图书文摘卡片),引导学生围绕特定问题开展持续性的探究和反思,以小组形式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等。③关注学科融合,重视跨学科教育,着力培育学生从多维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创新能力。从课程内容来看,北京教育学院图书馆设计有语文与图书馆、数学与图书馆、英语与图书馆、历史与图书馆、地理与图书馆等多元融合性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北京教育学院图书馆重点关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与教学课程体系的无缝式对接,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建方针,推进图书馆核心素养培养课程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3]。实践证明,北京教育学院图书馆立足核心素养、关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不仅有力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全国高校图书馆通过课程设计的方式参与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专业参考。
3学校图书馆深化用户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思考
3.1以阅读推广和空间转型为抓手,助力核心素养培养。阅读推广和空间设计一直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要抓手和路径,学校图书馆应依据新时期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强化图书馆优势传统服务项目,不断提高阅读推广和空间服务的精度和竞争力。1)立足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育等若干目标,设计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一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阅读经典中汲取知识和养分,为学生创设阅读对话情境,鼓励学生积极交流阅读体验和思考成果,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人文底蕴的充分挖掘;二是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育,让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形成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实现自身人文底蕴的拓宽;三是通过分级阅读、故事讲座、游戏活动、舞台剧等阅读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的真实情境中充分体验,主动思考、探究和实践,在体验过程中实现自身人文底蕴的不断提升[4]。2)以空间转型为推手,强化学生科学精神培养,一是重新设计图书馆学习空间,通过数字技术(包括数字馆藏、无线网络、输出通道、智能移动终端、分屏显示设备)、可移动家具的融合设计,适应学生在不同学习情境中使用多种学习工具、开展多元学习活动的需求。二是设计合作学习的空间,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互动和对话的需求,以小组学习等合作学习形式吸引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在大范围内的交流、对话和合作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养成其科学精神。三是提供媒体制作或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知行合一的学习机会,通过音视频媒体制作工具、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小型车床、焊台等设备的提供,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求,协助学生以内容创建的形式将隐性知识和创意想法转化为有形的产品和内容,在合作创新中推动探究式学习的深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创新能力。3.2以课程设计为手段,驱动核心素养全面提升。课程设计,又称课程开发,是指对课程进行策划的研究活动,有效的课程设计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实现知识积累、知识迁移和个体发展的学习体验。长期以来,一方面,图书馆作为学生采集信息、获取新知的重要场所,在学生心目中逐步塑造起知识中心、教育平台的形象;另一方面,图书馆在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和终身教育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及其独有的资源优势(信息、空间、馆员专业技能)证明了图书馆完全可以在更广阔的核心素养培养领域有所作为。因此,依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全面参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全过程,开发并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图书馆课程,有跨时代的意义和价值。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图书馆应明确:①秉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发挥图书馆活动设计的经验优势,着重设计任务驱动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②立足图书馆资源优势,特别是空间资源、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设计真实化的学习项目和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③强化内外部合作,尤其是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与学校学科教师的合作,整合社会文化资源,通过跨界协同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师资队伍,推动核心素养课程体系的可持续发展;④突出信息素养培训的课程特色,依托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高校图书馆应建立起面向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系统性框架,并通过与教师的合作嵌入式实施相关教学计划,使得学生能够对数字媒体信息环境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享受数字媒体环境为其提供的各种便利,依托信息技术,开展创新实践[5]。3.3注重馆员能力提升和绩效评估,持续实施核心素养培养。随着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培养对高校图书馆及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要求下,馆员职责能力的内涵外延进一步拓展,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馆员不仅需要具备开展基本文化素养、信息素养等教学活动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需具备诸如教学活动设计、项目管理、组织协调等核心能力。高校图书馆应强化馆员培训,依据国际图联《学校图书馆指南》、中国学生发展核心体系等政策文件,并结合本馆实际,制订馆员职责、资质要求、能力标准,鼓励馆员自主学习,参与校内外培训与研讨,持续提高专业技能。此外,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其不仅能够客观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情况,更能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的持续改进。随着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确立及素质教育改革迈入攻坚阶段,围绕核心素养教育框架的评估工作必将提上日程,对高校图书馆而言,积极参与核心素养评估体系构建,不仅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更能向教师及教育相关方展示图书馆服务的价值,更有利于图书馆开展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整合资源、设计融合性核心素养培训项目时,一方面,应主动参与学校核心素养评估体系构建,利用图书馆在信息素养评估中的经验和优势,为构建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核心素养培养评估体系献言献策;另一方面,学校图书馆应实现图书馆服务评估体系与学校核心素养评估体系的对接,利用学校教学评估中的先进经验反哺图书馆服务评估,推动实现学校核心素养培养评估和图书馆服务评估的协同可持续发展。3.4重视多方资源整合,协同推进核心素养。培养工程核心素养教育的推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包括政府部门、社区、学校、图书馆等校内外多重力量的合作。高校图书馆与外部图书馆及社区其他文化机构合作,共享馆藏资源,合作策划活动,能够整合社区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自主的学习环境;图书馆员与教师合作,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程,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具构建意义的真实性学习体验;高校图书馆与政府、社区、企业合作,加入由国家和政府发起的素养发展计划,能够为学校核心素养教育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智力支持。因此,在全面推进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拓展内外部合作关系,对内积极为学校整体战略规划献言献策,协同推进核心素养教学优化,确保素质教学的系统性和凝聚力。对外积极响应政府机构关于素质教育的宣传倡导,对接社区资源,争取尽可能多的外部支持的同时,为社区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和创造力。此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六大核心素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统一体,如科学精神中所推崇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辩证分析、勇于尝试、不懈探索能力,实践创新中所提倡的主动参与、动手操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会学习中所关注的意识和习惯审视、反思总结、自我调节能力是一致的。这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在核心素养培养项目设计过程中必须秉承融合发展的设计理念,通过馆内外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整体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具体而言,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既是知识的消费者,又是知识的创造者,与教师合作着力为学生创设开展真实学习的平台,促使学生聚焦真实世界的问题,运用跨学科的视角和多种资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持续的探究和实践,在解决具体问题、创建具体产品的过程中实现融合性素养的整体提升。
4结束语
在教育界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为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各教育组织与机构设计和实施核心素养培养项目提供了方向和依据。高校图书馆通过前期阅读推广、信息素养培训、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等工作积累了大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经验,这为下一步深化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高校图书馆始终要抓牢空间、馆员、文献等图书馆服务要素,整合多方资源,嵌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全过程,切实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J].师资建设,2016(5):13-15.
[2]IFLA,张靖,林芊里.学校图书馆指南(第二版)[EB/OL].[2015-06-17].https://www.ifla.org/files/as-sets/school-libraries-resource-centers/publications/ifla-school-library-guidelines-zh.pdf
[3]邢素丽,罗琳.中小学图书馆课程:培育学生综合素养[J].中小学管理,2017(7):19-20.
[4]许超.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阅读教学———以人文底蕴素养为例[J].课外语文,2017(28):152,154.
[5]陈阳.“媒介与信息素养五定律”解读及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7(7):4-8.
作者:林姗 单位: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
- 上一篇: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 下一篇: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研究
精品范文
10图书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