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师德建设途径

时间:2022-07-16 11:20:31

导语:图书馆师德建设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图书馆师德建设途径

一、图书馆馆员一定要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爱惜这个岗位,崇敬这个事业,“爱岗”才能“敬业”。从图书馆员的职业思想意识的动机中,我们都有这种对自己职业原则和精神的内心崇敬和精神向往,“爱岗敬业”无疑是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既重要又必要的原则规定和价值追求。正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图书馆人的“爱岗敬业”精神,才使我们的图书馆事业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中外图书馆事业走过了数千年辉煌的历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这些都与图书馆人的“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没有高质量的馆员就没有高质量的服务,没有高质量的服务,“以读者为本”就无从谈起。在图书管理人员中应经常开展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对新进馆的老师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使他们很快地掌握图书馆工作基本技能,并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高水平。严谨的管理让馆员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珍惜岗位,爱岗敬业。通过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切实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要求馆员“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职业道德标准。馆员的服务对象是教师和为数众多的莘莘学子,其言谈举止都会给他们带来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的、受益终生的影响,其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都将成为读者对图书馆的感性依托所在。

二、图书馆馆员一定要热爱读者

“读者至上,服务第一”是图书馆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图书馆的立足之本。“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一直是图书馆工作的主旋律,其实质就是“以读者为本”。读者进入图书馆,环境是第一视觉,近年来,图书馆要注重环境建设,尽量为读者创造一个美好优雅的环境,让读者一进入图书馆就能感觉到清新舒畅。图书馆员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读者工作,防止“现代化离我们越来越近,而读者离我们越来越远”的现象发生。在工作中一定要敢想、敢干、有勇气、有魄力,通过自己的胆识和实践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成长。真正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落到实处,把维护和关爱读者利益的思想落实、渗透到每一项服务,每一个细微之处,使读者深切感受到图书馆服务的温馨,体会到在图书馆是一种快乐,是一种满足,是一种尊重。图书馆员一定要是阳光的、有亲和力的,这样才能够使读者在愉悦的环境下徜徉于知识的海洋。

三、图书馆馆员一定要勤于学习

图书馆是知识积累和传播的枢纽,任何知识领域的变革都会很快在图书馆中得到反映。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促进了各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互相渗透、交叉和整合。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只具有本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法律知识、外语基础知识、熟练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等。图书馆员只有拥有如此丰富的学识,才会获得相应胸怀和胆识,从而做好图书馆与读者的纽带,才能适应现今的社会。因此,图书馆馆员要努力向学习型馆员转变,为读者提供创造性服务。在信息时代的学习型社会,特别是处于科技和教育前沿的学校,图书馆员终身学习的迫切性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只有坚持终身学习,专业素质的提高才能与时俱进。图书馆不但是服务,同样也是在树人。图书馆馆员师德一方面决定了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馆员要认识到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图书馆馆员一定要团结协作

马克思说:“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一种生产力”。图书馆的和谐发展与繁荣,必须依靠广大图书馆员。牢固树立以馆员为本的观念,充分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提升图书馆自身建设的目的,这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图书馆和谐发展的关键。馆员之间团结协作为读者服务,则读者心情愉快,提升对馆员的认可度;馆员之间相互推诿、只顾个人的岗位工作,则耽误读者的时间,影响读者的阅读欲望,进而影响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团结协作是事业发展的基石,馆员要克服本位主义思想,培养集体荣誉感,维护图书馆员的职业形象,形成一个和谐融洽团结友爱的集体,共同为读者、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

总之,作为图书馆人,我们要把握时展的脉搏,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完善与提高图书馆服务工作水平,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层次;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牢固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创图书馆工作更加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张玉峰.田桂莹.简论高校师德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8).

[2]张明军,邱江涛.高等学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及其培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作者:韩东敏 单位:长春市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