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功能性服装辅助体育训练研究

时间:2022-02-16 09:30:56

导语:体育功能性服装辅助体育训练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体育功能性服装辅助体育训练研究

“衣食住行”是国民生存的基本需求,其中“衣”是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最大的差异之一,是人类文明和社会道德的集中表现,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衣”在人类社会中除了蔽遮身体实现保暖外,还具有其他因社会运行而诞生的附加功能或附加价值,比如在古代社会“衣”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古代官员也可通过服装设计样式和图案差异来识别官员职能和地位,在现代社会中“衣”也有着其他附加价值,如服装能够代表一个人的品味,也能够代表时尚的潮流,尤其是近现代服装设计技术发展后“衣”的附加功能也在服装设计中得以开发和使用,比如有专门用于登山的冲锋服、登山装,特种活动中使用的防化服、防暴服,体育活动中的运动装等,从中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服装设计体系在不断发展,服装被赋予了“保暖”之外的价值与功能,有着更广阔的功能与用途。由侯家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的《服装设计基础(第四版)》系统研究了服装设计的一般理论,详细探讨了服装设计的分类、风格、造型、潮流等问题,对服装设计工艺中色彩的选择、图案的设计、裁剪的手法、样式的搭配等问题也进行了研究。此外,在最后的章节中,作者对当前服装设计潮流和对未来潮流的评估与预测,对未来服装设计造型创新和服装设计理念创新具有一定启发。总体上看,该书内容涵盖了辅助设计的方方面面,从理论到实践、从技术到应用、从设计到制造均有涉及,是一本内容较为全面的服装设计教科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具体表现为对服装造型艺术设计需求的提升和服装功能需求的增加。生产力较落后的时代,人们的生存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对“衣”的需求并不明显,只要不是“衣不蔽体”的状态就可满足,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衣食住行”得到保障后,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其对各项消费需求的附加属性有了新的需求。表现在“衣”的领域就是希望在保暖的同时获得更多的附加功能,如对时尚审美的诉求,对服装功能性的诉求,以及对服装造型的特殊要求等。在实际生活中,服装承担着更多的功能性,是人们情感表达、生活质量的一种象征,比如在心理学领域就有学者针对服装搭配和人物心理情感特征的关联性进行过研究,甚至形成了服装心理学这一新兴学科。同时,服装还是居民生活质量的一种体现,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在服装品牌、造型、材质、功能性等特征上的需求不同,服装的选择一定程度上能够提示居民的生活状态、生活质量等信息,这使得服装成为人际交往中一种信息表达符号,也是服装功能性得到扩充的重要表现。随着服装设计理论的不断完善,服装设计和多领域的深度结合,形成了分门别类的专业服装,比如运动服、航天服、防化服、防暴服等,这些都是当代服装产业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的结果,也是服装设计创新和发展的主要方向———服装功能性设计以及与专业领域的融合。近些年来,服装设计产业和体育产业实现了深度融合,形成了大量的体育运动服装品牌,这些运动服装品牌不仅在服装造型上与其他休闲服装、礼服存在差异,更多的运动服装是根据人体力学、运动力学、解剖生理学进行设计,使得运动服装具备了更强的功能性,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有效提升了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效率、降低了运动性损伤的发生率,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和我国运动员培养有着积作用,这也是服装设计理念与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体现,是服装设计和体育学科融合的产物,对服装设计发展和体育事业发展均具有促进作用。服装设计在体育领域应用和实现、服装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发挥的辅助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服装与体育活动相结合,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灵活使用

服装和体育学科的融合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初期人们就发现了服装在体育活动中的辅助作用,这一设计早期在泳衣设计中应用较广泛。人们发现,在流体中活动受到的阻力不同会影响到物体的移动速度和运动时的阻力做功,有学者在偶然情况下发现梭形在流体中移动受到的阻力最小,因此其通过服装的形式将自身的体型调整为“梭形”或直接拟态鱼类生物使自己在游泳过程中更加省力,这一理论在随后的游泳竞技中得到验证,也因此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体育服装设计,甚至很多国家组建了专门为运动员进行服装设计的研究小组,如我国奥运运动员所穿的服装均是为运动设计的专门化的运动服装,这些服装不仅美观,而且保温效果良好,能够避免运动员因温度变化发生肌肉僵直等问题,同时运动时穿的短袖运动衫、运动短裤能够在比赛中有效保护运动员的肌肉和韧带,预防运动损伤、肌肉拉伤等事故的发生。并非所有的运动服装均能够辅助体育教学或体育训练,这些体育服装看似是一件衣服,但其实是对服装设计理论、人体力学理论、运动力学理论、解剖生理学理论的综合应用,是结合了运动过程、人体特点和服装设计基本原则后形成的“高科技”产物。体育服装不是单纯地将理论和技术糅合在一起,而是对理论和技术的综合运用,以解剖生理学为基础,通过评价不同运动中的肢体动作、躯体活动,然后综合考虑服装材料、造型和功能性特征后完成的服装设计。因此想要更好地发挥服装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辅助作用,要做好体育服装的设计,遵循体育服装设计的原则与理论,综合生理学、力学、运动力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服装设计,使服装更符合运动需要,更好地发挥服装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辅助作用,促进体育教学与训练效率的提升、降低体育训练过程中的运动损伤风险。

二、保暖、舒适度与功能性并重,更好地改善运动过程中的体验

运动员的体感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肌肉舒张和收缩,从而影响运动员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和适应性。服装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辅助作用还表现在其能够保障运动员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保温要求、舒适度要求及其他功能性需求。以我国奥运运动员的服装设计为例,运动员服装需要根据体育运动专门设计,在材料选择上以轻便、保温、贴身的材质为主,穿在身上不会给运动员产生负担,整件衣服的质量甚至可压缩到20克左右,是真正意义上的轻如蝉翼,穿在身上不会限制运动员的肢体动作,便于运动员发挥;而衣服的材质设计则融入了纳米级的纤维技术,实现了保温和通透性的统一,有效保持体温的同时让运动员能够肆意挥洒汗水,即使大量排汗,衣服也不会贴在皮肤上,不会产生任何不适感;在表面材质设计上采用了一种更加符合人体皮肤质感的分子组合模式,衣服直接与皮肤接触时运动员也不会有任何不适感、瘙痒感,确保了服装的舒适度;此外,根据运动员参与项目的不同,服装还具有不同的附加功能,比如举重运动员的服装在上肢和躯干部分有着良好的延展性,便于运动员发力;田径运动员的服装则重视下肢衣裤弹性、延展性的设计,即使运动员做出高难度动作也不会发生撕裂或破损,同时通过延展限制还可在运动员躯体伸展至最大限度时予以拘束,预防过度舒张导致肌肉拉伤或其他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了训练和比赛的安全性。从上述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服装在体育教学和训练的辅助作用主要通过提高保温、改善舒适度、提高功能性等途径实现,通过改善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体验来实现体育教学与训练效率的提升。

三、塑形与拘束,提高体育教学与训练专业性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涵盖了人体力学、生物学、生理学、运动力学等专业知识。体育教学和训练需要遵循一定的方式和方法,遵循科学的原理展开,以避免不正确的运动姿势、运动习惯诱发骨骼、肌肉畸形发育以及肌肉、韧带损伤的问题。在实际的运动服装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人体力学和解剖生理学,根据服装覆盖部位肌肉在运动时的收缩和舒张特征进行差异化的延展性设计,既不影响运动员躯体运动和肢体活动,还能够通过服装塑形对运动员肌肉进行适当压迫,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运动员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运动过程中疲劳的积累,缓解疲劳、预防积累损伤。同时部分服装在躯体运动的最大限度上具有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如体操服虽然有着良好的延展性,但是这个延展具有一定限度,通常为人体关节和躯体能够伸展和旋转的最大限度,这种约束性的设计能够有效保护运动员的主要关节,预防扭伤的发生。此外,还有部分专门用于保护关节和骨骼结构的服装设计,如护腕、护膝、足球运动员的长筒袜等,这些都是利用服装保护运动关节、骨骼和肌肉的具体服装设计案例。

作者:侯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