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选择提高体育学习效率
时间:2022-03-16 02:06:12
导语:器材选择提高体育学习效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所谓器材选择“四性”,即趣味性、实效性、安全性、多用性这几项原则。合理选用体育器材,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使其高效掌握运动技能,使体育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器材选择;“四性”;体育教学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体育课堂教学的方法、手段非常广泛,其中体育器材的合理利用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彰显了教学设计的智慧与匠心,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教师科学合理地选择器材,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高效地掌握运动技能。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材内容,小学体育课器材的合理选择应遵循趣味性、实效性、安全性、多用性等原则,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
一、趣味性:由外而内的器材价值
例1:在教学水平二(四年级)“滚筒上的平衡”一课时,教师将废旧的下水管切割成60厘米的小滚筒,再在滚筒外围用色彩绚丽的海绵带包裹,形成彩色的软性滚筒。学生一见立即产生了兴趣,积极主动地用滚筒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并期待着不断挑战有难度的动作。本课借助自制的彩色滚筒开展平衡类教学,滚筒立起来,学生可以坐上去,保持坐姿平衡;滚筒放平在地面,学生可以合作站立于滚筒上,通过两脚行走,控制滚筒前后移动;滚筒还能首尾相连,形成一座“彩虹桥”,学生可以像走独木桥般地走过滚筒。本课充分利用滚筒突破了日常体育课中平衡类教学枯燥单调的练习形式,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平衡能力。【案例分析】第一,小学生对可以滚动的球、筒状物等活动的物品有着天生的兴趣,教师利用自制滚筒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兼顾了体育技能的培养。第二,小学生对鲜艳的色彩非常感兴趣,在滚筒外包裹五彩的海绵带,让原本单调黑色或白色的下水道变身为五彩的体育器材,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第三,本课器材可以自由组合,单个器材可以竖立或平躺;多个器材可以连接成直线状或几何图形;滚筒能固定静止也可以前后滚动。因此,器材的多变可以形成不同的练习难度,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欲。学生在完成各类活动后体验到了浓浓的乐趣。综上所述,器材的应用从外部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激发了学生使用器材运动的欲望,忽略了运动项目原本的特性,提高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无痕学练中掌握了动作技术,由外而内地体现了体育器材的价值。
二、实效性:由内而外的器材价值
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实际能力,体育器材光有“华丽的外表”是不够的。在器材的制作、选择与运用上,教师还要追求简便实效性,新颖奇特且切合教学内容的器材可以赋予体育教学更多的内涵与功效。例2:如果没有游泳池能否让学生体验游泳呢?解决的方案就是选择自制器材,使学生在陆地上体验和学习游泳基本动作:漂浮和滑行。在教学水平三(五年级)“游泳陆上模仿课——漂浮与滑行”一课,教师利用现有的滑板改制成具有一定高度、便于学生手臂划动的“万向轮滑板车”器材,教学环节分坐姿滑行、静态俯卧模拟游泳、慢速滑行游泳、快速滑行游泳到最后模拟多种游泳姿势。教学环节层层推进,学生利用器材在体育馆内学习游泳的漂浮和滑行动作,学生在滑板上像在水中游泳一样开心,对游泳姿势进行了练习。【案例分析】第一,本课器材虽没有华丽的外表,却非常实用,解决了常规游泳课需要在游泳池教学,以及上课时教师指导面窄、有安全隐患的问题,让游泳课在陆上执教的可能成为现实。第二,自制万向轮滑板车非常结实耐用,承载力大,即使是载成年人也完全没有问题,对模拟游泳时的控制身体平衡滑行起到关键的作用。第三,本课器材设计合理,万向轮的滑板好似在水中,可以前后左右自由滑动,学生只有控制好用力方向,才能达到行动的目标。当学生利用胸腹俯卧在滑板时如身临其境,手脚都能解放出来练习游泳的各种动作。器材的实用性和安全性进一步得到提高。总之,体育器材的制作、选择与运用必须切合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凸显器材的内涵与功效。
三、安全性:从上而下的实际需求
安全是体育课堂的教学之本。无论是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上层需要)角度,还是从体育教师、学生角度(下层需求),体育课的安全性都至关重要。在选择开发体育器材,尤其是自制器材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安全隐患,不断更换、调整和改造体育器材,确保教学万无一失。例3:在教学水平一(一年级)“立定跳远”一课时,教师创设“海绵宝宝”的情境,并用醒目的黄色海绵块作为辅助器材。在热身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自抛自接海绵块活动。在基本部分开展夹海绵各种方式跳,解决双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的问题。接着,通过横向和纵向拼接海绵块,形成不同距离,让学生进行立定跳远练习。拓展练习时,教师利用海绵拼接成标尺,并利用海绵块垒成一定高度的障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进行挑战。最后,教师利用海绵模仿各种动作,开展“模仿秀”游戏。器材应用一气呵成,教学效果明显。【案例分析】第一,海绵块柔软轻便,学生进行抛接、夹球跳和越过海绵块等活动时非常安全,即使落在身上或踩到海绵,也不会发生危险。第二,海绵块取材方便,学生可以人手一块、自主练习,这不仅提高了练习密度,还减少了因为器材不足产生的等待、无事可做的情况,杜绝了安全隐患。第三,海绵块可以自由拼接,形成不同远度和高度的障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设定远度目标,不断挑战自己。这种教学模式不会因为统一标尺造成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不会因为统一高度超出学生能力范围而引起的运动损伤。笔者认为,体育器材的使用或开发应该时刻关注安全性。一方面,对于常规器材的使用,教师要通过细致的教育和科学的组织,避免发生伤害事故;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选择开发或自制器材,只要是安全可靠,且利于教学开展的器材就是好的器材。
四、多用性:从下而上的实际操作
器材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体育器材的选择与运用要具有多用性,即一物多用、物尽所用,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1]。例4:在教学水平三(五年级)“蹲踞式起跑”一课时,教师整堂课都充分利用体操棒帮助学生学习蹲踞式起跑动作,并一用到底。在热身活动中,教师融入游戏“谁的反应快”,让学生两人一组相隔1.5米,听到口令后错肩换位接棒,为起跑进行反应练习;在基本部分,在“各就位”环节用体操棒做起跑线,让每位学生充分利用场地在安全的距离内进行练习;在起跑“预备”环节,为让学生体验重心前移,应让学生两人合作,合作者双手持体操棒,一端落点在起跑线上并垂直于起跑线,对准练习者的双肩,让起跑的学生前移用双肩触碰体操棒,形成臀部略高于肩、肩部超过起跑线的身体姿势;在最后的游戏“赶小猪”环节,让学生通过体操棒击打实心球进行联系。体操棒贯穿于教学始终,并且能突破重难点,教学效果明显。【案例分析】第一,体操棒是器材室常见的器材,但是大多数时候被闲置,利用率不高。本课一“棒”到底,充分挖掘体操棒的功能,解决蹲踞式起跑的教学重难点,器材的使用率极高。第二,本课使用的体操棒,既有单棒的使用,也有双棒的使用;有个人的使用,还有同伴之间的合作使用,体操棒串联了人与人、人与教材、人与器材的关系,教学结构更紧密。第三,在“预备”环节中,体操棒的作用尤为突出,教师把“蹲踞式起跑”中的关键动作通过体操棒全部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可以自查和互查动作学习情况,及时纠正与完善。这是用其他器材很难达到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一节优秀的体育课,从头到尾要用足、用好体育器材,不提倡将器材使用一两次后就闲置。运用器材需要精心设计,教师应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整体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五、作为建议的补充
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学的助推器,合理选择体育器材可以丰富体育课堂,激发学生运动的热情,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演绎精彩的体育课堂。但体育器材的运用,教师需要周全考虑每一个环节,预设到位,否则就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例5:在教学水平一(一年级)“立定跳远”一课时,教师在立定跳远拓展练习环节,安排了“越过一定高度”海绵砖的练习,由于海绵砖竖起后又高又窄,以至于部分学生在跳跃时双腿分开,从海绵砖的两边骑过,没有达到教师要求的越过一定高度的练习要求。【案例分析】第一,方块海绵砖,有三个高度,即平放的最矮高度、侧放的第二高度和竖放的最高高度,教师可以递进式让学生进行越过一定高度的练习。其中,平放和侧放,高度不高且有一定的宽度,当海绵砖竖起后,高度增加明显,宽度明显变窄。第二,立定跳远,主要动作是在起跳时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为促使学生起跳后能够向前上方跃起,可以借助一定高度的障碍物(海绵砖),让学生从上越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但是在练习时,竖起的海绵砖高度明显增加,部分学生担心碰倒海绵砖而形成恐惧心理,跳跃时双腿分开,从海绵砖的两边骑过。第三,建议,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人的学习小组,将每人一块海绵砖竖起排成一横排,有了一定的宽度再要求学生越过,这样既可以防止学生投机取巧的行为,又促使学生真正跃过竖起高度,进而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信心,达到教师的预设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利用器材设计教学手段时,首先必须思虑全面,关注细节;其次,还要做到现场随机应变,发现问题及时全面;最后,拓宽体育教学的外延与内涵,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诺.体操棒在水平三学生蹲踞式起跑教学中的开发使用[J].中国学校体育,2014(06):35.
作者:金刚 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教学研究室
- 上一篇:心理学在学校教育的运用
- 下一篇:比赛法在初中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