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提升策略
时间:2022-03-01 08:58:58
导语: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提升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的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在成绩和德育方面有所提升,在体育方面也要有所进步。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高低也是一所大学育人能力的体现,其中包括体育素质。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寻找能够提升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方法,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作用。
我国教育的每个阶段都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比如,小学阶段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启蒙,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为他们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而大学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学业上能够更加精细、专业地研究知识,并促进其思维、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发展。现在大学中,对于体育的研究多在体育技能方面,对于体育意识的关注不是很强,这也导致目前大学生的体育素质达不到合格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要加强体育文化培养意识,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来促进大学生提高体育文化素养。
一、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特点及作用
随着教育形势变化,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进入21世纪后,对教育的认识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育也不例外,由最简单的锻炼身体意识,到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再到现在的体育精神和文化、品质等方面。从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尤其到了现在,对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状态。体育文化的传播不仅要鼓励大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要求大学生掌握良好的体育知识和品德,对于大学生价值观、人生态度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而促使我国教育发生改革的原因除了时代还有国际上对体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如奥运会。体育文化在校园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最直观的作用就是加深体育运动在大学生心中的印象,并营造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体育场景。根据调查,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令人担忧,因此,推行校园体育文化也是促进我国学生提升体质的手段。另外,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将体育作为主要手段可以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的全面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还符合国家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通过体育文化可宣传大学所要体现的人文内涵。
二、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策略
1.对体育课程的改革
现在的体育课程仅仅是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很少有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多偏向游戏娱乐方面,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有一个放松的机会。但这并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甚至都无法引起学生的锻炼兴趣,更无法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基于这种情况,体育课程必须要有所变化。虽然每所学校的情况有所不同,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为主,比如,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减少那些统一制式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立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让他们自主挑选,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所带来的欢乐。再如,在体育课上增加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是因为许多学生是盲目地进行锻炼,锻炼效果不佳,还有可能会导致肌肉拉伤等事故,教师要对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并加强实践指导,让学生知道正确的锻炼姿势,尽量做到简单实用,使学生终身受用。
2.加大对体育社团的支持力度
大学与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学是一个更加自由独立的地方,学生能够按自己的兴趣来参加社团进而提升自己。既然大学有社团这个优势,就要想办法扩大发展。体育社团是社团中所常见的,如篮球社、足球社,其将一批具有同样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首先能够提升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再者就是为他们找到一个课余生活的平台,现在许多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就是电脑游戏,久坐对身体素质极为不利,体育社团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也给他们增加一个兴趣爱好。从整体上来看,体育社团的建立还能够活跃校园氛围,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校训和校园文化,这不光是教师与校领导构建出来的,学生在其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校方要支持体育社团的发展,可以从运功场地、运动器材、体育竞赛等方面进行支持。
3.加大宣传力度
在信息时代,手机几乎人手一部,这大大增加了学生接收信息的便利性,而且大学中还有报纸、广播、微博等属于自己的宣传媒介。这些媒介的作用不仅是报道校园新闻、增加学生交流机会等,大学生要想提高体育素养,必须依靠这些宣传媒介,比如,可以用校园广播来宣扬一些体育历史和知识,在微信和微博上推送一些体育锻炼小技巧等。
三、结语
在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是必行之策。本文在分析大学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简单对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策略。
作者:程楚风 单位: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钱巧鲜.简论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策略[J].运动,2013(8):92-93.
[2]任涵,任渊.甘肃省体育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甘肃科技,2007(8):81-84.
[3]张未靖.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路径[J].新闻爱好者,2011(18):94-95.
- 上一篇: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研究
- 下一篇:“自主+”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