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中的放松练习

时间:2022-01-16 04:20:00

导语:体育教育中的放松练习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体育教育中的放松练习

摘要放松训练是运动领域中心理技能训练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放松训练的概念、作用机制进行阐述;并对近20多年国内外运动领域放松训练的研究现状和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了放松训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放松训练作用机理

上世纪60年代,心理放松方法引入运动领域并成为最为广泛采用的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方法之一,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获得最佳的唤醒水平,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笔者通过查阅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运动心理学领域有关放松训练的研究论文,旨在对放松训练概念和作用进行评述;并提出放松训练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1放松训练的定义及其种类

对于放松训练的定义,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朱智贤(1989)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中对放松训练的定义为体育运动中进行心理训练的具体手段之一,是有意识、系统地训练肌肉动作逐步达到松弛,并使呼吸减缓,目的是通过人工的放松训练,获得控制身心活动强度的能力。马启伟、张力为(1998)在《体育运动心理学》中提出,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过程。从我国学者对放松训练不同角度的定义可以得出,放松训练不同于一般的身体生理放松,它通过调节呼吸,调节意念,使受试者能有意识地主动地控制自体的心理生理活动,以降低机体的唤醒水平,从而使注意集中,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放松方法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已形成了很多种方法,到目前为止有自生放松、渐进放松、静默放松、三线放松、气功入静、瑜伽放松、催眠放松、生物反馈放松等。

2放松训练的作用机理

对放松训练的作用机制,不同学者从神经生理学、生理生化学以及情绪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论述,到目前为止存在以下几种典型的理论。

2.1大脑与肌肉双向性反射联系说

由于在大脑和肌肉之间存在着双向性的反射联系,一方面借助于从大脑通向肌肉的脉冲实施对肌肉的控制;另一方面又从肌肉通向大脑脉冲给大脑提供肌肉生理状况的信息。放松训练使肌肉传向大脑的脉冲减少,使大脑入静和进入半抑制状态,有利于消除神经紧张,改善情绪状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显然大脑与肌肉双向性反射联系说能较好地解释放松训练的作用原理,但这种解释似乎过于简单,无法解释当肌肉处于完全放松状态但主观体验又很焦虑的现象。

2.2神经心理学解说

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大脑前额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控制着认识、思维、意向、情绪等心理活动,影响着人的性格和行为。放松训练能激活额叶的活动,额叶又与内脏器官活动的高级中枢下丘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成为内脏活动随意调节的解剖结构基础。放松训练正是通过反复地练习,使受试者学会应用意念来改变论文植物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维持在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整个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有序,从而增强机体对内外环境(包括心理环境)刺激的调节能力,使人体能够主动地与环境保持平衡和协调,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状态,从而使训练者摆脱恶劣情绪,解除心理压力。神经心理学从中枢神经系统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联系的角度来解释放松训练的作用机制,并且通过测试有关生理指标得到了部分验证,所以神经心理学对放松训练效果的解释是目前为止最为科学的解释。

2.3负性情绪抑制说

放松状态是一种清醒的低代谢状态,由于注意力集中于呼吸或指导语,使意识活动减弱,潜意识活动增强,使感觉输入减少,限制了正常的认知活动,同时防止了情绪性思维的侵入,使负性情绪受到抑制。所以受试者感到轻松愉快。负性情绪抑制说对放松训练的积极情绪效果做出了较好的解释,但对为什么会抑制负性情绪的深层机制没有做出解释。

3放松训练的作用

放松训练是在一个安静环境中,按一定要求完成特定的动作程序,通过反复练习,使人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体的心理生理活动,以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整因紧张性刺激而引起的机体心理生理功能的紊乱。随着心身医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发展,放松训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对于放松训练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利用就越来越广泛,对其生理机制的研究包含了神经、内分泌等各个方面,对其心理调整作用也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研究表明,放松训练对心理的调整作用主要表现在可以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睡眠。此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并对练习者的个性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

蒋碧艳、祝倍里比较了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法与认知—情感应激调控法对上海射击运动员心理调控能力和在实际比赛中竞赛状态焦虑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两种方法都能帮助运动员提高心理控制能力;而在实际比赛中,认知—情感应激调空法使运动员表现出了较底的躯体状态焦虑水平和较高的自信心水平,其比赛成绩也优于生物反馈组。

阎克乐、郭梅英研究发现,放松训练能显著促进T波幅度升高和对抗应激时T波幅度的降低,可有效地缓解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

王惠民等的研究表明,在放松训练中结合肌电反馈,对提高运动员自我心理控制能力,降低应激水平具有一定的效应。

在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放松训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丁雪琴指出,放松训练的主要作用有:缓解情绪紧张,减低心理压力;提高肌肉的感知能力;有助于消除疲劳,加速恢复过程;增强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培养集中注意能力;为表象训练创造一个适宜的心理状态等。

马启伟、张力为指出,放松训练的作用主要有: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由于情绪紧张而产生的过多能量消耗,使身心得到适当休息并加速疲劳的消除;为进行其他心理技能训练打下基础。

4放松训练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4.1放松训练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还不够深入

运动心理学著作中介绍的放松训练方法多是从心理治疗的书籍中借鉴的.心理治疗的对象是心理上存在一定问题的患者,治疗的目的是使他们恢复身心健康。而运动心理学的对象是心理健康的运动员,对他们实施放松训练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他们的心理控制能力,促进运动水平的正常或超常发挥。两个领域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应当有所区别。但现在对适用于运动员放松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较少。

4.2加强放松训练的促恢复作用研究

心理放松训练多应用于降低人们的唤醒水平,而对其恢复作用受到的关注较少,尽管学者们在提及放松训练的作用时都指出了其恢复的功能,当前的现状是,对运动疲劳现象,既忽视了从心理方面进行诊断,也很少有意识地采用心理学措施来消除。因此,准确诊断身体和心理疲劳,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身体和心理疲劳的消除,提高身体和心理能量的恢复速度,不仅是运动训练学的研究课题,也应当是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4.3加强放松训练、唤醒控制与运动表现之间变量的研究

从理论推测的角度看,放松训练、唤醒控制与运动表现之间应当存在一致的关系,即放松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唤醒水平控制能力,而唤醒水平控制的好,运动表现就应当好。但研究和实践的结果并没有完全支持这样的推论。说明在放松训练与唤醒控制、唤醒降低与运动表现之间还有许多中间变量。搞清楚这些中间变量,摸索出调节这些变量的方法与规律,对提高放松训练的效果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