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中的木桶理论建议
时间:2022-01-16 04:19:00
导语:体育教育中的木桶理论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从木桶理论的视角,指出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我国要想实现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嬗变,就应该让体育各子系统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探讨体育强国建设的途径。建议重视木桶理论,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建设体育强国。
关键词:体育管理;体育原理;体育强国;木桶理论
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制成的木桶,决定其容水量大小的,不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也不是各木板长度的平均值,而是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板。要想提高木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要下功夫补齐最短的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上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木桶理论”。“木桶理论”为我们理解和思考“体育强国木桶理论”的建设提供了启示,体育强国是有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中的水。经济和政治是底板,是基础、是保障,底板足够大,底板足够结实,其它围板加长时才不会压坏底板,使水从下面漏出来。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文化、体育经济等是围板,并且他们相互咬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其中任何一块是短板或腐板,或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或者说无法充分发挥出应有容量,都影响到中国体育强国的建设的“高”度。体育强国目前是国内体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体育强国的概念,非正式出现在1979年2月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正式出现在1984年奥运会后中共中央的《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后,体育强国的理念格外强烈,兵败汉城之后,提法逐渐式微,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随着中国在奥运会上成绩的上升,新闻界对再度关注起来[1]。体育强国究竟如何定义,查阅相关文献显示,“体育强国”在英语中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词汇,大致应等同于powerfulsoortscountry(竞技体育强国),国际上从未有过体育强国的评选组织和相应的评价指标,更没有形成体育强国指标体系,体育强国的评价只是一个国家政治利益和发展本国体育事业的需要。在我国是一个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和中国情结的词汇,带有强烈的国家体育崛起的心理诉求。在体育强国的概念问题上,国内众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给予了不同的回答,但他们回答的共同点是:体育强国的概念应是一个动态的、综合性的、不可量化和数据化的概念,更不能以指数的形式来体现,是一个国家体育定性和定量的综合体现,只有基本特征并无统一标准[2]。
1经济和政治是体育强国“木桶理论”的底板
1.1经济是国家体育强国的基石
体育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经济学明确指出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体育运动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社会物质生产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体育运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体育事业内部的结构和比例。[3]正所谓“国运盛,体育兴”。从体育发展的历史来看,经济是体育全面发展基础,有研究表明,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国家的GDP有很强的关联性,大众体育的发展与国家人均生产总值的关联性更强,[4]国外学者对1984年奥运会奖牌分布及获奖国的经济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98%的奖牌都为经济水平较高和人口寿命较长的国家所获得。可见经济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的城市、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1%、39.6%、53.3%,已远远摆脱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恩格尔系数59%以上为贫困的标准。
1.2政治地位是世界体育话语权的保障
国家政治的重视,为体育强国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后备保障,是体育强国建设一切基础的基础,体育如果离开国家政府关注,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不可能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体育事业的高速、可持续的发展。政治观点的介入,使得体育成为表明自身观点和体现民族强盛的政治舞台,大量政治资本涌入体育,使得体育成为提升国家国际地位的有效手段。将体育和政治二者完全分离的想法是非常幼稚的,无政治的体育是体育回归的表现,是体育发展的理想化阶段[5]。
2建设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必须保持动力且把握方向
2.1竞技体育必须认识保持在世界前列内涵
竞技体育保持在世界前列是动态的,所谓动态的是指成绩稳定,在合理的范围内会有波动。有人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体育正在经历一个历史的“拐点”[6],我们如何看待拐点的出现是制定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规划的重要问题,北京奥运会金牌总数第一,把中国竞技体育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金牌总数第一是在举论文国体制的奥运战略指导思想基础上,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取得的,不能因为某一次奥运会金牌数的减少,就说我们正逐渐退出竞技体育强国的行列,只要金牌数“拐”在合理的范围内,就不应对现有的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产生怀疑。
2.2竞技体育必须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奥运会成绩是衡量竞技水平的重要标尺,中国竞技体育从悉尼—雅典—北京,毋庸置疑中国已踏入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之列,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竞技体育超前于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甚至牺牲了体育的全面发展为代价。表面的繁荣背后,隐藏着太多的“竞技泡沫”,这些“泡沫”给了我们一时的绚烂,但泡沫终究是要破灭的。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之后,国家从多方面总结了新中国60年来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在充分肯定举国体制的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敏锐地洞察到了举国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所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所以刘鹏局长提出:“一要坚持,二要完善”。
2.3竞技体育不必追求大而全
我们在建设竞技体育强国的道路上,必须考虑到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地域特点、种族特征等众多因素,以优势项目为先导,带动相对落后的项目,有效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强国,必须抛弃那种,奢望所有竞技体育项目和领域都居于世界前列的理想主义的体育强国情结,对一些不具备进入世界领先行列软硬件的项目,我们不应追求其世界的排位,甚至应当允许一些项目不开展。
3建设体育强国,必须普及群众体育和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3.1依靠政府解决群众体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短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7],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集中体现的矛盾是,“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社会所能提供体育资源不足的矛盾。”[8]我国居民的经济收入不断的增长,物质条件日益丰富,闲暇时间增多,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皆发生了重大变化,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强烈,体育已逐渐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有调查显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投入主要靠社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群众体育事业费的增长幅度明显小于体育事业费增长幅度,呈现出体育事业费逐年增长,而群众体育事业费在全部体育事业费中的比例逐年下降的趋势[9],竞技体育投入的优势地位还十分明显。这种态势已经引起国家高度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已经明确:“群众性体育事业属于公益事业”。群众体育作为一项事关全民族健康素质的公益事业,具有公益性,其性质决定了它的发展主要由政府去负责、去管理,政府有责任向全社会提供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提供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多方面的这样一个公共产品和服务。在逐渐增加体育事业投入的条件下,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平衡发展,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政府保障公民基本体育需求的水平,从而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享有体育的基本权利。不能主要依靠具有趋利性的市场经济来解决群众体育的需求问题,市场经济服务在我国群众体育中只能是一种补充和完善,不应成为主流。
3.2建设体育强国,必须提高群众体质水平
建设体育强国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国民的体质,实现体育的本质回归。我国著名教育家、近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注重体育第一人”—张伯苓先生曾说: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事实上我国国民的体质水平如何呢?从2005年的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和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调研结果表明: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十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达24%。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小学生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67%、大学生为82%;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显示:国民身体形态水平略有下降;成年男性肥胖率较高并呈增长趋势;体育人口虽然达到37%,但包括了学生,除学生之外的体育人口比例,相对美国的48%就较低了。2006年12月23日陈至立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还指出:在2005年高招中,有85%的考生专业受限;在2005年和2006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3.78%的高中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一个即便拥有再多奥运金牌而国民体质孱弱的民族,在体育强国评价上的得分依然只能是“不合格”,依然称不上体育强国!国家首先明确提高群众体质水平是体育的中心工作,不断提高群众体育的公益事业水平,完善体育社会指导员制度,构建共管服务体系,建立群众体质水平评价体系,定期进行体质水平的评估,把群众体质水平纳入到省、市、区、县的体育工作考核,把群众体质水平,提高到关系民生问题的高度。
4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实现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的繁荣
4.1注重民族文化塑造和世界文化融合
一个国家与民族,只有当全人类都认同他的文化和核心价值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强大。如果没有能力向世界输出有价值的文化,就永远称不上大国,也称不上强国。西方体育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兴起于现代,具有“二希”(古希伯莱、古希腊)文化特征—物理性、群体性和娱乐性,业已成为西方体育文化的核心,是目前世界体育的主流文化。东方体育文化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内陆型文化、农耕型文化、宗法型文化,这就决定了它是一个以伦理为中心的系统,提倡:“重义轻利”;“天人合一”;“和谐思想”,两种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基础。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塑造民族体育文化,构建属于自身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或许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嬗变过程,但中国要想成为一个体育强国就必须要直面“体育文化”的问题,把握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反省我们自身文化所存在的缺陷,弘扬优秀的文化因素,赋予传统体育文化一种理性和人文主义精神,不断进行体育文化的创新和体育新文化的建设,寻找到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和世界体育文化的结合点,适时地对外展开交流,在世界的舞台上传播和展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让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逐渐影响世界体育文化的变迁,为世界体育文化增加多样性的色彩,是未来中国成为体育强国,所必须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
4.2加快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步伐
5建议
5.1警惕“马太效应”的产生
“马太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让他有余;凡是没有的,连他原有的也要夺去。”[10]目前,我国体育的现状是竞技体育是长板,其他方面参差不齐,但总体上来说是短板,在举国体制和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政策环境下,会导致一些部门、单位、个人将“马太效应”的前半部分发挥得淋漓尽致。相反,对体育的其他内容消极对待。以竞技体育的光环掩盖体育强国建设的短板。
5.2加强对“木板闭合”理论研究
“木板密合”理论突出木板之间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体育子系统之间是相互依赖和相互支撑的关系,共同构成一个闭合的系统。体育制度和体育文化的健全,是其他各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各子系统的发展,同时也会推动体育制度和体育文化的更新。做好“木板闭合”是实现体育强国木板必须完成的。
从“木桶理论”上讲,每一块木板可能并不是一样高的,但是,我们可以将长板与短板的组合方式进行不断地调整,比如长板与长板尽量靠近,短板与短板尽量靠近。[11]这样,如果该木桶倾斜放置,所装的水才能最多。我国体育强国建设,无论在任何时候各个子系统,都不可能同步增长,也不可能高度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将各系统有效地整合,提高“强国木桶”的容量,“木桶斜放”理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我们研究和实践重要的内容。
5.4实现竞技体育的辐射功能
优先发展和举国体制是以“非均衡发展理论”为基础的,非均衡发展的目的还是要实现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12],竞技体育系统对其他子系统要发挥辐射功能和引领作用,实现竞技体育系统和体育各子系统协调、均衡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实现木板互补,求得双赢。
- 上一篇:审计工作交流会发言范文
- 下一篇:体育教育中的放松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