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田径教育问题以及决策

时间:2022-11-12 03:00:00

导语:普通高校田径教育问题以及决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普通高校田径教育问题以及决策

一、高校田径教学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田径运动一直是各项运动开展的基础,被誉为“运动之母”。田径运动的健身与教育功能有不可替代之作用。高校田径教学对青年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具有其他运动项目所无法取代的作用和价值,这种特殊性是由田径项目的本质属性和教学对象(学生)的特性所决定的。

健身功能是田径运动的本质功能,具有特殊的锻炼价值。田径运动中的走、跑、跳、投项目可有效的发展学生的五大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手段。经常从事田径运动还可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助于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竞争意识的优良品质;培养健身意识、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实现“终身体育”的健康目标。田径教学是发展学生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最直接、最有效途径,是学习体育技术动作和从事体育锻炼的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田径健身练习,能够起到发展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作用,为大学生进行各项体育运动和体育娱乐休闲打下良好的基础。田径运动实质是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田径中的慢跑、快走就是最好的健身运动内容和形式,也是大众健身最主要的锻炼方式。由于田径运动的动作简单性、易学性、对称性而且锻炼时不需要经费,所以一般性的田径锻炼不受人数、年龄、性别、场地、器材的影响,是高校大学生理想的健身项目,也是促进学生健康的理想运动载体。因此,高校应广泛开展田径教学和田径运动,尤其对正处在成长关键期的大学生来说,田径运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分析

1.田径考评体系欠缺科学性、合理性

高校田径运动的传统评价方法通常是量化考评,片面强调“量化比不量化好”。通过直接测量的数据(例如时问、高度、远度),即硬性指标来反映高校学生对田径运动项目的掌握情况。而这些数据成绩并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这种运用统~标准“一刀切”的评价方法,既是应试教育的体现,也致使考试成为大学生的负担。再者,考评体系缺乏弹性机制,教学训练的一致性要求较多,灵活性较少,很难体现教学“以人为本”的精神,也不符合“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要求。体育成绩差的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不能照顾到个性的差异而加以区分对待。如此一来,对不少高校学生来说,参与田径体育课活动已经失去了应有的轻松和乐趣。

2.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田径教学都仍然延续以竞技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竞技运动项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过于重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以及学生跑、跳、投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忽视了根据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忽视了如何科学运用田径运动来进行健身的教学。高校田径教学没有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没有发挥田径课的健身作用,没有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田径运动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田径课教学的开展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基础课,还是选修课,都侧重以技术教学为主,而忽视健身教学。传统的田径课教学过分追求竞技项目的完整性、系统性,仅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对各项技术动作的理解程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统一的技术和标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难以适应和接受,掌握运动技术比较困难,从而影响田径课的教学质量,限制了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使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

三、提高高校田径教学质量的对策

1.加强体育理论教学,认识田径的重要作用

受技术教育的影响,体育课教学一直轻视或放弃体育知识的传授,学生未能接受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就会对田径教学及田径运动的意义认识不足。因此,高校应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使学生对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和方法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正确认识田径教学及田径运动与提高身体素质、专项运动技能、增进健康的关系。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要通过理论课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田径课的重要作用,从而把学好田径课作为一种自觉行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健身价值的认识,明确锻炼目的,并养成长期坚持田径运动的习惯,以培养学生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2.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在锻炼和健身的过程中,要使练习的方法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可以在保留原来项目主要特点的同时,将原有的项目进行适当的改变和拓展,适当降低难度,增加田径的健身性和娱乐性。可以在田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适当增加一些体育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放宽规定,对场地和器材也不必有严格的要求,使趣味性和竞技性融为一体。也可以将音乐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结合音乐进行一些跑跳等方面的练习。此外,在田径课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田径教学气氛,随时与球类、体操、武术等其他体育运动结合起来,这还将充分体现田径运动的基础作用。要充分利用田径运动的优势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运动中体现出自己的个性特征,并在学习锻炼的过程中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田径教学的趣味性

在田径教学中,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田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兴趣是激发人做好某件事情的动力,并使人克服困难向指定目标奋进,在田径课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田径教学气氛,教师的讲解要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示范要准确优美,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学方法要经常变革,切忌单一,应根据田径项目的特点,选用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练习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其通过互帮互学积极参与到学、练活动之中。在练习时,教师应抓住时机给予鼓励,如传授技术动作时,教师应积极为其创造示范机会及时进行语言或非语言反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学习的热情。

4.提高教师和学生对田径文化的认识

在田径教学中要系统完整地向学生传授田径运动的历文化,使学生全面了解田径运动的实质,让学生感觉到田径一切运动的基础,讲清楚田径运动的锻炼价值。此外还要养学生欣赏田径运动的能力,使学生在欣赏高水平的田径赛中体会到短跑的速度与精确、长跑的耐力和战术、投掷的量与美、跳高的腾飞与舒展等。可将田径知识、技术、战术及团队精神、意志品质等内容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并且要鼓学生将田径课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教师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田径的内在魅力,让学生了解田径的文和历史,体会到田径运动的乐趣,形成对田径的良好感觉。此外,在目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田径体育教师要具有坚实宽的体育理论知识,熟悉田径运动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展趋势;要善于了解体育运动发展的动向,以及学生的运动求。其次,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对田径教学教材的发能力,通过田径教学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组织管能力等。

四、结论

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田径课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课程,应当引起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高校田径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侧重以技术教学为主,没有充分发挥田径运动的健身作用,田径教学课有被其他项目所取代的倾向。要更新教育观念,以“快乐体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田径运动的健身作用,使之成为学生愿意接受并经常进行锻炼身体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