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乒乓球高原训练

时间:2022-11-07 11:36:00

导语:深究乒乓球高原训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深究乒乓球高原训练

1问题的提出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普及,各国更加重视,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但乒乓球高原训练却一直未引起广大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足够重视。

在高原进行乒乓球训练,由于空气密度小,球体受到的阻力小,故球的飞行速度明显快于平原,这对乒乓球训练影响极大,再加上有的地区较为潮湿,球台的反弹力受到影响,球着台后显得快、低、飘。这就加大了运动员处理球的难度和缩短了处理来球所必须的时间。如果不加强对高原空气密度与乒乓球运动这种特殊联系的研究,在高原进行乒乓球训练和比赛就很难达到现代高水平要求。

2高原空气密度对乒乓球训练的影响

2.1给人体动作带来的影响

由于高原空气密度小而导致球的飞行速度明显加快,从而给运动员的动力定型带来两点变化:一是击球前所必须的准备时间缩短,使正常的摆臂幅度受到限制。要适应这一情况,必须减小手臂和身体部分的摆幅,才能提前完成准备动作,保证良好的身前击球的位置,二是在用相同力量击球,球的初速不变的情况下,高原球速在空中飞行时大于平原球速。这样假设某一力量在平原能够击到对方台底边上的球,而在高原必定飞出界外。所以要保证命中率就要相应的减轻击球力量,以缩短打出距离。第一点由于摆臂幅度受到限制,肌纤维初长度不能得到保证,力量就会减小,这就是“高原小动作定型”的基本原理。第二点在同一条件下,要减轻击球力量,才能防止球出界。所以击球时要减慢挥臂速度,就必须控制肌纤维的收缩速度,但这恰成了要加强爆发力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称他为“高原轻力量定型”。高原地区的运动员挥臂幅度普遍偏小,显得拘挛,力量较轻,球质也差,击球动作也不如平原地区运动员干净利落、舒展,这正是高原运动员的致命弱点。

当“高原小动作、轻力量定型”牢固的形成后,再到平原比赛时,无论你的手臂和身体各部位爆发力如何好,扣球也难发出大的力量来。由于击球力量越大,在高原击球的初速比平原快的数值越大,打出距离比平原正常打出距离超出的长度也越长,故对力量要求越高的项目影响越大,如对少年和女子影响则相对小,对成年男子影响最大。

2.2球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肌肉收缩是在神经系统指挥下进行的,而肌肉收缩的快慢和动作幅度的大小又会反过来在神经中枢的相应区域引起对应的兴奋强度和持续时间。这样在高原训练时,虽然运动员的力量减轻了,但球体在飞行中受到的阻力小从而弥补了由于力量减轻应该出现的球飞行速度的减慢。动作缩小也会因此而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这时生理肌肉收缩系统的中枢兴奋状况却产生了突出的变化。即:肌肉收缩的中枢区域兴奋强度减弱了,兴奋的持续时间缩短了,久之,指挥人体运动的各神经中枢区域将长期处在一种相对低而短的兴奋强度和持续时间下工作,而形成了一种神经工作的条件反射。这种定型一般与促成其它定型的各专项具体内容联系非常紧密、固定。故而只要重复这些专项运动,这种神经工作状况就会自然的发挥其作用。这种条件反射对高原运动员的危害最大,当他们到平原比赛时发觉打不重、打不走时,若保持原有的挥臂幅度和挥臂速度,则达不到高水平的要求,若拉开动作或加快摆速度来加强发力,则势必使神经兴奋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大大的超过长期在高原形成的那种条件反射。这种新的神经兴奋强度和持续时间又短时期不能与大脑皮质的各区域和肌体和各系统建立有机的、协调的联系。这种超限的兴奋,会使大脑皮质的兴奋扩散,导致许多不该兴奋的区域也兴奋起来,它又会调动那些不该参加某一运动的肌肉参与到某一运动中去,从而破坏了肌肉的协作关系,由于自我对抗,出现动作僵硬、不协调、不准确,甚至整场比赛的失败。

2.3球速给人体移动带来的影响

由于同一力量的上旋在高原的球速大于平原,这就给人体的反应和位移带来了新的困难。比如,从球台中线向对方球台两大角发出两个球,这两个球的动行路线犹如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当顶角相同两腰加长时,它们所夹的底边也加长了,而这条边正好是运动员往返的路线,它的加长使运动员奔跑的距离加长和跑动范围加大了。假设球在运行过程中还带有侧旋,那么球运行的角速度还会加大,这样对运动员的步法要求当然大大超过平原。这两种情况的存在就意味着如下两点:

第一,一些在平原地区可以实现的大范围奔跑的练习内容在高原却难以实现了。如在平原训练时,可以把两张球台拼在一起打多球,让运动员练范围奔跑步法,可在高原却很难实现,必须缩小范围和降低质量,由于这些内容的实现不能保证,运动员在这些方面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受诸因素影响,在高原所出现的看着球跑不过去或因跑过去的距离超出正常范围而难以回位的情况是大大多于平原的。

第二,由于专项位移难度增加,即意味着对高原运动员的各项素质要求要超过平原运动员。如一般身体素质向专项素质的转移,当平原运动员达到某一特定的一般素质要求时,他就可以转移到高水平的乒乓球专项训练中去。然而当高原运动员达到这一特定的一般素质要求时,由于乒乓球训练的难度相应提高了,所以要向高水平的训练转移就变得难以实现了。

3解决方法

3.1技术训练可供采用的几种方法

3.1.1退位解决法

首先必须测出各高原球速比平原快的比例,才可把高原的基本站位从这个比例上向后退出去以赢得击球前的准备时间和球的飞行距离,保证挥臂的幅度和发力,也保证了神经中枢的兴奋强度和持续时间。

在贵阳,海拔1060米,若采用云南许兴国在密闭气压仓里实验所得到的数据,用某一特定力量攻球,其打出距离比北京长20公分,那么我们攻球时就可以把站位向后退出20公分,即可达到预期的目的。这里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是,20公分这个参数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而是实验时所固定的、用机器发出的某特定力量击球时所获得的数据。这一特定力量与人体的发力关系怎样呢?经过我们反复实践和体会,即在北京反复用三种力量击球其动作幅度也大体与平原运动员相等。一是以轻力量击球;二是中等力量击球;三是70—80%的力量击球。经过一年半的强化练习,这三种动力定型已经牢固,力量和命中率都有了高度的保证。这时立即乘火车返回贵阳,每天都用这三种力量进行体会,所得结论是:这一特定力量的参数正好与成年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中等力量的情况相差无几,证明这一数据在乒乓球训练中的运用价值是很高的。当球体受到加大70—80%的扣杀力量时,球飞出球台面30—40%公分,命中率无法保证。当由正常位退出30—40公分后,这一力量攻球命中率明显提高,所以根据来球的轻重和自己发力的大小去决定退位的多少,将是主要判断依据和今后要进一步过细研究的重要问题。这一点的正确使用,将使肌纤维的预拉长和神经中枢的兴奋强度以及持续时间得以可靠的保证。

3.1.2加强球的旋转成份

采取了退位解决法后,球质和命中率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仍有一些球频频飞出界外,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经过我们仔细的观察,发现有如下原因:(1)当力量加大后,对方回击的反作用力也随之增加,至使回击出界。(2)由近台退至中台时,只是保证了在近台的正常挥臂发力,而运动员则常常中台发力的条件反射,使打出距离又加长了,(3)有许多球并非存在要退位发力的问题,如下旋球、力量轻和动行速度慢的上旋球、高吊弧圈球等。这类球前进力小、运行慢,运动员完全可以在正常位充分挥臂,但发力大却受球速影响,球易出界,这时要解决的是既要缩短打出距离而又不影响发力的问题。所以要加强球的旋转成份,才能有效的保证球的良好运行弧线,控制缩短球的打出距离,采取这一措施,将使高原运动员利用旋转方面超过平原运动员,这一点尤其有利于反胶球拍的运动员。

3.1.3减小抛射角

乒乓球运动属于抛射体运动,因而遵循抛射体力学的原理来解决打出距离的长短也是行之有效的。尤其是正胶运动员,制造旋转来缩短打出距离受到一定的限制,故要特别注重从抛射角上去打窍门。

当击球角度为仰角时,在同一角度内,击球力量越大,打出距离越长。所以,为缩短打出距离,当力量增大时,则要相应的减小抛射角,反之亦然。

当击球角度为俯角时,力量对打出距离的影响大大减小。如某一俯角固定时,击球力量的加大只能使球沿着这一角度所指向的对方台面着台点成直线运行,而不会因球力量的加大使打出距离加长,导致球飞出界外。由此推理,击球时尽可能选取到最高点抬高手位等,争取到俯角发射,高原球速对打出距离的影响将可以降低到最低点,这是特别值得重视的。

3.1.4加快完成动作的速度

在高原,由于下旋球的前进力小,故它在飞行速度上产生的变化非常细微。而上旋球却与平原差距较大。这样运动中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跑位差,即打下旋球时与平原站位相等,一变上旋,便要立即退到平原攻上旋球的位置之后的高原击球位置上去。如此大幅度的位置调节在快速的乒乓球运动中常常是力所难及的;另外,对方突然来球的力量不定,也难以判断出应退出的准确距离。这时如果还要保证平原所要求的那种击球力量和动作幅度,势必在挥臂速度上要超过平原运动员。即在时间相应短的情况下,保质保量的完成平原比赛所需要的动作和发力。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加快身体各方面的反应(包括超前反应),以及加强加速动作完成的身体各部位的协作能力,方可实现这种高摆速的完成动作的设想。这一方法的采用,既可弥补大幅度位置上下不接的缺陷,又可保证技术质量。从大脑皮质兴奋性看,兴奋的时间虽然缩短了,但兴奋的强度则大大提高了。如果形成这种高速度完成正常动作幅度的发力和动力定型,那么在平原比赛中,高原运动员将显示出比平原运动员更好的反应速度和爆发力。

3.1.5缩小动作、减轻力量

前面已谈了许多有关缩小动作、减轻力量所带来的危害,这里为何又要提到它呢?是因为前面所指的小动作、减轻力量,是在还未认识到它所带来的危害性之前,自然和不自然的在高原训练中无限的使用它,所以是必须克服的。但是缩小动作,可缩短打出距离,仍然是决定运动员摆速和命中率的较重要因素,即使在平原,当来球过快过难时,大幅度的挥臂来不及,也得采取此两种办法,何况在高原球速加快的条件下,尽管采取了各种措施,但超出机体反应,力所难及的球仍然还会比平原多。所以,这两点的正确使用,虽然被动的成份较大,但也是高原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能够在训练中对各项技术的发挥起到不可缺少的衔接作用。

3.1.6加强直横拍选手中近台两面攻能力

由于退台和球速影响,运动员的照顾面积将随之增大,这时如果我们还保持其单面攻、反手推、拨的打法,由于位置偏中近台,推拨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应。所以必须加强其反手中近台进攻的能力,方可增大照顾面积,保持其力量速度和连续进攻的威力。

3.2狠抓一般素质与专项素质的训练

随球速的加快,对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要抓好专项素质又要抓好以下两点:

3.2.1首先要抓好一般素质,才能有专项转移的基础,因为高原训练的特殊性要求运动员的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必须要超过平原运动员,所以要特别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制定出科学的、适应高原训练特殊需要的身体计划和方法来,才能使高原运动员的一般素质显著超过平原运动员,并使它有效地转移到专项训练中去。

3.2.2在专项训练中要特别注重那些以前在高原训练中一直很难实现的,而在平原训练中也是高质量、高难度的训练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对有机体的刺激最大,最容易提高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与高原训练相适应的各种机能,同时它还可以使一般身体素质向专项素质最大限度的转移,而这些要求一旦实现,高原运动员的跑动速度和范围将大于平原运动员,而表现出最优秀的步法来。

4结论

采用高原训练法后,从理论上预测,将使高原球速对乒乓球训练的影响,从不利甚多变有利甚多。如高原空气密度小,将使有机体对氧的利用率高于平原,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球速快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将有利于加强运动员的爆发力,加快摆速,加强旋转,加强机体的各种快速反应和协作能力,以及与此相关联的运动技能;加大跑动速度和范围,促使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的各项指标超过平原运动员。这样既解决了高原训练的某些难题,以针对性的解决一些本地训练中进展缓慢的难点,打开了理想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