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对提升学生素质意义

时间:2022-11-02 11:41:00

导语:高校体育教学对提升学生素质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体育教学对提升学生素质意义

“体育”一词,最早由法国人1760年在法国报刊论述儿童身体教育问题的论文上提出(EducationPhysique(<法>),现在国际上普遍用“PhysicalEducation”泛指“体育”。它的本意是指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体育”一词最初产生于“教育”一词,最早的含意是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体育”概念提出了一些解释,但比较趋于一致的解释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改革开放3O年,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我们生活的21世纪是一场无烟的激烈竞争,人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存,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我们不仅需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掌握生存的知识能力,而且我们还要培养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如今,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得到了重视。运用体育教育的非凡手段使学生身体、心理及其他各方面素质可以得到改善,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一、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教育过程包含着两个重点,一是人的内发性自尊、自强、自爱、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二是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体育教育则可通过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学习过程,使他们多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和实现。传统体育教育仅仅是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其他素质的发展。而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培养,在体育教育中就不能仅以发展学生的身体为满足,还必须扩大领域培养他们适应未来新生存环境的各种能力,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生活需要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事实上,正确的走、站、坐、卧的姿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卫生,体育卫生保健常识;基本的运动创伤救护、应急常识和方法;都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紧密相关。由此可见,体育教育的目标应是长远和近期目标的统一,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是极其重要的。

二、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一)高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体育行为本身就是自我价值体现的确认的过程。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大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个体增强体质,使自己的体型更加健美,从而有助于个体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对自己身体的积极自尊。

参加愉快的、非竞争性的或有节奏的体育锻炼会产生显著的短期情绪效应,从而促成了良好的情绪效应。此外,体育教育一般都渗透着强烈的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意志品质的教育等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竞技比赛项目,上课组织比赛是经常的。组织比赛时,让那些感觉到自己水平不够好的同学以及不喜欢参加比赛的同学一定要参加,并且规则定的要严格,输的一方将会受到很严厉的惩罚。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刺激大家。将来的社会不会像现在读大学时那么稳定,只有敢于接受挑战和勇于面对困难才能够取得成功。

(二)高校体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在工作和生活中,多数情况下人们需要一种合作,需要有一种团队意识和团体荣誉感。在一个体育运动团队中,队员们知道他们也许并非是最快或最强壮的选手,但他们有其他人不具备的技能,他们懂得自己的和他人的特点,彼此欣赏,彼此配合,在体育运动中形成不可分割的凝聚意识。因此,通过体育教育,大学生不但能够学会与人配合,还能训练自己的领导能力,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在团体活动中,计划谋略实施等操作过程中锻炼大学生的思维与计划能力,这些锻炼的成果在大学生今后的事业发展上会显示出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现代企业对团队都很重视,一个员工是否能够很好的融入团队是公司考察人的一个很重要的素质。因为他们知道一个成功的企业靠的是企业的凝聚力、团队的协作精神。如果大学生缺乏这一素质,将会在走上社会后遭到淘汰或者走弯路。

(三)高校体育教育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材的理论部分主要讲一些体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热爱祖国等品质,是从思想上提高体育文化修养,为终生从事体育锻炼所必需的。在体育实践部分也进行着德育教育。如,队列、体操队形能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严肃整齐,朝气蓬勃和集体主义精神;跑步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跳跃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等优秀品质;投掷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国防观念;基本体操能培养组织纪律性及集体主义观念,养成勇敢、果断、坚毅、顽强的意志;技巧能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克服困难和互助等品质;篮球培养勇敢、果断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武术培养勇敢顽强的品质和朝气蓬勃、刻苦耐劳的精神及民族自豪感;韵律操、舞蹈陶冶美的情操、活泼乐观的性格和文明行为。

体育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心的作用尤为突出。竞争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没有竞争的社会必定是一个衰败陈腐、缺乏生气的社会,社会有了竞争才能发展,才能进步。高校在体育教育中,应加强大学生竞争能力的塑造,鼓励大学生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去创新。而且在体育竞赛过程中,要求大学生讲体育道德,讲风尚,用自己的实际水平去战胜对手,实事求是地反映自己的水平,从而在竞争中学会做人。另外。竞争的结果是决一雌雄.胜败乃兵家常事,胜者应戒骄戒躁,总结成功的经验。以便再次夺冠;败者不必气馁,及时探索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重整旗鼓,争取下一次的胜利,在一次次成功与失败的洗礼中培养大学生的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可见,体育教学中各个项目都有德育要素渗透在里面,这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重要作用。

(四)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思维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思维,离开想象就不可能取得成效。开启大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培养大学生想象力方面,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可采用下列几种形式:

1、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同时再加以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和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有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

2、利用原型启发、诱发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和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证明,原型启发解决问题,是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从类比中悟出动作的本质,从类似和类比中探求科学规律,逐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培养想象能力。

3、注意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逆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启发学生从反向思维中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

4、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所谓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线索,向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和灵活性两个特点,在体育教育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以上几种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其他方面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高校体育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独特个性在能力方面,毋庸置疑,目前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专业能力培养而轻视其他能力培养的倾向,表现为一般能力较薄弱。

在气质层次和性格层次普遍表现出个性特征。不同气质层次所表现出的一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①感受性,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较为敏锐、知识量大。对一些非热点领域的感觉不敏锐;②耐受性,人在经受外界刺激作用时表现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条件反射随着刺激量正向变化;③反应的敏捷性,一般语速较快,动作的灵活程度也较好。部分不太喜欢运动者反应较差;④行为的可塑性,一般情况下因为其知识面宽,成长环境好。一部分人动手能力较差;⑤情绪的兴奋性,一般易兴奋。

由于经历原因,部分人缺乏冷静。

不同性格结构韵一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①对现实的态度,集体主义感强,富有同情心,能够做到正直和自信。存在一些自私、懒惰和浮华的现象;②意志特征,主动性较好,能够做到一定的独立与自制。易冲动、依赖性较强、比较怕吃苦、犹豫,自制力较差③情绪特征,情绪波动较强。情绪的稳定性不成熟。④理智特征,具有较好的知觉、思绪和想像能力。存在着套用现成、不爱思考与想象的现象。

事实上。运动偏好、运动成绩与个性结构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如下:①田径成绩良好的同学其综合能力素质的总体水平明显较高;②运动成绩良好、喜欢运动而且在运动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大学生比相反的群体,一般具有较敏锐的感觉能力,相对耐受性强,运动的灵活程度好,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好;③喜欢竞技比赛的大学生比相反的群体具有更积极的性格。

根据大学生气质类型将体育教学的侧重点置于不同运动项目有利于巩固和完善个人的良好个性。例如,一些相对缓和的运动有助于培养自制力;田径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吃苦能力;激烈的球类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果断、顽强的个性。

三、小结

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通过体育严密的教学过程和教材中的集体项目和游戏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等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简而言之,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重要教育手段之一,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