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准则下田径在初中体育的位置和改革
时间:2022-04-25 03:05:00
导语:论新课程准则下田径在初中体育的位置和改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随着动作内容的不断丰富、分化和动作的不断创新,显示了丰富的内涵。但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提出“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这一思想已经引发出:在体育教学中像背越式跳高、跨栏这样的纯竞技项目还要不要教的问题,甚至就要不要田径教学都提出疑问。现通过调查研究来说明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演变现状功能改革
1田径运动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发展过程中的演变
19世纪末,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以田径球类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欧美体育,开始由基督教的传教和办学活动经过青年会和教会学校传入我国。
进入20世纪,各类学校开设的体育课中普遍开始采用了田径运动项目作为教材,不同规模校际之间的田径运动比赛不断增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田径课在学校体育的发展[1]经整理见表1。
表1田径课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
时间名称田径课所占课时数
1956年
1978年
1987年
1992年
2000年
2002年体育教学大纲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6%
27.6%
28.1%
20.5%
14%
无
从表1中不难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并在全国中、小学试行的《体育教学大纲》将田径运动项目列为基本教材,其时数占体育课总时数的26%;在1978年试行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也把田径列为基本教材,其时数占体育课总时数的27.6%;在1987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依然把田径列为基本教材,占体育课总时数的28.1%;1992年试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把田径运动项目列到基本部分,其时数占体育课总时数的20.5%;在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把田径运动列为了必修课,其时数占课时总时数的14%,为各项目之首;2002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其中水平四规定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水平五规定较为熟练的掌握一两项田径运动技能[2],这些都说明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新课标下田径运动教学的现状
2.1田径运动趣味性不强,影响田径教学的开展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3]。”在新课标的理念下,中学体育教师安排课程内容的依据见表2
表2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师安排内容的依据调查表
依据学生的兴趣安全负荷其他总计
人数201510550
百分比40%30%20%10%100%
从表2中分析得知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这确实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并且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而田径运动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说趣味性不强,某些器械项目学生学习起来还有一定难度,甚至有时学生对某些田径技能的学习还会产生心理障碍,因而放弃了田径教学。
2.2家长、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短期功利行为,影响了田径教学的深入开展
一所学校如果“三大球”突出,那么在社会上的反响很大,而田径教学和训练却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比如,就投资方面来说,学生选择球类可以动员学生自己购置器材,投资额小,家长没意见,领导更没意见,而田径类项目,只能由学校投资,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开资,学校领导也不愿意;就比赛所占用的时间来说,学校组织球类竞赛不会占用教学时间,而召开依次田径运动会,则会占用一部分教学时间,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也是有难度的。因此,造成田径教学不能深入开展。
2.3校园安全问题,对田径教学开展有一定的影响
任何一项运动都可能产生运动损伤,同样,田径运动也是不可避免的。在调查的所有中学中,在田径课上都出现过学生受伤的现象,影响了田径教学的开展,见表3和表4。
表3中学体育教师开设田径课的状况调查表
程度不开设偶尔开设经常开设总数
人数15201550
百分比30%40%30%100%
表4田径课不开设或偶尔开设的原因调查表
原因害怕学生不喜欢害怕出现教学事故场地器材问题其他总数
人数17312050
百分比34%62%4%0%100%
从表3分析得知,中学体育教师有30%不开设田径课,40%偶尔开设,这说明田径在中学体育中的地位不容乐观。在问及原因时,从表4中不难看出,62%的教师害怕出现教学事故。因此,使田径运动在中学体育课中所占的课时越来越少。
因此,由于田径尤其是使用器械类竞技类强的项目难度偏大和学生发生伤害事故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中学体育课程中的田径运动的内容和地位正悄然发生变化。在加上新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取消了对教学内容的统一限制和具体要求,使许多技术难度大,学生不想学教师又难教的田径项目有淡出体育课堂的势头。
3新课标实施后学生体质的现状
为了说明学生体质水平,便在一中学随机抽了30名男同学和女同学作了1500米测试,测试成绩见表5。
表51500米测试成绩表
性别平均时间平均速度
男8.00分2.5米/秒
女9分31秒3.1米/秒
从表5中分析得知,男同学跑完1500米平均用时8分,每秒只跑3.1米,女同学跑完1500米平均用时9分31秒,每秒只跑2.5米,也就比走路的速度稍快一点。
并且教育部公布2002年学生体质检测报告[4]:体能部分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2002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出现下降,除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余各方面素质的下降幅度明显。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水平,与2000年相比有75%的年龄组呈下降趋势,7-18岁男生平均下降1.75厘米、女生平均下降1.00厘米。反映腰腹肌力量的仰卧起坐(女)水平与2000年相比,7-12岁小学女生、13-18岁中学女生、19-22岁大学生分别平均下降2.8次、3.7次、3.4次。
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7-18岁男女学生的平均肺活量与200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68毫升、78毫升。19-22岁大学生的情况与中小学生的情况基本相同。
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城市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2002年检测结果显示:学生中的肥胖检出率,在2000年比1995年上升的基础上继续上升。其中,7-18岁城市男生由1995年的3.98%上升为2000年的5.60%和2002年的7.74%;乡村男生由1995年的0.9%上升为2000年的2.74%和2002年的4.48%。乡村女生由1995年的1.97%上升为2000年的2.43%和2002年的4.27%。这一切表明新课标实施后学生的体质并没有提高,反而呈下降趋势,这总体说明体育课教学没有开展好,没有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而田径运动比其他项目更能针对性的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如长跑可以锻炼心肺功能;铅球可以增强上肢力量;跳远可以增加下肢力量……。
4田径运动的功能
4.1田径运动的基础功能
首先,当进入发达社会以后,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已从原始社会时依靠走、跑、跳、投获取生活资料和延伸生命中解脱出来,但人类永远不会摆脱依靠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技能去提高人类的生活、生存和生命的质量;其次,很多运动项目都离不开走、跑、跳、投等动作,田径运动成为很多项目的基础;再次,由于田径运动能有效和全面地发展人的各种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水平越高,对于各项运动的技术发展和成绩的提高也越能起积极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很多竞技项目都把田径运动作为身体训练的重要手段,使田径运动成为提高各种竞技项目运动水平的基础。
4.2田径运动特殊的健身功能
田径运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既能全面、又能重点地锻炼身体。田径运动既能有效增强肌肉力量,提高灵敏程度,又能提高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并且又可以针对性的进行局部练习以达到平衡发展和矫正某些畸形的目的,这些特点是其他运动项目所不具备的。
4.3田径运动的心理拓展功能
4.3.1改善情绪状态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中学生都担负着家人、学校、老师的期望,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适当的进行田径运动,如每天坚持晨跑,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使学生保持好的精神状态,缓解压力,从而降低心理压力,使学生的情绪得以稳定。
4.3.2消除心理疲劳
现在的中学生课业负担重,上大学成为他们的唯一目标,所以每天都是学习,心理的疲劳程度逐渐加深,这时参加田径运动,如定向越野,不仅可以锻炼独立生存能力,而且可以欣赏大自然的风光,放松心情,消除心理疲劳。
4.3.3培养意志品质
学生在进行耐久跑时,需要承受一定的负荷,在跑了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极点”,这就需要每一个学生用意志去克服困难,坚持下去,跑完后,充分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的意志更加坚韧。
4.3.4有助于人交往与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大多喜欢与人交流,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这种交流是受一定限制的,而在田径运动中就方便多了。如在接力赛中,不仅培养了学生默契的配合,而且加强了学生的交流,提高了交际能力。
4.3.5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竞技含量高的田径运动项目后,自信心得到了逐步提高,找出了克服困难、战胜困境的方法,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增强信心,增强才干,.培养调节和控制了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因此,通过田径运动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通过田径运动,可以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进一步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以及与身心发展的关系。
5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课程中的改革
5.1淡化竞技性,增强实用性
目前学校体育课程中的田径内容如跨栏、背越式跳高等,大多从田径竞技沿袭而来,技术动作是田径竞技比赛动作的低难度再现。由于田径技术含量高、难度大,而相对课时较少,体育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田径很难学会,更不用说学好。因此,田径运动的地位呈现逐渐衰退趋势是不难理解的。
其次,田径运动中有大量简单易练,实用性强的内容:如50米跑、立定跳远等练习,这些练习如果设立得当,很容易在体育课中开展,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理念。另外,对竞技性的内容进行改造,淡化竞技性,提高实用性,也是一种有效的改革思路和方法,如采用单足连续三级跳、三级蛙跳跳远等。在这些练习中不仅有效增强了腿部力量,,而且保证安全性。
5.2适宜难度,适宜负荷
田径课的内容应根据练习者的实际情况和生理、心理承受能力把学生分为基本组、准备组、医疗保健组进行设计,项目的内容、规划、难度、负荷要科学合理,不要过于追求技术动作的规范和高难度。练习难度过大,学生难以完成,运动负荷过大,学生易产生不良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在以后练习中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因此,运动技术的难度要适宜,运动负荷要以中等强度为主,把田径健身项目的技术难度控制在健身者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
5.3增加田径内容的趣味性,重新吸收学生的视线
要让学生喜欢田径,教师应精心选择田径内容,提高动作的趣味性。实际上,田径中有很多项目略微变化是非常有趣的,如在投掷场地上画出1-9个方格,方格中写出数字,投中哪个数字就得多少分,还可以把目标挂在树上,把靶贴在墙上,用实心球、垒球投掷,以达到投准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创设丰富的情景,如短跑—追赶猎物、跳高、跳远—采果子、跨沟坎等等。以激发人类的本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只要下工夫挖掘,开发田径中的趣味性,就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从而就能使学生热爱田径并从中受益。
5.4保持健身性,开发拓展性
田径运动的健身性强,并且其心理拓展价值也应引起高度关注,由于田径运动的许多动作难度和危险性都不大,这对练习者克服困难,建立信心提出了一定要求。因此,田径运动具有明显的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例如,当学生做跨越式跳高时,完成了这一动作的主要障碍不再是技术问题,而应该是心理问题。练习者只有在克服了自己内心的恐惧、担心等心理障碍后,才有勇气跳过去。因此,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开发田径运动的心理拓展价值,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5.5田径运动器材改造的安全性
在田径运动项目的设计中,器材的改造能使练习者消除不安全感,如“软式跨栏”跨栏器械的改进设计要能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练习者,包括器材材料的选用和场地距离的变化,都要保证学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练习,使跨栏项目能让更多的普通学生所接受。
5.6加强教师监管力度,避免出现教学事故
任何运动都可能出现损伤,如足球运动中骨折,篮球运动中脚踝损伤也经常出现,田径运动中出现伤害事故并不应该归咎于田径运动,而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监管力度不够或教学组织不合理。因此,只要加强监管力度和合理组织教学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田径课出现教学事故。
6结论
6.1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6.2田径运动经过合理改革,提高趣味性依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6.3田径运动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具有其他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范文吧.网址:.
[3]名师网.网址:.
[4]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址:.
[5]孙庆杰.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体育院校普修教材.田径运动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7]宋淑珍.让学生喜欢田径课.体育教学,2003年第四期:26—27.
[8]韩英灵.对新课标下田径教学的思考.体育教学,2004年第五期:4—6.
[9]尹天安刘晓华.谈学生自信心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体育教学,2003第4期:24
[10]方勇光.体育游戏教学的另类思考.体育教学,2003年第4期:29
[11]徐有安.田径教学的现状.体育教学,2003年第4期:28—29
[12]廖志锦.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田径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体育教学,2004年第5期:6—7
[13]罗宏斌.领会新课标实质上好田径课.体育教学,2004年第5期:8—9
[14]亢锦辉.快乐教学法在田径课中的应用.体育教学,2004年第5期:11
[15]张振丰董亚玲.新课标下的田径教学应突出田径运动的健身属性.体育教学,2004年第5期:9—10
- 上一篇:注重三求和提升作文教学效率
- 下一篇:小议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