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透视论文
时间:2022-12-26 04:55:00
导语: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透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方法,对江苏省10所普通高校筛选出的2008级400名新生进行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干预的研究。结果证明:体育运动对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价值
随着人们追求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心理健康在人的整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中有23.25%的人存在心理障碍;20世纪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1]。同时,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上,研究者在对随机调查的1516名大学生的研究中显示,90.5%的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有时或经常出现单项心理障碍症状的情况占调查总数的11.54%~18.6%,最为突出的症状为抑郁,占调查总数的18.60%[2]。
显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大学教育中的突出矛盾。为此,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3]同时,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防范和处理的方式,但笔者认为,体育运动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尽管体育运动为什么有助于治疗心理疾病的基本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关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可以缓解或消除心理疾病的研究已成为现在乃至以后国际运动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领域中的重点研究课题。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江苏省10所普通高校2008级新生400名,其中文科学生200名,理科学生200名。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通过SCL—90量表和常用体育锻炼方法调查表对400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平时常采用的体育锻炼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2.实验法。将通过SCL—90量表筛选出的三组共60名分别表现有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心理问题的新生,随机平均安排在篮球、排球、足球、太极拳、健美操5个锻炼小组中,每周锻炼1h,共锻炼6周。实验前,采用问卷调查了60人的适应力、耐受力、控制力、注意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和康复力六项自测指标作为评估标准。6周后再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结果
通过SCL—90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其中有20.36%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依次为抑郁、焦虑、人际敏感、强迫、偏执等。对60名有明显抑郁、焦虑和人际敏感症状的大学生在实验前、后都进行了适应力、耐受力、控制力、注意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和康复力六项指标的自评测试(见表1)。
表160名大学生实验前、后六项指标总评情况对比一览表
注:六项指标总评在480分以上者心理健康水平为好;360~479分为一般,360分以下为差。
实验中,被平均分配到各锻炼小组中的三组实验对象,在实验后与其症状相关的因子分也发生了各种变化(见表2)。
(二)分析
从表1中可知,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节作用明显。因为体育运动的疗法方便易行,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也不需花费过多的财力、物力,便于自我调控。其实际是一种由表及里的通过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状况来影响其心理状况的方式。此方式对那些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心理有问题或患心理疾病,更不愿意去心理治疗机构咨询或治疗的大学生更为有效。因为体育运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在运动中可以打破年龄、性别、身份、年级以及地域的界限,相互合作,这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从而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协调人际关系。
从表2可以看出,抑郁组的学生在各锻炼小组中实验前、后的数据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各种锻炼形式均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焦虑组的学生只在排球和太极拳锻炼小组中呈显著差异,说明只有排球和太极拳对焦虑具有改善作用;人际关系敏感组的学生在篮球、排球、足球锻炼小组中呈显著性差异。显然体育运动具有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公务员之家
1.能产生的最优化的心理状态。学生在适当的体育活动中,会产生最优化的运动愉快感。这种运动愉快感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是很大的,体育运动具有宣泄、中和、抵消和对抗不愉快情绪的作用,人通过体育运动,爆发出来的不仅仅是能量,同时更重要的是释放了积压的不愉快情绪。体育运动伴随着血流量和吸氧的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控制抑郁,因为抑郁通常与低肾上腺素分泌量有关,运动增加肾上腺素分泌量。
2.能缓解紧张的情绪。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的指标。许多研究发现,参加愉快的、非竞争性的或有节奏的体育运动会产生显著的短期情绪效应,从而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
如,Melnman等人(1993)对运动后的受试者立即进行了测量,发现他们的状态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水平显著降低,精力和愉快程度显著提高[4]。Hayden等人(1984)有关有氧锻炼与焦虑和抑郁关系的研究发现,长期有规律的锻炼者比不锻炼者在较长时间内很少焦虑和抑郁[5];Berger(1993)认为,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最大心率的60%~75%),每次锻炼时间20~60min,有助于情绪的改善[6]。
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人们经常会产生压抑,紧张等情绪反应,体育运动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情绪,使人们从烦恼中摆脱出来。大学生常常会因为繁多的考试、相互之间的竞争和对未来就业的担忧而产生焦虑的情绪。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心理上的紧张压力,降低学生的焦虑状态、学生的心理紊乱等水平;能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抑郁情况,减轻抑郁程度;减轻强迫症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身体活动的参与者能够体验到运动愉快感,即个体运动后会产生满足、愉悦、舒畅。心理学家们认为,身体活()动是使神经中枢系统得到适当的激活并得到愉快水平的重要途径,适度负荷的体育运动能促使人体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它能使人们在进行运动后直接感受到舒适愉快的心情。因此,参加体育运动,尤其是参加自己喜爱或擅长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陶冶情操,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3.能增强自我控制感。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控制感和自我控制得到了发展,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可更多体验到成功感和竞赛感,也能从运动中体验到压抑感的释放,有满足感,会使锻炼者更加自觉地投入到运动中,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直接的心理效益。
4.有助于形成独立的个性。体育运动有助于个性的形成,因为体育运动一方面是以对抗和竞赛为内容便于磨炼人顽强、坚韧、自信、勇敢和机智等品质;另一方面体育运动有以进步和友谊为内容,便于培养人的坦诚、宽容、谅解和互爱等品质,以及使人在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观方面得到加强和提高。
5.有助于培养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本质上讲就是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净化自我和提高自我的过程,从而在某一种体育运动的磨砺和体育精神的陶冶中,渐渐的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定向,以完成人格的升华。几乎任何体育运动都要求具有勇敢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同时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运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它培养人的勇猛顽强,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胜败和体育运动永远相伴,体育运动鼓励人渴望和追求胜利,也培养人勇于接受失败,后者对一个人的成长更有意义。在胜利和成功时保持进取精神并不难,但在失败时保持进取精神就很难了。
6.能改善人际关系。体育运动有利于情感交流和解除自我幽闭,更容易与他人之间形成友朋关系,大学生可以借助运动锻炼的方式来认识、调整和改造心理品质与行为方式。通过运动锻炼,身体素质的提高与锻炼的内在动机是分不开的,运动锻炼的水平与精神健康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
参考文献:
[1]陈敏敏.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农业保护[J].中国农村经济,2000,(5):29-32.
[2]佘丹丹,宋少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成因分析[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1999-06-13.
[4]MelnmanAD,BergerBG.Self-ConceptandMoodChangesAssociatedwithAerobicDance[J].AuJPsyeh,1993,(45):134-140.
[5]HaydenRM,AllenGJ.RelationbetweenAerobicExercise,Anxiety,andDepression:ConvergentValidationbyKnowledgeableInformants[J].JSportsMed,1984,(24):69-74.
[6]BergerBG,MCianmanA.Exereciseandthequalityoflife[M].In:SingerRN,MurpheyM,TennantLK,HandbookofResearchonsportpsychology.NewYork:Macmillanpublishingcompany,1993
- 上一篇:财政能力与社会保障适应性透视论文
- 下一篇:从初中生看素质教育的减负浅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