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理论在体育教学的作用试析论文

时间:2022-09-15 11:36:00

导语:归因理论在体育教学的作用试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归因理论在体育教学的作用试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归因理论公共体育课体育教学

论文摘要: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从学生自我掌握技能的成败因素以及该理论对教师要求两方面,论述了这两者相互独立、相互交织的关系,同时强调师生均要善于自我归因,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童及自身素质。

自70年代初开始,教学模式的研究日益受到心理工作者的重视。他们对研究一切事物的成功与失败、建立的目标与成绩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人的探讨,并采用了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得到了显著的效果。因此,心理工作者对归因理论的研究从此也就活跃起来了,范围也愈来愈扩大,深人到各领域。

归因理论的大部分内容能运用于体育运之中。因此,不少体育工作者都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加以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用归因理论专门来对公共体育课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尚不多见。

1归因理论定义及其分类

所谓归因理论(又称归属学说),它是人们解释他人或自己行为因果关系的信息理论。例如:“他这堂课为什么收效不大”,“我这堂课为什么收效不大”。显然归因理论观察的是个体的得与失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只有认真分析行为的动因,才能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提高教学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温纳(B.Weiner)把归因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情景归因:指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来自外部环境(社会条件);第二类是个人倾向归因。第一类是行为的根本原因,来自内部本身的特点(兴趣、态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归因:当学生技术动作掌握不好时,如果是教师要求过高、过严,则属于情景归因(属来自社会条件);如果是学生自己学习积极性不高,态度不好,则属于个人倾向的归因(属来自内部条件)。

2掌握技能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因素

在此我们把学生掌握技能好称为成功,反之称失败。

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温纳等人在70年代中期的研究中,首先把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归结于个人能力、自己所做的努力程度、工作任务的难度以及“运气”4个因素,并从控制性和稳定性两个范畴来划分,列出了这样一个关系表(见表1)。

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属于一个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国内有人从运动竞赛的角度出发,对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是运用于公体教学,我认为还存在不足之处。因为影响公体课教学质量高低是多方面的,只有充分地把各种影响因素都考虑进去,分析问题才能更为完善(见表2).公务员之家

从表2可以得知:影响学生技能成败的因素很多。但是,学生学完每一项练习之后,对自己的成绩归因分析,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把成绩差的原因归于内部(个体)造成.如能力差,努力不够,表示以后要多接受教师的指教;二是把成绩差的原因归因于外部(社会)造成,如“教材难”、“教师教不好”等等,不愿以后自己努力。这说明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认识态度是有差别的。但理论与实践都证明了:有意识的自我努力是众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受意识的稳定性控制的,学生若学习过程中,只有努力了,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所以它是占第一位的,它可以排除一切不良的影响,其他因素只是为个体创造条件的,为个体服务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不断地努力学习。

另外,是否仅仅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努力不够,或仅仅强调学生要不断努力,就能取得学习的成功呢?

我认为应这样回答:要使学生取得成功,就应该不断地使他们感觉到他们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并不断给予他们成功的反馈,才能使他们的努力坚持下去,不断地取得成功。因为一味强调学生努力,不对他们的成绩给予及时的反馈,那么尽管他们已取得了一些进步,他可能还认为自己努力不够,甚至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效。所以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个学生进行分析归因,对其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使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如愿以偿,由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3归因理论对教师的启示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现在公体课中多数学生的运动能力较差,有的甚至没有一点基础。所以他们对体育课的认识有不足现象,学习的态度也不一样,大致分为积极的、一般的和消极的三种。下面我们来分析:

有的学生常常凭情绪上课,高兴起来劲头很大,有的则不然,并且课前常在教师面前表现有如何身体不适,寻找借口在课中不努力,以致造成注意力分散,情绪低落;也有的学生特别是那些不爱运动的女学生,一谈到体育课就摇头,对运动技术缺乏足够的信心,总认为教材不适或自己没有运动才能;另外有的人心理上存在着一些其他的观念(如对体育课的偏见),所以努力程度也就不够(这两种均为消极因素)。因此,这些学生多数认为掌握不好技能是外部因素干扰所致,也埋怨自己“运气”不佳。当然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内部因素)。他们有时对某个技术动作掌握较好认为是“运气”好。所以形成这些心理的因素并非一二。但我们说这些学生课上是否就始终是被动地做练习呢?不是的。这些大学生都有较高的自我评价能力,他们会思考自己在一定的条件下为什么完成得好或差,然后根据自己的意向来确定自己下一步该如何做。另外也有些学生则不管内在还是外在的因素,自己所考虑的是如何来上好每堂课,争取多学些知识技能(积极因素),所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们把成功往往归因于内在因素,有的人也认为是严格执教的结果(外部因素)。同时他们也认为课上情绪的“高”或“低”也是练习收效的重要因素,当他们有时课上情绪不稳定而收效不大或失败时,也常常把失利原因归因于内部因素,很少归于外界环境。因此我们说后者这样的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较全面,因为他们对体育课很少出现焦虑,学习也就努力些,收获则大些。

根据上述特点,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练习成败应归因多种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一二个问题。导致成败原因不仅在情绪方面有其特殊性,还应根据相对暂时发生的情况而波动,如天气、学生课上的暂时心情,还有同伴的努力和情绪都会引起他们在课堂中成败的变化。这就是说,那些相对稳定的内在和外在的原因会影响学习效果。所以课前教师应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避免可能导致不利的外在原因发生。例如:学生反映这堂课教材太难了,一方面要告诉学生实际情况并不是像他们想的那样令人生畏,另一方面应立即判明事情的真实情况,教材确实订得过高(教师内部的),那要进行修改,如果学生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教师外部的),应坚持原则。总之,这时教师不能只限于全班性的鼓动,还应尽可能接近每个学生,了解学生对练习的学习动机,特别是那些上课持消极态度的学生更应该加以关心,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且可达到的目标。教师在找学生谈话时,应注意多强调让学生努力为主,由此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教育他们要少考虑外界影响(如不相干的小伤病等等),多考虑在课上应如何开动脑筋,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掌握运动技能,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转变过来,逐渐形成体育课上所需要的思想品质。

另外,教师自己也要善于加强自我归因(即做个人倾向的归因)。当学生练习有不顺利时,不要老是责怪学生不努力或能力差,首先要自己检查一下自己的教法是否科学,是否按照教学原则进行的,然后再分析归因学生。当学生对动作掌握得较好时,教师切记也要进行自我归因,总结自己的优点在哪,还有什么不足,以便积累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方便。在可能的条件下,教师也要让学生自己学会能自我归因,分析解决问题,配合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