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培养
时间:2022-11-16 06:44:00
导语:论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对我校级、级89名男生自我锻炼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自我锻炼的习惯。鉴于上述结果,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出了方法、措施。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供依据。
关键词:自我锻炼方法措施。
大学时期的体育,是整个人生的关键环节,因此,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就应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体育对于人体的巨大作用,才会努力学习体育基本知识、钻研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自觉主动、积极经常地参加身体锻炼。就能为将来走向生活,工作和参加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养成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使其终生受益。
在国外许多国家,把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养成终生锻炼习惯,以及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做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以国内也有很多学校,在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把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看作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作者通过对我校九0级、九一级89名男生进行了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抽样调查,观察和教学实践,证明对大学生自我锻炼的培养,应贯穿到整个体育教育中去。通过多种体育手段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的智力、能力以及个性均得到发展,在自觉主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自觉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一、方法:
如何注意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我带着上述问题,设计了学生自我锻炼情况调查表,对九0级、九一级89名男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从六个方面了解学生对自我锻炼的认识和自我锻炼的情况调查:
以上选择答案中,每一题都必须填上你认为最合适的意见。
大学不同中学,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和地区。他们上大学之前,在中学所受的体育教育,受地区差别及城乡差别。各校的体育师资、设施等条件的影响,学生所受的体育教育和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也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
二、结果与讨论。
从回收的89份调查表中得知,学生中认为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的73人,占82%:现在每天锻炼是已成习惯,18人,占20%,不是58人,占65%;锻炼中最喜爱的项目,球类58分,占65%健身健美21人,占23%,影响坚持锻炼原因,课程负担太重36,占40%,场地设备差44人,占49%;其它10%。从上述调查结果发现,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将认识转化为锻炼身体的动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意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并作为重点贯穿到体育教学中去。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术的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体育多种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我们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注意及时消除避免学生运动厌倦心理。
教学手段的新颖,可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直接兴趣,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学生也容易接受,例如,学生对中长跑普遍存在“害伯”的心理。除运动项目本身枯燥外,主要原因是他们过去练习中,由于不得法,如运动强度密度不适合他们的身体负荷。结果产生了害怕的心理,当提起中长跑就马上产生了伯的条件反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中长跑教学中,首先向学生介绍耐力的一般常识,重点介绍“极点”的出现及克服的方法,使学生心理上有准备,并懂得“极点”的出现原因及克服方法,从而有意识的调节呼吸和跑速,树立信心。练习中我们又采用走跑交替练习、追逐练习,并采用“假信息反馈法”,分段计时练习,如,跑一千米以上距离时,采用每跑一圈报一次时,第一圈用其实成绩,第二圈采用少报1—2秒、第三圈又少报2—3秒…。并且一边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信心大增,跑完后虽然疲劳,而感到成绩有进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奋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体育的各种手段,有助于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强调学习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只有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在选择锻炼项目时也存在一定的兴趣差异、而这种个别差异往往又决定着知觉和选择性。学生会把不感兴趣的事情排列到知觉的对象之外,而集中感兴趣的事情。我们除了搞好传统的田径、球类、体操之外。近二年还新开了一些在我校还比较年青的项目,网球、棒垒球、健身健美中心等。投入一定的较先进的设备器材,学生对这些项目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同时配合各种宣传栏、广播站、印发锻炼知识资料,使学生通过课外读物又获得一些锻炼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的来源。学生通过宣传、实践活动感到体育锻炼对自己身体有益。对工作、学习有益而产生了兴趣爱好,并且变成自觉行动。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加实践锻炼机会、促进自我锻炼习惯的形成。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也受一定动机的影响。动机是推动学生课余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这种动力是社会和教育对大学生客观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大学生上课不同于中学上课,一些学生渴望上一些韵律操的课,有些希望打球等等,并不希望老师满堂灌,希望自己多实践,对不合口味的课,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只求得过且过,因此,我们针对体育课实践性很强,必须多练的特点,我们采用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法,促使学生加强锻炼,培养学生自己教自己的能力。例如,可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带准备活动,起先不限制什么内容,而后自行设计,互换进行实习,提倡学生之间的体育交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在课外由任课老师与授课班学生订出每周具体辅导时间,学生到时自觉出来锻炼,老师进行辅导,解答练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安排一些小型比赛让学生自己担任裁判,让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对于少数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中未能解决的技术动作,在课外活动辅导中得到了提高。大大增强了学生自我锻炼的信心和决心。
三、结论:
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的同时,第一、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兴奋性,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第二、要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增加体育理论课时数、扩大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的有关知识。第三、在体育实践课中,要课内课外结合,加强理论指导下的锻炼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去实践,对涉及到有关键身的知识和方法要重点讲,使学生知其所以然。第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新运动项目,改善运动条件,全方位广泛地吸引学生参加锻炼。第五、利用学校的宣传工作,如广播、宣传窗等,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知识面的来源,使学生耳濡目染。对学生自我锻炼习惯的形成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综上述,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始终把对学生自我锻炼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在一九九三年卫生部及湖南省教委对我校的体育课程评估中均以优秀级通过验收。但这仅仅是个良好开端,我们将继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供理论依据。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 上一篇:师范院校体育思想探析
- 下一篇:体育文化高等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