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阶段体育课改革思考
时间:2022-10-28 09:41:00
导语:当前阶段体育课改革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体育课改已经实施了几个年头,却并没有带来所预期的效果,相反使得一直中规中矩的体育教学陷入一种困惑迷茫的局面,甚至有人指出《新课标》不适合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但是本人却认为:改革是一种趋势,也是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我们必须正确面对现实,审时度势,力争在实践中验证和修正《新课标》局部体系,以促进她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本人通过实践调查、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利用远程资源向各位专家的交流讨论,总结出了三个主要问题,并予以浅析,望其他教师批评指教。
关键词新课标课程改革基层学校体育
一、学生“体质”下降是否完全由体育课买单
通过近二十多年的学生体质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一直呈下滑趋势,许多人就认为是过去的体育教学体制有问题,她已不适合现代学校体育和学生健康发展的要求,于是课改应运而生。然而在课改实施了将近五个年头以后,学生的体质不但没有上升反而还在持续的下降,人们又开始质疑《新课标》的可行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呢?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学生的体质下降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体质有一定的影响是肯定的,我们不能因一些表面现象而否决课改的可行性,弄清课改环境下学生体质下降的真正的主要原因才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地方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环境下,一切“唯分数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前学校体育的走向,升学率和上线率既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唯一目标,也是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一些智力学科就成了重点保护对象,其他的技艺类课程经常被挤占甚至被取消。学生每天从早上5~6点中起床,包括早晚自习在内,学生每天要在教室里带上12个小时以上。在有限的课余时间学生还必须面对教师所布置的课外作业,学生几乎没有“闲暇”时间来进行有效体育锻炼,这应该就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最重要原因吧(当然,还有学生的营养等其他方面的因素)。
个人认为其主要责任并不完全在体育课,我们的目光一定要全面、长远,要从根本解决问题,就必须要改变现行的应试教育机制,同时还需要各级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为课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适宜的环境。
二、如何看待课改与当前教学资源之间的矛盾
任何事物都有它互为矛盾的一面,就看如何怎样处理,处理得当互为促进,处理不得当将会互相制约。这是万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课改也不离其中。就现阶段来讲,目前的体育教学资源(尤其在基层)与课改的要求差距很大,这就不可避免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更不能根据这些表面现象就武断的否定课改的可行性,我们应该用辨证的眼光来探寻问题的关键,予以及时的解决。由于现阶段国情所致,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学资源与课改之间的不协调,其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当前教师队伍自身的素质与课改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据调查,在基层很少有专职的体育教师,有很多都是由班主任或其他教师担任,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缺乏对体育课进行深入的探究和交流。处在这个新老观念转型的特殊时期的他们,只能被动的接受课改的事实,在课改实践的方面又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使之对《新课标》的真正内涵了解甚少,进而对《新课标》应该如何去实践感到迷茫。例如:什么是“淡化竞技运动,树立健康第一”?其内涵到底又是什么?基层教师听到最后还是没有弄清楚。反之,作为一个体育教师来说,无论是翻阅《大百科全书》,还是翻阅关于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的教科书,至今仍没有现成的答案,这怎能不使教师产生困惑呢?
(二)目前场地器材还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标》实施的需求。场地器材的严重缺乏是我们所有基层体育教师面临的最普遍的问题,在许多偏远的农村中小学不用说器材,有的就连一块像样的体育场地都没有。许多学校的班额都在70人左右,一节刻有时有6~7个教学班同时挤在狭小的操场上,使得一眼望去满操场都是学生,每个班平均20~30人才一件器材。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进而无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
因此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校体育在校本学科中的地位,为《新课标》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氛围,并加强教师队伍自身素质的培养,加强交流和学习,逐步完成向智慧型体育教师的转变,以适应课改实施和发展的要求。其次还需要有关的职能部门加大对学校体育监管力度和资金投入,加大对学校场地和器材的开发力度,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有足够的空间来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而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否定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管理。现在有许多教师把现在普遍流行的“放羊式”教学看作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之一,他们认为在这中教学过程中,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喜欢什么运动就会从事什么运动,这完全符合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然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自由了(喜欢运动的满头大汗,不喜欢运动的躲在树阴底下聊天),教师也轻松了(一节课两声口哨两次集合),但同时学生也困惑了:我为什么要上体育课,我学到了什么?教师也一脸茫然:今天我上了些什么内容,明天呢?这就是我们基层学校体育的困惑。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大家知道,中小学生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观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指导性和约定性,这里所说的指导性和约定性并不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相矛盾。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在教学内容的取向上,教师应该围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来制定,学生可以采用任意方法来完成学习目标,而学生的主体性是建立在有一定约束力的课堂框架之上,并不能否定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管理。一旦在内容和组织上一味的放任学生,就会形成现在的“放羊式”的教学误区。一句话“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顺利的获得能运用于现实生活的知识和技能。
结论:以上几点只不过是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一部分,更多的问题还有待大家进一步的探寻。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个人认为,课改将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一样,要结合当前的实际,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出现学校体育史上的“”。毕竟课改只是一套指导性理论,她必须通过一系列实践检验来完善自己。而当前正是一个新旧观念转型的时期,也是实施课改的一个过渡期,在这个时期有着诸多因素制约着她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学校体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及时的发现问题,积极的探讨和交流,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使我们的学校体育能够真正适应课改的发展和变化。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东北师大出版社,2005.3
2.中国学校体育网.
3.张春宝,冯建梅.对体育课程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成因解析.中国学校体育网
- 上一篇:学历学位教育管理意见
- 下一篇: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