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问题

时间:2022-05-26 09:33:00

导语:浅谈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谈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问题

摘要:本文根据新教学大纲所体现的体育教学思想,针对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发展生个性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期对今后的体育教学有所推动。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师、学生、个性、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直是广大体育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尤其是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颁布和新的课程标准即将出台,使这一问题更摆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位置上。但从目前的体育教学实践来看,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还是不尽人意的。本人根据近几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试从改革体育教学的"软件"和"硬件"入手,以图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教学理论逐渐被人们接受。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培养有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的重要性。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文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创造性人才"培养,这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所谓个性,就是指"不象任何其他人的意志特征的总和,它涵盖了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等不同层面。"。简言之,个性就是"不象任何其他人"。"个性的本质特征在创造"。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功希望,寄托于亿万人民的创造性,不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就不可能指望人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一个没有个性的社会是个没有创造力的社会。再者,随着社会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体育教育观点理解也不断深化,已由单纯生物转变到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系统的体育教育观,从而丰富了教学的目的、任务。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布了全日制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使建立正确体育价值观,能够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在体育实际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而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也在不同的体育政策中,提出了同样的明确要求。

学校的教育影响着学生的形成和发展,学校体育教学属于教育的一个部分,同样影响着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但是,体育教学又有特殊性,既是以身体运动基本手段进行教学,它不同于其他教学,学生被固定在一张课桌前,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拥有一个广阔的领域尽情地游戏、运动和竞赛。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个性与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行为活动之中。所以说,体育教学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天然场所。然而,我们的体育教学在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方面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每一节体育课都是固定的模式: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是在教师严格的控制下进行的,而教师为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不得不每一节课都安排两个教材,这样短短的40分钟充满众多的内容,使学生、教师忙的不亦乐乎!在这样繁忙的体育课中,教师手下考虑的当然是课堂组织问题,组织的好可以提高体育课的联系密度和运动负荷,否则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其次,教师一味地注重体育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体验,从而使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削弱。教师也就无从发展学生个性问题,所以目前的体育教学是在教师严格组织和规定下的军事化的、程序化的、规范化的体育教学。这样的教学,或多或少是对人个性的压抑,"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上,你必须上","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听,你必须听","不管你乐不乐意做,你必须做",这种教学只能培养出"听话"的"乖孩子",教师的"好学生",使学生丧失了童真,也丧失了本应发展的个性,也使体育教学在解决的问题。因为它是进行教学工作和深化教学改革的"发动机"和"方向盘",并贯穿于教学过程和深化教学改革的自始至终及各个方面。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打破陈旧、过时观点,以系统、科学的射干物社会心理等多维的体育教育观,代替单一的生物观、技术观,这样可使体育教学向多维的功能发展。同时,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那种"灌输式""被动式""填鸭式"的旧的教师观和学生观都是极为错误的,要知道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被动的有机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需求、情感、体验、沟通和合作,既强调学生的主题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变单边主导为两个主动,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由单边教学转为双边、多边教学,实现师生湖动。其次,我认为强调发展学生个性的原则并不意味着淡化教师的作用,想法,教师的责任比以往更为重大了。新的教学大纲虽然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降低了教学要求,但相应地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参与意识、体育习惯的养成等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不断地适应新的形势,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手段、方法要不断更新,要加强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

以上我们谈到了解决发展学生个性问题的软件建设,下面谈一谈硬件改革,即改革旧的体育教学模式。(既体育教学的军事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我认为在目前新旧大纲的衔接阶段,要解决学生个性问题,应首先从学生的兴趣抓起。现在,新大纲在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以及教材内容上都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这为体育教学的灵活性以及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在起始阶段可以在每节课中抽出10分钟作为"兴趣教学"部分。所谓兴趣教学就是在可能的条件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课前可按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把这一部分安排在基本教材之后,在兴趣教学中,学生是按自己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的"自由"的活动。要充分利用大纲中的选修教材并结合学生及本校实际,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广泛参与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暴露,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样还有利于教师在掌握和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可在高年级安排专项选修课。这可使学生的兴趣指向在"兴趣教学"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加强,个性倾向得到进一步展露,使学生能在体育课上真正掌握一至二项真正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当然,"兴趣教学"也好,专项体育课也好,绝不是以前的"放羊式教学",它是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给学生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了解本次课的基本教材,而且要熟悉学生全部感兴趣的教材,同时要注意发现、培养和引导学生的个性。学生则在这样的教学中可以充分感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以至达到他们形成个性的心现满足。

以上是我从体育教学"硬"、"软"件两个方面,针对目前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问题谈的几点看法,期望与同行们商榷。(公务员之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