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

时间:2022-12-30 09:43:39

导语: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

摘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宪法教育问题。目前,大学生宪法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道德法治课教学。授课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进行宪法教育的重要性,适度增加法治部分的课时占比,把宪法教育作为法治部分的教学重点,在讲授时间有保障的前提下,对宪法教育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与此同时,宪法教育的实施路径和方法也应当进行改革。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大学生宪法教育;现行宪法

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宪法教育的内容设计

1.关于宪法典的序言。我国现行宪法序言部分讲述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以及党领导下的宪法建设经验,大学生应当对这些内容形成清晰的认知,即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授课教师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通过为大学生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宪法建设历史,可以引导大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总结,明白我国现行宪法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和不断完善的;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宪法;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并充分发扬民主;党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2.关于宪法典的总纲。现行宪法总纲部分规定了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教师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应重点介绍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授课教师首先要理解宪法基本原则的内涵,明晰为何要讲授宪法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阐释我国宪法基本原则的内核。宪法基本原则体现了宪法的基本精神,是整个宪法体系的中枢神经和精髓,是宪法所调整的基本社会关系中的最高准则,它是把宪法条文、宪法规范有机联结起来的主线,既来自宪法规范和条文但又不同于宪法规范和条文的价值和理念。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宪法基本原则是立宪、行宪、守宪以及宪法监督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最基本准则。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不同,各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存在差异。我国宪法基本原则包括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人民当家作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总纲部分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其他课程对我国的基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都有专门、详细的介绍,在这门课里可以略讲。3.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授课教师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上应当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育其依法行使基本权利与履行基本义务。基本权利是指一国宪法所确认和保障的、公民享有的最重要的权利,它是母体性的权利,它派生普通权利,在公民权利体系中处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构成公民权利体系的基础,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随意限制和剥夺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要让大学生明白权利义务的一致性。我国宪法规定了权利义务一致性原则,并根据这一原则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基本义务。4.关于国家机构与国家机关。通过学习现行宪法中的国家机构部分,让大学生知道国家机构是行使公共权力的国家机关的总称,它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国家机关包括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教师要重点介绍中央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原则、相互关系,各机关的性质、地位、产生方式和职权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真正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宪法逻辑。5.关于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爱国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理论根基,是强调个体对自己国家强烈身份认同和责任认同的情感体验和坚定信念。大学生通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现行宪法中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部分,可增强对国家的身份认同和责任担当意识,进而强化爱国主义情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遵循,也全面而深刻地呈现和彰显了宪法精神及其理念。有鉴于此,宪法与爱国主义教育两者之间实乃紧密相连、相互映照。”[1]

二、宪法教育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1.构建“纲举目张”的教学体系。首先,从学校层面健全教学队伍。一要加强思政课教师宪法、法律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思政课教师宪法、法律素养。鼓励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讲思政课,思政课教学组织单位也可以邀请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教授法治专题。二要运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将法学院教师、辅导员、学工和团委的工作人员、校外导师等群体纳入教师队伍,促使校内外联动合作、形成合力,从而形成宪法教育生动局面。其次,从教师层面做好学时安排和内容设计。“思想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要充分认识进行宪法教育的重要性,优化课堂教学,增加法治部分的课时占比,把宪法教育作为法治部分的重点。再次,从学生层面强化受教育自觉。通过宪法教育让学生掌握我国现行宪法的精神要义、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认识到现行宪法具有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是一部符合国情的好宪法,明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养成尊重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的习惯,做维护宪法、监督宪法实施的“护宪使者”。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论指导。首先,促进理论到实践的价值外化。以规定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和指导,积极引导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观察分析具体社会问题,以此实现理论之于实践的张力价值。比如,通过宪法案例的研讨建构起宪法理论的现实化场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体验式学习目的。同时,通过多样性的实践活动达到理论价值的对象化,激发大学生的实践参与自觉和动力,从而达到理论指导与实践自觉的统一。其次,注重实践到理论的需求内化。充分运用实践的实景、实境、实情特点达到对理论知识的转化、消化和内化。比如,通过鼓励和组织大学生到基层社区开展普法活动,通过对具体社会法治问题的有效解决,实现对宪法理论的深化和固化。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中宪法理论价值的实现和延伸,不断培育大学生的宪法思维和法治观念,提升理论知识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从而达到实践张力需求与理论学习自觉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刘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宪法之维[J].中国教育学刊,2020,(9).

作者:刘广登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