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探索

时间:2022-12-15 10:31:17

导语: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探索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教育现状

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党内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但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的利益关系、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改变。这一系列的变化造成了“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公害;腐败现象蔓延,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受到很大的损害。”[1]这些党内道德失范造成了人民群众对于党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产生质疑。于此,笔者想从两个方面回应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一方面,在“美德可教性”的基础之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充分。当前,在美德可教性基础之下,我们党内仍然存在着许多党员道德失范的行为,深究其原因,是因为党员自身仍然处于“主—客”模式之中,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其中主要包括:一是主体接受能力不同,即不同主体在同等道德教化条件下由于自身先天条件和后天学习能力不同,最终呈现出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二是主体道德行为实践的不同,即假设不同主体的接受能力相同,在不同社会环境和不同主体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下,致使主体最终表现不同。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未来前景光明的过程。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断发展的社会,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中国改革是一个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主体,也随着改革的车轮不断完善和向前发展。尤其十八大以来党的反腐力度以及频频“亮剑”的举措,说明我们党思想道德教育重视程度在加深,也在不断提升我们党的权威。所以,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来看,我们党思想道德教育始终是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教育的质疑,是由于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致使部分人民群众对其缺乏理性分析而迷茫。但从《美诺篇》美德可教性的视域来看,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教育是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可行性。马克思曾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2]所以,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党内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客观要求。

二、提升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教育的着力点

(一)加强党内思想道德“相”和“形”的有机结合。在《美诺篇》中,柏拉图过度强调美德的“相”而忽视其“形”的反作用,最终致使其论述处于混沌之中。借鉴其原因,在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教育中,要把握“形”与“相”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同时,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实效化。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相”,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信念。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宗旨,中国共产党员应时刻谨记党的性质和宗旨才能更好地坚持为人民服务,解决民生问题。身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要始终保持对共产主义理想事业的真挚信仰,在实践中时刻以此要求和警醒自己。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形”,即包括“廉政”、“为民”、“公正”以及“诚信”。部分党员干部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利益至上”思想以及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利用职位之便谋取私利的现象不在少数,“官商勾结”损害百姓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党员干部与人民的关系日益紧张,公信力有所削弱。所以,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形”的加强是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举措。第一,廉政。廉政是思想道德教育“形”之首,处于基础地位。只有廉洁,才能在社会中树立威信,受到人民的拥护,也才能谈得上为民、公正等其它道德。[3]作为党员干部,洁身自好,不贪不腐,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忠诚干净有担当,树立清廉的党员干部形象。第二,为民,是指为人民服务。应按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4]。第三,公正,即“公平”“正义”。公正的基础是尊重和平等。共产党员与群众的关系建立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真正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切实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为其谋福利,做到“公平地对待一切人和事,对于不公之事主持正道,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状态。”[3]邓小平曾说过,“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5](P.146)所以,要求党员要建立起正确义利观,即在保障党和人民利益基础之上,合理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最终实现党员与群众利益的“双赢”局面。第四,诚信。党员干部的言行,不仅代表着其个人形象,更代表着党的公信力。党员干部诚信丧失,其后果难以想象。所以,党员要具有诚信意识,这是作为个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我们党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二)加强思想道德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的统一,发挥榜样教育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来源,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要加强思想道德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充分发挥榜样教育作用,形成党内思想道德教育的“双管”齐下,形成合力。理论学习,其主要形式有党课教育、不定期学习和检测等。党课教育,是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必须要经历的环节。加大党课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比重,在理论层面上形成宏观认识。不定期学习,是指不断学习赋予思想道德教育的时代内涵,积极主动学习当前领导人的相关讲话等,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提高执政能力。在此基础之上,不定期进行检测,通过暗访等隐蔽性举措,对党员的言行进行检查,其中最重要的是检查其在新时期如何正确对待党员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问题,以检测其理论学习的实际效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武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自然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而这个“总开关”一旦出问题,在金钱、权力、美色等各种诱惑面前就会丧失道德防线。[6]实践教育,其主要形式是对党内道德行为的宣传,对无道德行为的惩治,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第一,建立健全中国共产党党员思想道德奖惩制度,以成文的方式将党员思想道德行为的相关奖励和惩治细则明细化,做到“有章可循”。第二,举办“思想道德优秀党员表彰及道德失范党员的批评总结大会”。鼓励广大党员进行道德实践行为,督促广大党员规范道德言行。第三,加大新闻舆论的宣传。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7]积极利用新闻舆论的宣传效果,扩大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榜样教育作用,使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党员在政治上受尊重、在精神上得荣誉、在经济上得实惠,把党员的带头作用和桥梁作用落到实处。(三)建立健全党内思想道德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道德评价体系,就是依据党章对党员的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传统文化中对“官员”的要求标准,对党员的道德言行和实践活动,做出道德与不道德的客观判断,从而达到思想道德的形成、发展和反思目的。由一系列相关机制有机构成的体系,在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生活中,具有裁判、监督、教育和调节的作用。这对于广大党员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对自我反省改正,对社会思想道德风气改善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建立健全党内思想道德内省和其他党员、社会外界有机统一的道德评价体系,其中包括党员自省、其他党员评价、人民群众等社会外界的评价打分、反馈以及监督改正机制。这个评价体系是建立在党员自省的基础之上,最终反馈到党员自身并改正的循环机制。考核机制,指把道德评价的结果纳入到党员干部绩效考核中,作为硬性指标。为了防止在此过程中产生“贿票”现象,所以在道德评价过程中实行“盲投”和“互评”等方式,最大程度地保证评价体系的公正客观。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的建立,是敦促党员有意识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最终提升我们党思想道德教育现实成果有效方式。但是,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内化是党员思想道德的最终归宿。所以,有效落实措施的基础是党员主体道德内化。

三、结语

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8]所以,党员应该加强自律和内省,党组织必须做到认识上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行为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实践。

参考文献:

[1]郑金斐.党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5]张德友.论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道德评价与道德教育[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6).

[4]中国共产党章程.[EB/OL].www.12371.cn/special/zggcdzc/.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王政堂.新时期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现状•问题•对策[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5).

[8].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9].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N].人民日报,2014-05-11.

作者:徐瑶 单位:河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