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索10篇

时间:2022-02-04 10:44:17

导语: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索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索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打造高效课堂正是对新课程标准的呈现,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打造有趣、多彩、高效的课堂对小学数学教学成效有显著影响。下面从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入手,探讨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希望能对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学成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兴趣;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效率低下、趣味性差、教学模式单一的小学数学课堂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让课堂变得有趣、生动,最大限度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想方设法使学生保持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造真正高效的数学课堂,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

小学,特别是高年段,是学生数学生涯的重要时期,是从学生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是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阶段,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不少小学生面临着数学知识不好学、难学的困扰,而打造高效课堂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即便教师的教学精炼、简单,学生也能发现其中的要点、难点,并自主分析,提高学习成绩,逐渐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形成自主意识。二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小学低年段的数学学习主要是简单计算,对学生数学能力提出较低的要求,但进入中高年段之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图形、数学工具等,教师要打造高效课堂,帮助学生平稳度过紧张的过渡期,促使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维,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形成数学分析能力,养成综合运用思维。

2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2.1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过去那种由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观念已不能满足新课改的教学需要,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兴趣,要想打造高效课堂,丰富教学形式尤为关键[1]。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实现数学多样化教学,且对小学高年段学生而言,应用、迁移已学知识非常重要,对课堂效率的提高很关键。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多边形的面积的知识点时,就可结合学生以前学过的关于多边形周长的知识,对不同图形的周长及其计算面积的方法等进行比较,加深学生记忆。同时,教师还可应用类比法的教学形式,通过道具、事物以及直观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就可制作圆形卡片,用直观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从而丰富教学形式。其中整个圆形就是1,半个圆形就是1/2,而1/2的1/2就是1/4,教师逐步用剪子把圆形卡片剪成多个不同的部分,促使学生形成对分数的直观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实施生活化教学,激发并提高学生兴趣:为激发学生兴趣,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教师还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将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鉴于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实施生活化教学就能更好地激发和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形成有效的、高效的课堂。如当教师在讲解圆周率的知识点时,就可先提问:大家打算如何测量学校圆形的升旗台的周长呢?问题一出,有一名学生就说道:用软尺围绕升旗台一周来测量。教师继续提问:如果不提供软尺给大家,只能用一把直尺,那应当如何测量、计算?学生们纷纷露出疑惑的表情,教师此刻在黑板上列下计算圆周率的方法、数据。但学生当中又出现了质疑声,认为圆周率的小数点后面的数据无止境,这样计算的升旗台的周长和实际周长之间有多大差距呢?由于本堂课还剩下约十分钟时间,于是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升旗台,先用直尺测量直径为2.3米,用软尺测量周长为7.3米,按照圆周率计算公式,升旗台的周长为2.3×3.14=7.222米。通过对比,学生们发现按照圆周率公式计算和实际测量的结果之间的差距是很小的,且通常会明确要求保留小数点之后的几位小数。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学生快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2.3引入信息技术,促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由于数学学科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这与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不符,需要教师在学生形象思维与数学抽象知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激发学生思维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联想,唤醒他们的经验。此时,教师可适当在数学课堂中融合信息技术,利用其声像并举、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能动会变等特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感官参与,调动其学习动机,促使其保持数学学习兴趣,为教师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保障。如当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圆时,就可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先让学生发现画面中的汽车、三轮车、自行车等的车轮都是圆形的,接着把这些车轮都变成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状,学生观察之后开始议论纷纷,笑得前俯后仰。最后,教师又把画面切换成椭圆形车轮,学生们看完之后都认为这样也不行,谁坐上去都会被颠得受不了的。此时教师就把握时机提问:为什么大家认其他形状的车轮都不行,只有圆形的车轮才行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唤醒,获得良好的学习参与动机。在学生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下,他们不但自主探究弄清了车轮必须是圆形的道理,还对圆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对数学知识产生继续探究下去的欲望,有利于兴趣的保持。在讲解圆的面积的知识时,教师也可引入信息技术,先为学生直观展示推导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的过程,通过动画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一个长方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是否能将圆也转化成某些已经学过的图形,以推导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呢?在这样的问题探究情境之下,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思维,不但拓宽问题解决思路,还提高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结语:发挥学生主体性是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即教师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由此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在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数学课变成学生真正的学习乐园,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

作者:郑建平 单位:秭归县两河口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谢永凤.小学数学之用兴趣助推教学成效[J].学周刊,2015(36):229.

[2]黄慧敏.浅谈如何建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2):92-93.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育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追求着完美与进步,而优化则是完善的方式,小学数学教育也是如此,小学教师一直在完善小学数学的教育方式,优化教学模式,力图创建小学高效数学课堂。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育的优化做出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获得数学思维方法的同时,还可以获得进一步学习和适应生活的必要技能。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在培养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具体要如何满足这些要求,应做到如下几点:

1正确认识计算能力不同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着一种过于课本化的倾向,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却不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会计算但不会解答问题,擅长做计算题,但不会做应用题。例如:试问如何用两种容器分别为5L和3L的水桶取7L的水?对这种问题,学生不知道如何解答,找不到问题的解法,然而,若问及学生如何运用数学运算,多次利用3和5,最终要求算出7的时候,许多学生都知道如何解答。虽然问题的考点一样,都是想让学生通过简单的5+5-3=7数学运算解决问题,大学生不同的反应就暴露了当代数学教学的不足之处。我国儿童的数学教学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启蒙教育从背数开始,然后背诵十以内的加减法,再到背诵乘法口诀,致使学生认为学校中的数学是与其他场景和活动相互脱离的高度形式化、符号化的活动。小学生即便是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数学知识以及计算能力,但遇到实际问题仍无法解决,这也是许多小学生一看到应用题就头疼,无从下手的原因。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育都将计算作为重中之重,而忽略了数学计算应与数学问题相结合,而实际上数学计算问题都应具备相应的背景来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忽视问题背景的重要性,这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计算训练的位置,适当的计算训练是必要的,但要尽量避免与实际相脱节。数学计算实际上就是多种同类问题的一般性总结,是由特殊性到一般性的过渡,是对问题的简单化。我们在教学教学时要做到数学计算到实际问题的回归,引导学生理解数学计算的实际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比较思维的能力

学生通过对知识点进行比较,然后分类总结,这样更容易发现自身认识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训练,进行技能的强化。因此,运用比较的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认识毫、厘米、分米和米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用尺子测量自己头发的粗细、教学课本的长度与宽度、自己的身高等等,通过不同长度的单位在不同实物上的具体展示,学生进行直观地比较,有利于更生动形象地区分开不同长度单位所代表的度量大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比较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在比较中进行总结的学习习惯,并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及时解决自己发现的新问题。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比较和总结的习惯,有利于学生进行日后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比较思维能力的形成。通过比较,能使一些相似的概念、法则、原理、推理、研究对象等被区分得清清楚楚,学生才能把握这些内容各自的本质属性,对知识点的理解才更加深刻,逻辑思维才会更加严密和清晰。

3关注错误,利用错误

所谓关注错误,利用错误,即指错误是学生思维以及课堂效果的反馈,存在着大量有用的信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理解错误不要简单的否定,要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利用错误在有限的时间带领学生对出现错误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思考,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分析错误、解决错误的过程实际上是分析总结的过程,是对数学知识学习上的升华过程,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错误,并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因此,教师关注错误利用错误的过程就是有针对性的高效教学过。同时,学生在课堂上所反映出的错误正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它反映了教师在哪些部分需要进一步改善与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应加强哪一部分的练习等等。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并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错误并解决错误,收获学习数学的快乐,并对所学的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4注重教与学的反思

注重教与学的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生状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总之,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良好的数学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还是对其生活工作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总结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创造最优良的学习环境,提供最高效的数学课堂,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工作贡献一己之力。

作者:李晓明 单位:盘锦市双台子区辽化小学

参考文献:

[1]赵文君、当今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几点思索[J];都市家教;2014.

[2]王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导学;2014.

[3]李振生、在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4]张学涛、小学数学教育[J];教育科学;2016.[5]马秀英、小学数学教育[J];神州;2014.

第三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一个班的人数动辄五、六十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分层”教学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分层教学的理念已在教师头脑中有了很深刻的印记,但分层教学的实践经验还是很少。笔者根据自己对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经验,针对现有的平行班级制度的情况,因材施教,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1课堂教学需要突出

“三主”这个“三主”具体指教育教学以课堂为主要阵地,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育教学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日常教育教学的展开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的传授等,均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实现。所以,教师务必对课堂时间有效而充分地利用,对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有力的基础。同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积极创建有利的学习环境。在展开评价以及展开实际教学时,一定要对分层教学高度重视,结合学生资质差异实施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应当加强引导,尊重学生作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的地位,对旧有的教学模式改变,对学生的自身需求与缺点充分把握,使学生真正告别乏味枯燥的传统教学,使学生切实在学习中收获知识,为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2以“活”作为学习的源泉

“活”实际上指课堂教育教学中应当充满活跃性。首先教育教学属于一种双边活动,即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就教育教学整个活动来看,一方面存在教师预想的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未知的可能产生的问题,所以作为教师应当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使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确保自身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其次,教师实施灵活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思维活跃性,使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大量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要是学生的思维保持积极活跃的状态,那么必定会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率,所以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保持学生思维的良好状态,将会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对以下几点做好把握:(1)提高思维意识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出台有针对性与差异化的教学计划,在教育教学目标中将激发学生的思维作为重要内容,提高思维意识,对学生有效激活自身的思维有意识地提供帮助。(2)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保证学习情境生动有趣,与学生的生活贴近,这样有利于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学生集中精力展开学习。(3)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对问题的深入高度重视,对学生做好引导,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展开学习。例如对于学习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可以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主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3课后注重加强练习

在巩固知识方面,练习是必要而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实践教学效果练习这一手段必不可少。很多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对于练习的重要性没有做到真正的认识,练习明显缺乏针对性。这使得练习没有产生应该达到的最佳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第一,教师需要对练习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对练习的重要地位有准确的把握,对练习题精心设计,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在课堂练习中,确保学生对课堂知识能够做到有效掌握。如此才可以突出针对性,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以教师课堂练习作业布置为例,首先可以对一道例题讲解,再出一道与之类型相似的题,让学生自行解答,同时需要在难度上对课后练习题分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挑战,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仅对基础问题掌握好即可,以这样的方法检测学生是不是对解题方法做到了真正的掌握。例如,在布置练习作业时,教师对类型相同的题只出一两次,学生对题型做到熟悉就行了,对题海战术要杜绝。

4依靠创新对知识实施再开发

创新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新课标背景下同样离不开创新。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对问题主动探索,多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合作活动。不断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材等,促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改变。确保教学方法真正适合学生,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结合学生现实发展情况出台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确保分层教学有效实施。

5结语

教师对分层教学理念应当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实践,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使教育教学目标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徐燕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汶南镇第二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1小学数学学习现状

笔者选取W市M小学的小学数学教师100名,小学生200名,进行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状况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同时利用调查所得数据,多视角的探析小学数学学习现状。

1.1小学生学习兴趣有待激发:根据对小学生关于“是否喜欢学习数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约有27%的学生非常喜欢学习数学;有近48%的学生表示自己对学习数学感觉一般,感觉数学知识没有意思;也有25%的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学习数学,感觉数学比较抽象难懂。由此可见,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基本等着教师引导,自己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待教师激发。由此说明,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

1.2小学数学抽象难懂,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经过对小学生关于“数学学习兴趣较低的原因”的详细调查研究,约有45%的教师认为是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导致无法完全理解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较为困难,数学学习兴趣较低。约有40%的教师认为好是由于小学生没有很到的自制能力,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跟上学习的进度,以至于数学学习兴趣较低。约有15%的教师认为好是由于小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没有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用途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导致其在数学学习上给予的精力较少,数学学习兴趣较低。由此可见,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与学科特征、自身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等有关。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老师应该及时改变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多加沟通和交流,多提供精准指导,这样会对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2培养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2.1采用启发性的提问,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小学教师要结合数学课内容其特殊性,帮助其树立信心。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问题讨论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首先要提出有效启发性的问题,引导更好的发挥效用,设计合适的讨论话题,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使学生和教师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表意见,促进问题的探讨,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例如,在讲授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的例题:让同学们把纸折叠一次,让他们在这张纸找一找纸上不同的角,各是多少度。可以先让学生独立的尝试操作,然后进行交流。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对学生折出的各种角都应充分地肯定。最后,让学生总结解题思考的切入点、解题过程中的技巧等。

2.2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唤醒学生学习的信心。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因此,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在学业成败中的归因障碍而设计干预计划,进行归因训练,这样可以直接改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使学生接受成长性的挫折教育。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勤奋程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师要经常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唤醒学生高效学习的信心。

2.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数学课堂生动活泼。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实现数学课堂生动活泼,满足学习者自由选择的需要。教师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教学的创意和想法,便捷地创造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再现数学课本各章节的知识框架,实现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直观化,进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成知识网、流程图和概念图。这样,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微课,就可以实现数学课堂生动活泼。

2.4以热门话题为切入点,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只有当学生对所说的内容感兴趣,他才会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认真、兴致勃勃地去说、去练习。热点话题为人们所关注,是难得的真实写作材料。日常生活中,学生自己的轻声体验以及对待周围事物的看法就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话题。笔者作为数学教师在讲授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时,围绕“超市购物”这一话题,在课前将有关事项作了以下阐述“小花去学校的小超市,买饼干,一包2元,买2包多少钱呢?”讲完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然后继续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极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作者:罗成仙 单位:景东彝族自治县锦屏镇景范完小

参考文献:

[1]季胜男.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

[2]赵冬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五篇: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思想和观念。微课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外在表现,是一种新兴教学资源,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数学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显得比较吃力。而借助微课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可以将抽象化的概数学知识转变成具体化的事物,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1借助微课展开概念教学

课前导入教学、课中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课后辅导教学是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三部曲。借助微课教学,不仅可以解决抽象的数学概念,还可以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利用其直观性,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鲜活形象的引入概念,为后续概念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教学四年级的《垂线》一课时,首先,教师引入微课资源。在这段微课视频中,播放的是一个学校的示意图。在学生观察完视频内容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周边有哪些道路是相交成直角的。然后,教师再播放一个有关于“红蓝两条直角边”的微课视频。在视频中,蓝线闪烁,告诉学生蓝线垂直于红线。红线闪烁,表明红线垂直与蓝线。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观察视频内容深入和了解两条线垂直与互相垂直的关系。最后,教师再引入一个有关于“红蓝线延长成直线”的微课视频。在视频中,红线延长之后成为直线,表明蓝线垂直于红直线。蓝线延长之后成为直线,表明红色直线垂直于蓝直线。所有的微课视频播放完之后,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借助微课视频课件从学校周围的道路引入概念,符合小学生经历一系列的生活经验和掌握概念的认知规律。通过层层微课视频的引入和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画面内容,并从生活化经验中抽象出概念,从而为建立垂直的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2借助微课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

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广泛运用,不仅打开了小学生的眼界,为获取知识提供了广泛的渠道,还凸显了学生的个性,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教师所讲的知识,完全没有主动性而言。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凸显出自己的个性,也没有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致使课堂教学范围沉闷、呆板,教师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资源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应用题》一课时,首先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微课资源,如小鸟视频。其次教师在讲解重点内容时,向学生播放小鸟视频,并以轻音乐作为辅助教学,将重点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视野中。然后向学生出题:“桌上现在有10只鸟,又飞来3只。”屏幕上随着音乐飞来了3只鸟,学生就可以很快地解答:10+3=13(只)。在学生算出答案之后,教师问学生:“为什么使用加法计算这道题?”学生:“因为小鸟飞到桌子上的时候,桌上的鸟增多了,所以应该是用加法。”最后教师借助微课资源分析第二道题目。第二道应用题题目如下:桌上现在有8只鸟,突然飞走了3只。随后视频中出现了3只小鸟飞走的画面。这道题可以由学生亲自进行快进播放,学生在快进播放中明显感觉小鸟的数量减少了,所以分析得出采用减法进行计算。借助微课资源将教学内容以动态演示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实践课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将一块西瓜切成比例等分的三块,那么如何将比例等分的三块西瓜切成比例等分的八块呢?虽然很多学生跃跃欲试,但是真正到自己行动时才知道有难度。这时候,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切西瓜的方法,学生无法在空间思维中进行合理想象。教师就借助微课视频对切西瓜的方法进行直观播放,还可以创设操作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演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提高解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3结束语

借助微课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微课资源进行有效结合,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和灵活性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和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实现集中课堂注意力的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

作者:陈晓红 单位:江西萍乡安源区进贤小学

参考文献:

[1]姚智文.见“微”知效教学相长———浅探微课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J].亚太教育,2016,03:9.

[2]王建林.“借助微课,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67.

第六篇: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

摘要:本文以分析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接着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归纳出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结合的三种有效途径,望可以为教育游戏与数学融合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数学;融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严峻的问题,则是在教学过程单调无味,致使大量学生对此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探究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根据有关研究表明,数学和游戏渊源很深,游戏精神也一直陪伴着数学的发展,对此,借助游戏进行数学方面的教学,也得到了众多家长和有关教师的认同。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因多种原因的限制,使得难以实行教育游戏,所以对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相关的融合策略探究非常重要。

1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1应用教育游戏扩大数学课堂中的学习任务:小型的数学教育游戏一般是建立在以小学数学的知识点为基础从而设计和开发的,当在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以后,提供相对应的教育游戏,则可以打破小学生对写作业的焦躁感,进而让他们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去挑战学习知识,加强其趣味性。

1.2应用教育游戏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数学结构与游戏的相似性保证了游戏是有助于数学思维培养的,也进一步让学生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数学精神。比如,一些数学教育游戏可以发展几何空间感和认知,《完美数独》等相关益智教育游戏均可以发展小学生的思维和应对问题的能力[1],使之让学生明白现实世界和数学世界关系具有一定的紧密性。

1.3应用教育游戏扩宽数学的知识范畴:在小学阶段中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四个领域[2]。而教育游戏具有囊括以上知识结构的综合功能,可以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这些知识植入到自己的大脑中。并且教育游戏还可以科学地扩展数学知识的延伸,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1.4应用教育游戏改变数学学习环境:数学来源于生活,且广泛地存在在生活中,小学生除了可以在课堂学习数学知识的情况下,课外也是一个可以值得应用和深入探讨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境之一[3],但因多种因素,当前小学生课外学习数学环境并不理想,在课余之时学生面对都是大量且单调的书面作业,这与有趣的深入探讨数学知识学习环境是相反的,这也渐渐会让学生越发对数学感到厌恶,而教育游戏的存在是刚好可以开发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和环境,让学生可以主动地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2实行教育游戏和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相关对策

2.1将益智类游戏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事实上,这种教学方式是很普遍的。例如,将医学数学知识潜入在游戏中,让学生在进行游戏的情况下解答,寓教于乐,进而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数学逻辑能力。如在教学《购物策略》这一课时,可设计去动物园游园的游戏。将学生分成为3个小组,并让他们自主去超市选购饮料,并告诉三个超市的实际优惠状况况,然后观察是哪个小组的购买饮料所花的钱最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按照小组人数以及三个超市的优惠条件,再去进行针对性的计算、对比,最后选取最便宜的超市。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学生可以在其中轻松愉快地掌握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甚至会有学生提出用不用坐车去超市的具体情况,因为即便在某一个超市里面能选购到合适、便宜的饮料,但会因路途遥远,坐车前去超市,同样要考虑到车费的花销。如此一来,这样学生可以在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公式、记规律的前提下,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合在一起,体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且也在隐形中培养了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一举多得。

2.2将角色扮演类游戏与数学教学相融合:角色扮演类游戏实际上是属于一种模拟游戏[4],是让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去体会自己在具体的实际生活中的感受,所以带入感比较强,从而学生的兴趣点也会提升。将学生放置于一种确定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尝试并学习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应对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无疑对学生而言有着非凡的重要涵义。例如,在教学《认识元角分》这一章节中,可设计关于小营业员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去扮演顾客或者是营业员,在商品的购买以及出售的过程中去认识元角分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包括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换算。这样的方式较比教师在课堂上大费周折去传授效果更佳。

2.3将动作类游戏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动作类游戏易让学生可以沉迷于其中,然后在不知觉中完成学习任务。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在国外,动作类游戏是数学教学经常应用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flash类游戏,让学生可以感知到一些比较普遍存在的数学知识,例如寻找数字,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反应能力以及其对数字的敏感度。例如,在教学《左右》这一课时中,在学生已经通过左右手、左右腿、左右眼等相关身体器官认知到“左右”的前提下,可以设置听口令的游戏。通过在老师喊口令的引导下,学生应用左手去摸右腿,右手摸左眼等,进而加深他们对左右的认知度。那么在这个喊口令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动作去判断学生对左右的理解,以及掌握度,进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流程及进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进程中,数学教育游戏对扩展数学学习任务、锻炼学生逻辑能力等相关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所归纳出教育游戏与数学融合的途径囊括益智游戏与数学的融合、角色扮演类游戏与数学的融合、动作类游戏与数学的融合这三种。然而事实上,这三种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数学教育游戏类型,但这三种结合均可以使得数学教育游戏具备其所应该有的游戏性和教育性,且为设计开发数学教育游戏提供了思维。

作者:徐金华 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徐家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范永春.探索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2:157-158.

[2]王倩.赵玉清.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软件导刊,2013,3:195.

[3]马娟.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互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9:84-85.

[4]张俊花.王小根.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03:74.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从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来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与研究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以此来较好的促进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即为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小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正处于奠定数学知识的关键性时期,促进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会对其今后的成长产生积极性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是在进行教学知识的持续性学习与练习当中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数学思维能力及其重要性

数学思维即为应用数学思想来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特定的思维方式。数学思维能力则是指学生应用自身的数学思想与逻辑能力来解决数学问题,充分的展开合理想象,即可依据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对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的办法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可获得一系列发现与解决数学问题的“通用公式”。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考能力有限,其生活阅历与经验不足、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性还具有较大提升的空间,而学生之间会在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如果要照顾到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来适时的调整教学进度与难度,就会使教学质量只能缓慢提升,教学的整体进度也会落后于其它班级。可是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既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充分理解与牢固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方面,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有效地推进与实施教学方案。

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原则

2.1依据新课标的原则:小学教师应依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与原则来制定《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案》,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之前,教师应对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与原则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掌握。从而使所制定的培养方案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在深入理解全部学生的实际情况之后,客观全面的制定培养方案,使班级的所有学生都能够较好的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

2.2逐步推进的原则:教师在教学当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时,应知道这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具有一蹴而就的速成意识,而应按照逐步推进的原则来进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经过较长的学习时期进行持续的累积,并经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数学思维能力是存在于数学的整个知识体系当中,因此学生必须学习不同的数学分类知识,以此来持续的学习、思考、应用数学知识,并应用逐步推进的原则来促进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3.1通过衔接与发展新旧知识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全部过程当中,要培养教学全过程的数学思维,就必须通过衔接与发展新旧知识来达成此点,教师在教授学生新知识的过程当中,应最大化的将以往的旧知识与当前的新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懂得有机的联系新、旧两种知识,学会应用发散性思维来拓展数学思维模式。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减法》时,教师就可将之前所学的加法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系,让学生在复习加法思维的同时,也能够较好的理解减法的思维。例如,在学习88-52=36的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52+36=88,让加减法两种运算方式进行联系,再进一步联系88-36=?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减法的运算,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数学思维当中对事物本质进行联系的方法。

3.2借助于数形结合来进一步深化记忆:教师在教学当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既能够让学生较好的认识抽象的数学知识,也能够让学生结合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来学习与研究知识的本质,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通过部分直观形象的图形,来将其转化为数量的方式,再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不应按照以往传统教学方式当中让学生机械记忆数学公式,可应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依据所掌握的数学思维来解决此问题。

3.3促进小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由于数学知识自身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学习数学时,既需要教师教授给学生如何来有效地运用正向思维来思考与解决数学知识,也需要应用逆向思维来进行切入。借助于持续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来使学生在学习当中学会应用逆向思维来思考数学问题,并通过这样长期的持续性训练来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让小学生能够具有科学合理、客观全面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地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时,教师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对学生进行专项的思维训练。

4结语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当中,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侧重点地制定出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以此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整体性的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车志华 单位: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朱阳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102-103.

[2]樊淑红.论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212.

[3]王智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6,08:151.

[4]刘海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121.

第八篇: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化教学研究

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意识,以此引导学生开展数学自主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将自主化教学作为主要手段,下面,我将就自己是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自主化教学进行论述。都是本人实际教学的经验之谈,不足之处,还望谅解。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不是课堂教学的掌控者,指挥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以及其认知结构发展特点来开展有目的、有目标的教学活动,并通过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数学学习,避免盲目性。因此,为了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性,教师首先要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导性。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方面实现自主性。教师需要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对教材、学生进行深入地观察、分析,在学生个性差异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结合以来,灵活地根据学生的数学认知顺序来安排数学教学内容的顺序,在教与学上实现统一,以此为基础设计出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然后,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一般会根据已有的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但是由于教材更新速度慢,有些教学内容已经过时或者远离学生的生活,这就造成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脱轨。为了实现自主教学,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运用,将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中,以此丰富教学内容,拉进学生与数学的关系,使其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最后,教师还要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进行调控。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拉近师生关系,构建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以此为基础创设出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可以自由地进行数学学习,积极组织学生观察、探讨数学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在知识衔接、转折处设置疑问,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这也显示出教师高超的组织、调控课堂的能力。总之,教师需要在充分调动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自主教学。

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一般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有违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教学是以学为基础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开展教学互动的内容,教师的教是外因,而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教只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构建出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创设多种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参与性,首先要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氛围,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进行自主探究,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在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常常会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我事先让学生自己在课下准备一些三角形,然后课上让他们在小组中测量出所准备的三角形的各个角的度数,然后选取某一个学生来任意报出本组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最后由我猜出剩下一个角的度数。在经过几轮的度数猜测之后,学生们都很好奇我是如何准确猜出这些度数的。此时,我会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就报出的那些度数进行观察,小组探究有什么规律。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对数学课堂教学有着极大的参与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起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打下了基础。

3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众所周知,数学的本质其实是思维。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通过基础知识的传授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师首先要从教材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并将相关的内容通过实验手段来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在直观的实验观察中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起问题意识,并在问题解决中培养起数学思维能力。

作者:刁秀琼 单位:河源市龙川县新城小学

参考文献:

[1]刘德迁.对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析[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

[2]焦玉侠.数学课堂自主化教学中学生数理化[J].(教与学),2015.

第九篇: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学习数学能够起到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整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奠定数学学习的坚实基础,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何为核心素养?其又能体现出什么样的重要价值?如何在小学阶段来开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工作?是所有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就下述问题进行深入的阐述。

1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的重要意义

在现今的教育界,普遍将核心素养称誉为当代基础性教育的“遗传基因”。构建起核心素养体系,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在小学阶段各个学科都必须注重提炼与升华本学科所具有的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之一,更应该注重提炼与升华其核心素养,行之有效的数学教育,既是指可使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的各种基础性知识,并能够具有实际运用能力,认知数学的基本思想,获得数学学习情感体验。是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数学核心素养是对学生提出的预见性、综合性的整体要求,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是立足于数学的基础性知识与实践技能之上的,其集中性体现了在数学知识当中所具有的数学意识。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体现在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当中的核心素养,唯有如此,方可促进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充分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的重要意义。

2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2.1充分体现出教学内容中具有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开展多元化内容的教学时,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整体把握整个的知识体系,理解与掌握知识之间所具有的关联性;充分体现出教学内容中具有的核心素养,并将其以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形式作为展现。将培养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知识点时,可培养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拓展学生数学意识、导入几何知识的空间理念、公式推导等诸多方面,借助于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来体现数学意识,获得数学教学情景的体验,以此来在教学实践当中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2在形成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知识初步形成与实践应用的阶段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构建起自身宏观性的数学知识的体系,让学生具有数学意识、奠定下数学核心素养的坚实基础。在理解与掌握了知识概念的内在联系之后,才能构建起自身宏观性的数学知识的体系,如此一来,方能从整体上来把握数学意识,并在数学的实际学习当中,来较好地运用数学的推导、分类方法等来进行数学学习,并进而去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内容时,教师可安排学生通过对教具进行实际的观察,并依据实物的数学关系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按照教具的实物图样、除法算式的对比,来深入的理解与掌握除法的数学意义,教师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为创建起真实的教学情景,可将苹果、梨等相同数量的水果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借助于多样化的教学情景,来直观形象的让学生进行实物的观察,而让学生深切地感受“生活数学”的真实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教学情景当中轻松愉悦进行学习,通过数学符号与生活实物的相互转换的学习过程,来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除法的意义。让学生借助于一个学习的推进过程来进行深入学习:(1)认真观察实物;(2)展开深入思考;(3)进行实践操作;(4)作为复核运算;(5)最终的总结与归纳。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将每一个学习环节紧密联系,从中也充分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而借助于现实生活的实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深入理解“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将原本抽象性的数学理论知识,演变为直观性的实践知识,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认知到除法所具有的意义。

2.3将培养核心素养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从学生的知识学习任务来看,应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其现实生活当中,对现实生活当中所有客观存在、可充分体现各门学科的概念、本质进行描述。例如教师所布置给学生的《绘制家庭房屋平面图》学习任务,可对于学生在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检验。如何在家庭房屋平面图当中合理的所有的实物进行准确的定位?在家庭房屋平面图当中如何选用最为合适的比例尺?如何来进行实物测量?……在绘图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将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当中。并通过实践的过程来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掌握知识。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而这样的“生活化的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也充分体现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应该多安排相同的学习实践,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实践来进一步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化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将培养核心素养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

3结语

总之,在现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持续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方式,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是进一步落实学科育人的实际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研究总结如何来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实践运用来发现并运用行之有效的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持续提升。

作者:何凤秋 单位: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喜良小学

参考文献:

[1]陈春妮.小学数学教育与核心素养培养[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6,05:25-26.

[2]赖允珏.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05:42-45.

[3]孙博.浅议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形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162.

[4]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57-60.

第十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

1.1仿题操练,缺乏实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强化知识点,往往将其设计为课堂例题,然后布置同样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因而容易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一直局限于简单重复的作业中,自身的创新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在学习中学生感受到的只有压力,而没有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恶学习,不愿意再努力学习,这样的结果明显与课程改革目标相背离。

1.2机械演算,缺乏吸引力: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对公式的计算与温习,还包括推理、猜想、观察以及动手能力。如果作业设计仅仅只限于书面,单纯强化知识点的机械化练习,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更无法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反而容易让学生厌倦学习,自然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3作业“一刀切”,缺乏层次性:不同的学生,其思维逻辑、大脑发育程度、对事物的理解认知也有所不同,如果在作业设计上,不管数量还是难度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显然不符合教学的本质规律。比如某一个题目,对部分学生而言毫无压力,得心应手;而其他学生则会觉得很困难,无从下笔。从而产生挫败感,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1.4作业无反馈,缺乏实效性:布置作业是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使新的知识点融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如果作业结果不真实、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掌握的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小学教育主要以激励为主,学生都渴望得到表扬,当学生获得满分,或者受到肯定,心中自然会生出成就感。如果用心书写的作业没有得到任何反馈,那么学生会认为无论自己写作业时多用心,都不会受到教师的关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会随之下降。

2反思与对策

2.1作业内容立足于真实生活:数学新课标中提出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而不是单纯枯燥的演算。教师所设置的练习应侧重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从而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的价值。

2.2作业方式着眼于灵活途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兴趣作为一种认识倾向,带有十分浓厚的感情色彩。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而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方式,可以说,作业方式越是丰富,学生的兴趣就越大。因此,在布置作业时,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之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其他形式的作业,比如实验操作类型的作业,以及口头报告式作业、游戏娱乐式作业等。

2.3作业层次根植于学生需求: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当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但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以大班教学为主,从而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学生层次不同,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也应有所差异。针对接受能力较强,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地加大作业难度,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若学生基础一般,作业设计时要选择难度适中的课题,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降低要求,重点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作业难度设计层层深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2.4作业数量力求科学合理:高质量学生作业应尽量避免过于复杂或者简单重复,尽可能通过最少的练习来提升学生能力。作业的数量应当符合学生的特征。通常情况下,小学生数学作业的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如果作业时间过长,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兴趣。提高作业的科学性也就是对作业进行优化,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当以知识的重难点为依据,尽可能做到学用一致,学有所用。

2.5作业评价趋向于积极向上:作业评价的目的在于利用作业结果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作业进行打分或给予“优、良、中、差”的评价,由于工作量过大,教师无法认真分析学生出错的心理,学生在面对作业时也总是投机取巧,使得作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首先教师在作业批改过程中可采用评语式评价,评价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提出最为详细的解决方案,用精简的文字来描述最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不足与优点。例如:对于创新思维可以用“想法独特”、“思维丰富”等形容词来肯定学生的成绩;对于作业出错的情况,可为其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提示修改。其次是符号评价,在批改作业时恰当运用简单形象的符号,比如五角星、卡通画等,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提升他们对于作业的热情。

3结语

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与优化处理方法能够充分体现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新课标的要求,探索优化作业设计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提升作业环节的科学性来培养学生能力,同时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水平。

作者:张小琴 单位:彭水县万足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韩国祥.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09).

[2]廖永丰.浅谈新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09).

[3]郭吉霞.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

[4]王立波.采得百花酿成蜜———大班化的小学数学作业模式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

[5]李彦,文春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

[6]任宝贵.家庭作业观之反思与重构[J].教育科学研究.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