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数学论文

时间:2022-01-23 08:39:12

导语:动手操作数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动手操作数学论文

一、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马卡连柯说过:“把活动引入课堂,以给学生一个强刺激,进而把他们愉快的情绪组织起来、推动起来,使它得以发扬。”可见,活动充满童趣,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可以迅速吸收知识,并能够进一步激发和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节中,让学生拿出统一规格的平行四边形的纸,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在整个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剪,然后重新拼成一个长方形。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注重探究活动进行指导,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学生成功的拼出长方形后,我抓住时机,让他们进一步讨论:“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顿时又来了兴趣,动起手来,反复对比。对于结论正确的学生,我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能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整个学习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实践参与新知形成的过程,随着一个个难题的攻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能力,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

二、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亲自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也能开发学生智力,让他们积极地动手、动脑、大胆地思索、探讨、创新,使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掌握角的基础知识后,我让学生亲自做一个角。大多数学生用两根木棒组成一个角,有的学生用两根手指组成一个角,有的用橡皮筋拉成了一个角,有的用吸管折成了一个角……大大小小,不同材料的角出现了,学生们高兴地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享受着成功地喜悦。在此,我又进一步提问:“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和你们材料的长短有关系吗?”学生的兴趣又高涨起来,动手比起来,最后大家一致得到一个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口的大小有关。学生不断涌现的创新手法,使他们在愉快的心境中轻松地获得了知识,学得有趣、学得有效。

三、在动手操作中构建学生的空间观念促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除了培养观察能力,还必须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活动,让他教学动态们自己摸一摸、比一比、剪一剪、量一量。例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亲自实践,亲自把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其变化以理解“占空间”“占空间大小”。又如,在体积单位的建立中,每一个体积单位我都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另外,在练习中指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加深认识,有利于发展空间想象。在一次练习课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最少几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开始不管我怎样讲解,有一部分学生总是皱眉头,想不出来。在语言难以解释清楚的时候,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答案顿时摆在学生的眼前,经过实践、动手操作,清晰、准确地把握了图形的特征,从而形成了稳固而清晰的空间观念,而且培养了学生周密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教育作为工具的价值在于应用实践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在数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动手是实践的重要形式,低年级要学习长度单位,认识和换算,而这时的学生年龄小,认知面窄,往往对这些单位运用不好,经常闹笑话,例如,有的学生写道“黑板长4分米”“我的身高是140米”。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事物没有具体的感知和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量一量,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体会不同单位的含义,从而恰当地选择单位。二年级“图形的拼组”一节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选小棒,搭正方体和长方体,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整节课,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完成选小棒摆的过程,使学生在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很有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力求做到凡事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主动参与,在操作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到了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作者:孟祥荣单位:河北省黄骅市黄骅镇沈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