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认识误区创设数学味的情境探讨论文

时间:2022-09-14 11:54:00

导语:走出认识误区创设数学味的情境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走出认识误区创设数学味的情境探讨论文

摘要:由于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片面理解,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真正的情境教学应该是既要创设生活情境,又能承栽学科教学任务,恰到好处地兼顾到儿童的特点和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让教学走向有效、生动、深刻。数学课堂要创设充满数学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设情境;学科特点;儿童心理

华东师范大学方智范教授在《语文新课标对情境教育理念的吸纳》一文中说,在起草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时有意识地吸纳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李吉林老师20多年的研究,其情境教育的理论早就不再囿于语文学科,从情境教学拓展到情境教育又发展到今天的情境课程,她已经让“情境”成为当代教育的一个关键词。我认为,新课标中“情境”一词的诠释应该向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靠近,而不是参考国外若干情境教育的理论。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文本中,“情境”一词共出现了67次。课改实施中“情境”的流行显然与新课程的价值导向有关。

有人说,面对“流行”,我们习惯了去模仿,而很少有机会去寻找源头;我们习惯了“被告诉”,而很少自己思考。如果陷在误读误解的泥沼中,我们怎么可能有真正的领悟和把握?又怎么可以任由这样的理解来改造我们的课堂?所以我们首先很有必要零距离地聆听李吉林老师对“情境”的论述:

——情境教育之情境,是“有情之境”,是“活动之境”,是人化的情境,是一个有情有趣的网络式的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它是将教育、教学内容镶嵌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大背景中,从而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

——这样的特定情境中蕴含着教育者的意图,它们使儿童的生活空间不再是一个自然状态下的生活空间,而是富有教育的内涵,富有美感的、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这就是情境教育特意创设的或者优化的情境。

——情境教学的“理寓其中”,正是从教材中心出发,由教材内容决定情境教学的形式。教学过程中创设的一个又一个情境都是围绕着教材中心展现的。这种富有内涵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情境,才是有意义的。

——取“情境”而不取“情景”,其原因就在于“情境”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情境”讲究“情绪”和“意象”。

综观今天对数学课堂“情境”的“批判”,有的课堂只关注了现实生活情境丢掉了学科特质而引发了“去数学化”的不良倾向,把“情境”等同于“现实生活”;有的课堂表现出为情境而情境;有的把含有数学信息的物化的场景混淆于情境。所以老师们面对实际教学中一些“变味”“走调”的情境创设,发出少些“追风”,多些思辨的呼吁,提出了让情境拥有“数学”的脊梁。真理越辨越明,只是我们更应该思考:是情境这一命题本身的价值问题,还是我们对命题的内涵及操作的认识发生了偏差?

重读李吉林老师的阐述,我们会发现,变味和走调并不是“情境本身惹的祸”,是我们作为实施者对情境的理解还停留在“望文生义”或“囫囵吞枣”的阶段,就随意改造我们的课堂。

领悟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我们便能走出对情境的误读,便能辨析“自然状态下的生活”不等同于“优化的情境”,便能在创设情境时牢牢把握“儿童的特点”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这把金钥匙的正反两面。如此,我们也便能泯然而笑于从新课程实施之初的“跟风而上”到今日迁怒于情境本身的“众矢之的”,也一定会对批判后的建设更有信心——让“情境”在数学的天空重焕应有的光彩。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一节实践课例《用字母表示数》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优化选择。

一、创设充满数学味的情境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想知道自己将来能长多高吗?这个公式可以预测你的身高[出示:a=(b+C)÷2×1.08]。看到这个公式,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用字母代表的是不是要我们求出来的数?

生2:这儿的字母代表的是什么数?

师:今天,我们就试着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字母。

师:让我们的研究从一首儿歌开始吧。(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学生情不自禁地往下编,师生对起了口令)

同学们,咱们这样说下去能说得完吗?(学生纷纷表示不能)

师:谁有本领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用一句话表示出这首儿歌?

生1:每只青蛙1张嘴。

生2:几只青蛙几张嘴。

生3:很多只青蛙很多张嘴。

生4:n只青蛙n张嘴。

师: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想法。

生1:我喜欢最后一种方法。我觉得这样既简便又能让人看得懂。

师:是啊,多简洁呀!咱们真该为创造出这种方法的同学鼓鼓掌。(输入第四种方法)你认为这儿的n可以是哪些数?

数学教育是学科教育,是与数学不能分开的教育。在数学上,字母作为数学符号有两种作用:一是作为专有名词,例如,自然数集合用N表示;二是作为一个数的不确定名词,即变量。本课的导入没有选用如KFC——肯德基,CCTV——中央电视台等这样看上去和生活联系很紧的素材,是考虑到这里的字母仅仅是英文字母的缩写,是日常生活语言中的专有名词。用“预测身高”这样一个数学公式来导入,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体现字母作为一个变量的本质特征。这样的导入,是一次“力透纸背”的选择,做这样的选择,无疑更符合数学课的研究逻辑,更有数学味。为了情境而用生活还是选用更数学化的素材来设计,需要教师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公务员之家

教学情境如何才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是情境创设的首要问题,也是情境是否有效的标志。本课的情境创设者紧紧围绕两个中心目标:“为什么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用?”首先出示学生感兴趣的儿歌,在简单的情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由于“青蛙的只数和嘴巴的张数”可以一直不停地数下去,数青蛙的繁琐,让学生产生了追求简约的需要。此时,教师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用一句话来表示这首儿歌?学生创造了多种表示的方法,最后达成共识,创造出用字母来表示的方式。用字母n来表示数不是教师教给的,是学生自己的创造,这是多了不起的创造啊!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概括——具体的层层体验中经历符号化的过程,初步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这样,通过“自然语言”和“代数语言”的对比,学生实现了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并能感悟此中“代数语言”的作用。

从简单中挖掘深刻与丰富,教师的退出成就学生的创造。从“一只青蛙一张嘴”开始研究,并“逼”学生自己创造出字母来概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为什么要用字母来表示数?“一只青蛙一张嘴”之中也蕴含着一个简单的正比例函数变化的思想,从这里开始研究更容易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在简单中挖掘出丰富的内涵,看似“幼稚”,实际上,是一次数学化的提升。

二、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情境

>教学片断: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魔盒,我们来玩个魔术。这是一个神奇的数学魔盒。(出示)当你从左边放进一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马上可以吐出另外一个数。(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生:我想放进5,(边说边输入)。(伴随着神奇的乐声,魔盒吐出了10)接着3名学生分别输入3、12、200,学生猜测后,魔盒分别吐出6、24和400。

师:好像已经有人发现了魔盒的秘密?

生:出来的数是进去数的2倍

教师gI导学生验证并用算式表示结果:5×2,3×2,12×2,200×2。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接着玩下去,出来的数和进去的数还会符合这样的关系吗?那你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概括出这种关系?同桌交流后,汇报。

生1:b×2这个式子不但可以表示出来的数还能看出来的数是进去的数的2倍。

生2:我还可以用别的字母表示:a×2

师:这究竟是不是魔盒中所藏的秘密呢?想不想打开魔盒看一看。(打开)

魔盒加工的原理就是——a×2。

师:在这儿,我们看到进去的数在变,出来的数也在变,但a×2所表示的关系却始终不变。正如科学家开普勒所说(出示):数学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关系。

教师设计了一个神奇的魔盒,魔盒本身是一个蕴含数学思想的载体,这个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联的游戏场景,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学生对探寻魔盒的奥秘充满了向往。在数学课堂上玩魔术,在孩子们看来,这是一件多么有吸引力的事。不仅如此,还能从中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这又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用字母表示数应让学生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结果,这是教学的难点。尤其对于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一个“结果”,学生理解起来更困难。教学实践中,小小的魔盒发挥了神奇的作用,学生边玩边自觉地思考,在一次次验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孩子试着用算式来表示结果,为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结果做好铺垫。这样在教师适时地点拨和引导下,学生借助具体的数发现了魔盒的秘密,并自然地想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出来的数,同时概括进去的数和吐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再次体验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经历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这样在新知识生长点上一层层逐步深入,有层次、有坡度地突破了难点。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能最大程度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三、创设浸泽着情趣的故事情境

教学片断:

动画录音内容如下:这天的早朝上,0国王正在听小不点儿乘号汇报工作:“陛下,因为我和字母x很相近,许多人总把我们混淆。陛下要想出一个对策才行啊。”

于是,0国王传下口令:+号、-号、+号先行退朝,乘号留下议事。第二天的早朝上,0国王宣布了三条制度:

一是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小圆点,也可以省略不写。如X×2或2×X都可以记作2·X或2X,但要注意,在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二是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可以省略不写。如1×b或b×1都记作b。

三是字母和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也可以记作小圆点或省略不写。如a×b记作a·b或ab;两个相同的字母相乘,如b×b记作b2,读作b的平方。从此,数学界就有了这样的规则。

“用字母表示数”的一些简写规则,也是本课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教师试着用儿童的眼光看问题,以一颗童心接近孩子,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把简写规则这种规定性知识设计成一个有情趣的情境,镶嵌在一个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做成动画,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同时童话情境中还用模糊的手法解释了:为什么需要这样的简写?为什么只有“乘法”才可以有这样的简写等一些疑问。这一教学片段形式可谓是新颖、活泼,但究其本质,一切情境的创设又都是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选择最生动形象的知识载体,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情境中要有学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起点与目标;情境中要有趣味,多恩爱学才有效;情境中要有生活,更要能承载学科的任务,恰到好处地兼顾到儿童的特点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让课堂走向有效、生动、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