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时间:2022-02-22 04:33:00

导语: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一、对创新思维培养的反思

中国哲学家欣赏整体动态、辩证综合与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这是其积极的一面,但其思维方式中所蕴含的从众、定势和迷信权威等特点却对创新思维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

1、从众思维影响创新思维培养

中国君主专制的严密性曾令人赞叹、模仿,但是,就是这种君主制度对人身的控制十分严密。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控制平民的严密网络。这种网络的负面作用就使中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以维持全社会的一体。在社会生活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人们制造了“从众枷锁”并以此作为行为准则。以众人的是非为是非,人云亦云随大流,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也是一种比较保守的处世态度。在教育机构中,标新立异的人也一直是不受赞许的。如果从小就懂得从众,倒是会被评价为好孩子,因此受到鼓励,这样就更加强化了受教育者的从众思维,不敢想前人所没想的事情,不敢说前人所没说的事情,不敢做前人所没做的事情。

2、思维定势约束创新思维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的创新思维,且对创新教育的阻碍更加明显。创新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思维定势则以它强大的惯性限制了创新思维的发展。教育中这样的实例俯拾皆是,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这种思维定势一方面影响创新教育,随时作用着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思维的发散性,独特性和新颖性水平得不到提高,人的思维定势一旦形成就只会按照一条路走下去,这样一来解决问题办法少多了,这实际上就是捆住了创新思维的手脚。

3、对权威的畏惧心理影响创造教育

有人群的地方总会有权威,权威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实际存在的现象。人们对权威普遍怀有尊重之情,这本来是可以理解的。但一旦在思维上形成了权威的枷锁,就会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在教育中就会严重地制约受教育者的创新。因为权威枷锁,是一种在思维领域中出现的唯权威之命是从,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在教育上,从古至今一直盛行“师云亦云”的陈腐教育风气,这种教育的熏陶是对自然天性的扼杀,受教育者长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接受熏陶,创新潜能便被窒息了。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对策

1、加强问题意识,创造问题教学情境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每天都带着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离开课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例题、习题和公式,定理等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研究斜棱柱的侧面积时,有一个例题:求证斜棱柱的侧面积等于它的直截面的周长与侧棱长的乘积,对于例题的证明,学生不难看懂。学生的问题是:这个结论是怎样来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侧面积?鉴于学生已经学过了直棱柱侧面积的计算,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否用求直棱柱侧面积的方法研究斜棱柱的侧面积?学生应积极思考,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然后动手制作,把一些斜三棱柱、四棱柱的侧面展开,发现它们是由一些小的平行四边形接起来的。再思考,怎样求它的面积?可提醒学生回想将平行四边形害U补成矩形求面积的方法。有的学生马上想到也利用割补的方法,如下图:

有一学生提出不用分割成小平行四边形,整体割补,如下图:

所得矩形的一边长EF恰好是原图形复原成棱柱后的直截面的周长,另一边等于原棱柱的侧棱长,矩形面积等于斜棱柱侧面积,即侧棱长与直截面周长的积。找到方法后,学生恍然大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变得“那么容易”。围绕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猜想、证明等一系列活动,把已学的知识运用于未知的问题,在探索中找到了答案。这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创新的方法,而且激发了创新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顺着学生,让学生自己试着走。教师的作用是通过“问题”给学生创造尝试的条件,引导学生的思维朝创新的方向发展。

2、激发创新兴趣,创造成功教学的氛围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的创新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中学生好奇心理强,怀疑心理重,求知欲望高,表现心理厚,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从激发兴趣、培养兴趣、提高兴趣、巩固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创新动机、增进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应尽可能将看上去似乎是枯燥无味,比较平淡的数学内容与奇异现象,生动的事例,有趣的知识等联系起来,以产生超出学生预期的效果,激起人们渴望进一步探求知识的意向,这种超出预期的刺激,不拘泥于课本的内容,最终引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产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心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策略。

3、采取民主方式,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营造融洽、宽松、平等、合作的民主平台。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总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过程互动的,它是影响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的有力因素,教室里实际所发生的一切不可能都由教师所预设,学生的思维常常迸发出令老师意想不到的智慧的火花。如果给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头脑中没有框框,思维活跃,当他成功地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就会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不仅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而且会在参与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要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活动,巩固和鼓励学生创新的愿望。对学生的解答不能只表扬正确的答案,不要轻易地去否定,应该关注学生是怎样思考的,有多少合理性,有的可能只是暂时偏离目标,但是不等于说在其他问题的处理上学生的方法无效,有的可能是考虑问题不周全,经过适当调整和补充仍是一种好方法。也有一些是答案正确,但方法麻烦。对这些学生,应在肯定的基础上帮他们分析,找出更优的解法。

参考文献:

[1]武锡环,王大鹿.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实验研究[J].教学教育学报,2002。

[2]咚建华.数学创新思维的魅力[J].数学教育学报,2000,(3)。

[3]周谷平.国外关于创造性培养的若干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2000,6。

[4]孔企平.近年来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若干趋势[J].外国教育资料,2000,6。

摘要:创新问题己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知识经济以成功地运用数学为标志,因此数学教育应该在创新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目前创新思维培养的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