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论文

时间:2022-09-22 09:48:00

导语:中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论文

小学与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紧密相连的两个阶段,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由来已久,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其特征各有差异。在当前新课程实验的大背景下,小学课改即将迎来第一届小学毕业学生,加强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是实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需要,为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工作。

一、系统地把握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编排体系,建立“大数学观”

《数学课程标准》是按“九年一贯制”的教育思想将中小学的数学教材分为三个学段,要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工作,我们必须树立“大数学观”,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视角加以研究,系统地把握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解决好小学数学教学和中学的衔接问题,架起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桥梁,让学生顺利地进行过渡。

1、加强协作,建立中小学教师“联姻”机制。

要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工作,首先每位数学教师要整体把握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都能胜任小学、中学的数学教学工作,打破中小学数学教师各自为政的格局,建立中小学教师“联姻”机制。

“联姻”机制是目前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最有效的策略,中小学校际之间可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时可以让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参加,共同学习,再由骨干教师对自己学校的数学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同样,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参加初中数学教师培训,再由骨干教师对自己学校的数学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使中小学数学教师都能整体系统把握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

2、加强交流,建立中小学教师“考核”机制

为了熟悉教材内容,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阅读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小学数学教师阅读初中数学教材;中小学数学教师加强研究和探讨,互相交流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摸清中小学数学脱节的知识点,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解读教材,在熟悉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重组、拓展等处理,使中小学数学教师对整个知识系统的衔接不断层。每学期进行一次中小学数学教师教材内容检测,并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与此同时,中小学数学老师们更应该经常走进彼此的课堂,感受不同的学习气氛,领悟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知识的融合、方法的统一。只有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统一了,才能使学生更自然地过渡。这样初中的数学教师做到了“瞻前”,小学数学教师同样也完成了“顾后”。

二、系统领会新课标精神,做好新课程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

为做好中小衔接工作,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掌握中小学教学内容的衔接点,准确把握中小学教学内容在呈现、教法、学法上的联系与区别,做好中小学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

1、新课标教材做好了“有理数”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衔接。

学生在小学里多以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教学为主,这些数都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进入初中后,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又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因此小学数学教材应尽可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渗透“有理数”的知识。如:测量温度,当气温在零度以上时,小学生能用所学的数表示其温度的高低,但当气温在零度以下时,就难以用所学的数表示了。再比如,测量一座山的海拔高度(以海平面为零界面),小学生能用所学的数就可以表示了,但测量海平面以下海水的深度时,又如何表示呢?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现有的苏教版教材已经引入了“负数”的概念,这说明中小学衔接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部门的关注,并且在教材的编排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强了中小学相关知识的渗透与衔接。

2、新课标教材加大了算术知识向代数知识过渡的力度。

小学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师要尽量多引导学生做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题目,自然而然地渗透代数式的概念。

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加大了算术法解题向用方程解题过渡的力度。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用算术方法与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多种类型的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不变,但它们的思维方法各异。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编排体系,一方面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另一方面要学生讲清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加强把实际中的数量关系改写成代数式的训练,这样对小学生逆向思维有好处,使较复杂的应用题化难为易,并且明白算理。如:解答“李师傅3/4小时做了6个零件,1小时能做多少个零件?做一个零件要多少小时?”一题两问,看起来很简单,有不少学生做起来也很迅速,但到答题时错误很多,搞不清谁是谁,不少学生答案正好相反,错误100%。究其原因,学生没有搞清数量关系,讲不出列式计算的道理。我们教学时,如果教师采用方程解题,不但数量关系明了,而且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算理,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如教学时:求1小时能做多少个零件,设:1小时能做x个零件,根据题意列方程:x×3/4=6,解方程得x=8;求做1个零件要多少小时,设:做1个零件要x小时,根据题意列方程:x×6=3/4,解方程得x=1/8;

三、完善九年义务教育的教育内涵,探索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

1、建议实行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

对于我们现在的“五四”、“六三”学制都是弊大于利,九年一贯制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第一、九年一贯制有利于教师把孩子放在一个较长时段的时间平台上来考察孩子并制定出利于孩子成长的有效的教育方案。也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更合理的调配利用,把初中和小学的优势互补,而且也克服了很多现存的学校教育中的缺陷。

第二、九年一贯制还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再明确区分中小学教师的界限,使得教师在免受更多的考试排队作为评比考察教师的唯一依据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于钻研教育教学,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同时更精心呵护孩子成长。有利于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更全面的人才。

九年一贯制的实行,如果再加上小班额的推进,会使我们的教育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在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很多学校基本上就是八年一贯制的学生培养模式。目前全球性的具有最人性化的华德福教育运动,也是八年一贯制。这种教育理念已经被西方许多国家公立教育借鉴,改善着西方公立教育的很多理念。九年一贯制的实行,有利于我国教育的向前发展

总之,就我们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办学模式,要想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值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但我认为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无界限的九年一贯制教育教学模式是必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