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课时知识点研究论文

时间:2022-06-01 10:13:00

导语:紧扣课时知识点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紧扣课时知识点研究论文

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为课堂素质教育的实施规范了方向。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课时教学目标的实施呢?笔者认为:在课时教学全过程中始终要做到紧扣课时知识点,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方向转变,使学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达到课时教学目标,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其基本做法是:

第一,要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新知、认识新知提供必要的材料。

所谓提供必要的材料就是指提供与新知有直接关系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如与“三角形面积计算”有直接关系的已有知识主要有三角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及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包括操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为此在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之前,就必须提供以上有关材料,让学生重温这些材料。

第二,要为学生运用有关材料探索新知进行思维提供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情趣和欲望。

所谓探索新知的思维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进行思维。如三角形面积计算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衔接点是:①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②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③两种图形的面积都可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为此,我们就可以在指导学生读该节教材的第一自然段和观察教材插图的同时引导学生操作,从中使学生得出插图中的三个不同三角形面积的大小,与直观认识三角形的底与高的乘积和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三个不同的三角形教具(学生拿出三个不同三角形纸片)问:谁能说出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因为这些三角形脱离了方格纸,虽然学生的思维一时会遇到障碍,解答会有困难,但是这会在学生脑海里产生知识悬念,从而能诱发学生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动机和欲望。紧接着教师可以发问:“想一想,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其面积呢?”这样就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索思维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提供了思维最近发展区,悬念被解,思维又可运转起来。

第三,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基础,引导学生运用旧知和经验进行探索新知,获取新知,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之中。

如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出示的三个实验的有关内容和插图,明确操作实验步骤和方法及要求。现以第一个实验为例,指导操作与方法是:首先用纸剪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此步先要指导学生明确剪的是什么三角形,弄懂“完全一样”是什么意思,掌握剪的方法(教师此时最好要演示,让学生观察)接着指导拼图形,让学生自己拼(此时教师对后进生要作具体指导),再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拼出的图形与教材中小华与小林拼的图形是不是一样,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小华拼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该图形以前学过没有?小林拼的图形又是什么图形、是不是以前学过的图形?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当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面积会计算时,及时引导学生读课本第32页最后一句话“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使学生得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然后让学生观察、操作(用重叠的方法),知道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等的,从而得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完成教材中的其余两个实验,其中第二个实验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难度较大,教师要边演示边指导如何用旋转手段的方法拼。

第四,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把身边的数学问题进行收集、整理,编写成诸如练习题来解答,可以使学生主动地沟通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在学生解答课本上练习“量出你的红领巾的底和高,算出它的面积”后,教师拿出一块长红布,说:“这块红布是我们班上几位少先队员,用节约下来的零用钱合买的准备制成红领巾,送给一年级新入队的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块红布最多可以做多少条红领巾?”此时全班同学跃跃欲试,兴趣盎然。他们拿出刻度尺和软皮尺,根据长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用刻度尺和软皮尺量出所需数据进行最合理的裁减。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构建了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了智力,“会学”的能力也就逐步得到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