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1-22 11:00:45
导语: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高校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职责,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近些年,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却也存在一些问题。社会变革转型期的一些负面影响同样影响了高校教师。部分高校教师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思想认识偏颇、教学敷衍、育人意识淡薄、言行失范、学术不端等行为。虽然这些师德失范行为不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主流,却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这些问题有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高校体制机制不健全、高校教师自身的原因。因此,必须从健全领导机构、构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体系等方面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教育部围绕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制定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意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要求深入贯彻实施。高校教师的师德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观念生成和变化,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民办高校同样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强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使高校教师永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鲜亮底色,切实履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
一、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阶段,内涵式发展对高等学校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新挑战。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师德师风,积累了一些典型经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部分高校教师出现了不适应新时展要求的情况。民办高校亦是如此。客观、全面地分析目前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新时代对高校教师师德的新要求,提出加强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改进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一)理想信念模糊,思想认识偏颇。指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为教师教书育人指明了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前提条件。当前,社会变革转型时期的问题对高校教师也产生了影响,个别高校教师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思想意识偏颇的问题,不能深切体会身为人民教师的荣誉感,不能充分认识教师肩负的重大使命、国家责任;不能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政治立场不坚定。个别高校教师在网络上、课堂上、公开讲座上信口开河,转发、传播政治性错误言论,对社会问题发表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对学生造成误导,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反作用。还有少数高校教师不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关心时事和社会事务。鉴于此,新时代民办高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让高校教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践行者。(二)教学敷衍,育人意识淡薄。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高校教师要贯彻讲话精神,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坚持以育人为本,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目前,个别高校教师缺乏责任意识,只注重完成课堂基本教学,对学生的思想状态一无所知;对学生要求低,对旷课、迟到、早退、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听之任之,熟视无睹,导致教学效果差。还有个别高校教师不能严格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律意识差,不注重个人仪表,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育人效果差。这些问题都是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必须补齐的短板。(三)言行失范,学术不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高校教师应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胸怀教育梦想,保持教育定力,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然而,在市场经济多元化背景下,少数高校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不注重个人修养,不自尊自爱,不注意个人言行。有些教师在招生、考试、职称评聘、推优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其言行严重背离高校教师师德规范,损害教师形象。还有一些教师功利化倾向明显,轻教学重学术,将时间花在课题申报、成果申报、写论文、发论文等有利于个人职称晋升的学术研究上,个别教师甚至急功近利,为了更快地取得研究成果,滥用学术资源,抄袭、剽窃、篡改他人研究成果。诸如此类的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不利于高校良好师德师风的建设。
二、问题的成因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也有学校体制机制不合理带来的影响,更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一)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互通互融的大环境促使高校不断吸收国内外知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经验,拓宽了高校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提升了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但一些不良现象同样影响了高校教师,导致部分教师理想信念模糊、思想认识出现偏颇等。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找到切入点,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出现混乱的局面。(二)体制机制不健全。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意见,各高校响应国家政策,也纷纷制定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等。但部分高校文件出台后的推动实施力度不够,有些制度文件仅停留于书面,并没有贯彻落实。还有一部分高校制定的师德师风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针对性不足,制度内容笼统模糊,建设机制落后。不健全的体制机制,严重影响了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三)高校教师缺乏主动性。部分高校教师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缺乏深刻认识,未将师德修养自觉纳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未将师德规范转化为持久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个别教师师德师风底线意识不强,对师德师风负面问题警戒性不足,对自己的职业认识出现了偏差,不能自觉捍卫职业尊严。有些高校教师虽然意识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性,意识到教师个人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但在各方面压力下,当自身利益和教师道德行为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时,仍会以自身利益为主,把教师道德规范搁置一旁。可见,教师自身提高师德水平的主动性不足,是导致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对策与措施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各方面的相互配合。近年来,山东华宇工学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一)健全领导机构。学校层面,成立师德建设委员会,全面统筹学校师德建设与监督工作,负责师德建设的总体部署、政策制定、理论学习、教育宣传、检查评价、违规违纪查处等工作。学校执行校长担任师德建设委员会主任,分管教学、科研、人事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主任,成员由人事处、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科研处、工会、学生工作处等部门及各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二级单位层面,成立师德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各二级单位师德建设日常工作,落实师德建设实施细则。师德建设工作小组由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员为各二级单位副职、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二)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五力合一”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即实施教师入职师德承诺,构建民办高校师德师风水平提升的内驱力。强化师德教育培训,构建民办高校师德师风水平提升的推动力;深化师德教育交流,构建民办高校师德师风水平提升的凝聚力;创新师德评价,构建民办高校师德师风水平提升的互助力;落实师德考核,构建民办高校师德师风水平提升的监督力。1.实施教师入职师德承诺高校教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这一性质决定其必须扮演知识传授者、道德示范者、服务管理者等多种角色,也必须成为师生、生生之间关系的协调者。这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拥有过硬的本领和高尚的道德。高校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准入机制,坚决把好入口关。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德行考察,将师德作为教师选聘的第一标准。实行师德承诺机制,引导教师遵守师德要求,明确师德底线,签署教师师德承诺书,向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公开做出师德承诺,自觉践行高校教师师德规范。2.强化师德教育培训首先,加强师德师风理论学习。高校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学生高尚品格形成的引路人,是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孕育的引路人;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有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加强理论学习,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基本立场来加强理想信念,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师德师风理论水平。以理论学习为引领,引导广大高校教师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认识,养成师德自律习惯,自觉抵制各类不良思想,遏制不良思想在学生中的传播。其次,将师德教育贯穿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对新入职教师开设师德教育专题,举行入职宣誓仪式,增强“德高为师,行为世范”的责任感。在优秀教师团队中培养种子教师、专业带头人、学科领军人物,将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建立进校宣讲制度,邀请师德建设专家、高校师德重大典型人物、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走进课堂,用他们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最后,加强师德师风实践教育。按照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双实双强”应用型人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要走出课堂和实验室,走进社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为国家、社会服务。每年选派教师参与调查研究、学习考察、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入市场和企业一线,通过调研和技术服务等方式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和技术难题,把握市场需求动态变化,将企业技术难题作为课题进行立项研究,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教师在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厚植教育情怀。3.深化师德教育交流建立师德教育谈话交流机制。各二级单位负责人每月与教师沟通交流,一对一谈话,每学期谈话交流不低于二级单位总人数的15%,通过谈话了解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掌握教师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用爱心温暖教师,用信念坚定教师,让教师体会到职业神圣感、光荣感,以职业为荣、以职业为乐。建立师德教育诫勉谈话机制。对师德师风有不良倾向的教师,实行师德师风风险重点防范监控,诫勉谈话,帮助其及时发现问题,并跟踪观察。对诫勉谈话之后有所改进、表现较好的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无明显转变的教师,进行二轮、三轮等多轮谈话。年度内因师德师风不良谈话警示达3次的教师,待岗整顿,并在本年度评优树先、职称晋升、职务晋升等方面“一票否决”。4.创新师德评价建立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自我评价机制。立足于教师日常行为,设计教师自我评价调查问卷,准确把握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的现状,找到存在的问题,诊断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质量、科学研究的水平和社会服务的效益。建立教师职业道德指标评价体系。依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采用360度评价法,科学评价教师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活动中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行为、专业效果等,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5.落实师德考核坚持师德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相结合。教师以《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行为指导,如有违反,实施“一票否决”。将师德考核贯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全过程。设置考核标准,对师德表现突出的,通过组织师德标兵、先进个人、最美教师(辅导员)、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评选活动,予以表扬、表彰和奖励,列入师德正面行为清单,与职称晋升、职务晋升、岗位聘用等挂钩。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及时劝诫并督促整改;对师德失范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实施“一票否决”,取消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对涉嫌违法犯罪的教师,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列入师德负面行为清单,与教师评优树先、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工资晋级等挂钩。将教师师德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个人档案。
四、结语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要常抓不懈。民办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定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的复杂性,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教师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使育人工作更有温度、人才培养更有厚度、立德树人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EB/OL].(2014-10-09)[2020-09-28].
[2]梁冰倩.新时代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20(4).
[3]田爱丽.大学之道明德至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刘勤.地方高校师德建设的成效、困境与提升策略研究:以G高校为例[J].黑龙江教育,2020(5).
[5]张钊.新时期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0).
作者:董娟 单位:山东华宇工学院
- 上一篇:高校法学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 下一篇:新工科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