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德教育问题与对策探究

时间:2022-07-10 03:39:46

导语:高职院校师德教育问题与对策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师德教育问题与对策探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高职院校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教育事业的决策部署,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更加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总体来看,现阶段高职教育在师德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教育效果未完全达到教育目标。高职毕业生在诚信、敬业、忠诚度等方面屡屡出现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的研究,阐述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师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师德培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德教育;队伍建设

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直接动力,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途径。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教师的师德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可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能够在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价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素养,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师德,真正地承担好教书育人的重任,用严谨的教学态度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因素较多,例如:办学定位、生源质量、学术成果以及学校声誉、教师资源等方面,其中对高职院校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教师资源,教师职业素养与道德情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动力和基本保障,只有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才能够吸引更多学生投身到高职院校的怀抱[1]。但是职业的提升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是一个长年积累的过程,它需要经过全面、系统的学习及积累才能够形成,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地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从而为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二)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曾指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具备“四有”,即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优秀的专业素养、有仁爱精神,高职院校教师承担着现代职业教育的重任,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我们必须要加大对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2]。(三)师德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求。师德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教育事业建设的成败。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刚刚进入到高职院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大多对本专业的了解较少,社会观念也没有完全形成,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高职院校教师的影响,这样一来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充当着学生人生道路领路人的角色。只有教师本身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够完成培养学生职业理想和道德情操的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开展师德建设,不断地提升教师的综合水平和思想道德觉悟,进而实现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二、当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在师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师德教育的建设力度不够,没有完善相关的培养渠道。从目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师德教育总体情况看,教师师德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培养渠道。部分学校还存在“轻师德、重技能”的思想;实际工作中,学校也热衷于开展专业研讨会、教学方法交流会、科研能力培训班、信息化教学培训班等活动,旨在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教师师德建设的针对性较弱,这不仅无法帮助提升教师的道德水平,而且还很有可能助长高职院校教师轻师德、重技能的思想,导致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3]。(二)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政治觉悟不是很高。从高职院校师德教育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问题,例如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政治觉悟性不高,他们认为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已经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只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就可以实现教学目标,但忽视了师德在高职院校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一言一行都会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只有教师坚定自己的内心,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与思想觉悟,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在以后的专业生涯中可以严格要求自己[4]。(三)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没有过多的延伸,这正是教师缺乏进取精神的直接表现,甚至很多教师奉行过一天算一天的可怕思想,根本不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对专业技能培养与教学方式改进,更不用说对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教师会将教学任务当作自己的兼职,通过给学生补课来收取“兼职费用”,这不仅是对学生不负责,更是对自己不负责,这种挂着教师名号收取钱财的行为根本就是道德素养缺失的表现,同时也是师德建设的漏洞。(四)高职院校教师将职业道德教育停留在表面。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讲授课程理论,学生也处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状态,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对本专业的学习失去兴趣,也会造成学生职业道德的缺失,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再加上道德素质本就不高,在教学时表现出不专业性,对职业道德教育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这样一来就会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地对职业道德能力形成专业的认识,造成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各大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大对师德教育的建设力度,通过师德教学来帮助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从而实现优化教学效果[5]。

三、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制定师德培养方案,丰富师德培养形式。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各大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的基本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出适合本校发展的新教师师德培养方案,在新教师和老教师之间建立起互动平台,并通过广播、虚拟平台等形式来开展师德论坛,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来帮助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另外各大高职院校也应当定期开展关于师德教育的讲座,定期对教师进行政治学习,不断地强化教师的爱党爱国精神,培养教师的职业责任心以及对学生的内心,让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并掌握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从而更加全面地对职业教育进行解读,并将其贯穿到教学过程中来,进而完成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目标。(二)健全师德建设考核评价制度。制度的约束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同时制度条款的修订也可以充分地体现出学校的重视程度,这样一来可以提升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视。同时,各大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师评价制度修订的时候也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各大高职院校在引入新教师的时候,要将对师德的考核放在第一位,师德考核通过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考核[6]。同时各大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也应当尽可能的全面,在考察的过程中可以设定一定的情景模式来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考察;高职院校也应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师德考核标准,并设定科学的评价内容,设定合理的评价范围,保证师德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不能仅仅让教师评价制度停留在表面,反馈的结构也应当及时反馈,便于快速采取补救措施。(三)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引导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养。高职院校师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地去追求自我修养,让师德建设可以成为个人的精神财富和个人信念,这样师德教育的效果才会大幅度提升[7]。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道德准则,只有当它被个人自身追求,并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它才可以真正地转化为个人的信念,并真正地转化为个人的精神财富。”因此师德教育不能仅靠单纯的理论培养和制度规范就可以形成,理论知识学习的监督制度只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若离开了教师的自我修养,那么师德教育工作就很难进行下去。要知道,教师的职业性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它更加强调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思想素质,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在开展师德教育的时候应当从思想层面来对教师的思想进行强化,不断地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帮助教师修身养性。高职院校教师也应当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教,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用高尚的情操来帮助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进而帮助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四、结语

近些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培养了大量技能人才,但在发展过程中师德建设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师德教育工作十分迫切。为了解决师德教育问题,我们要坚持贯彻落实国家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基本方略,健全师德教育体系,加强教师个人品质提升,严格高职院校教师选用标准,从多方面全面提升教师道德素质水平。总之,高职院校师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探索下,必将取得长足进步,并最终实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权.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84-186.

[2]倪新.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01):75-76.

[3]周敏.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29-30.

[4]唐奕扬,胡彦,唐建勋.试论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34-35.

[5]崔红丽.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刍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05):34-35.

[6]梁其军.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02):36-37.

[7]黄顺锋,陈宏武,祁艳清.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1):22-23.

作者:李亚彬 单位: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