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研究

时间:2022-07-10 03:33:04

导语: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研究

摘要:当前加强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关系到高校教育工作全局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对此需要有整体性的思考。因此,本文以法治思维为视角,从学生、思政教师和学校三个维度结合调查问卷来分析讨论新时代赋予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和新挑战。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现状;挑战

一、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治理的现状

就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现状而言,总体情况良好,但与社会的期望值还有些差距。通过研究发现,师德师风失范的行为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往往被社会舆论“放大”,从而使教师受到不公正评价,对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治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部分将从学生、思政教师和学校三个维度结合调查问卷来分析讨论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治理的现状[1]。(一)学生。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现在面临的是00后为主的学生,他们更强调自我意识和自我权利,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公立院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贫富差距比较大。一部分家庭条件较优越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治能力相对薄弱,但其思维非常活跃,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特别重视维护自身的权利,而忽视相应的义务注1。另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学校中容易产生自卑情绪,遇事多隐忍,不敢维护自身的权利,久而久之遇事时会产生片面、偏激的情绪。”[1]比如,在调查“如果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论欠妥,你会怎么做?”时,其中有10.1%的学生会“发朋友圈,说说等,在社交平台调侃娱乐”。有16%的民办高校思政教师表示“曾经未经允许被学生拍照或者录视频放至社交平台”。通过走访调查得知,除了以上民办高校学生的特殊性以外,目前思政教师中,青年教师居多,学生会觉得青年教师不比他们年长多少,没有资格教育和批评他们,从而可能会出现与教师对立的现象,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即是通过网络宣泄自己的不满。不仅如此,学生宣泄不满的方式还有“充分”利用评教的机会,如在调查“曾经在给思政教师评教过程中是如何操作的?”时,其中有38%的学生在评教过程中是“一个以上选项机选”。结合调查问卷,再结合对民办高校思政教师的访谈了解到,绝大多数教师都有被“恶意评教”的经历[2]。(二)教师。虽然根据相关规定,高校可以聘请兼职教师,但是调查了解到:在一些民办高校的思政教师大量聘请兼职教师的情况下,本校专职教师利用没课的时候到他校担任兼职教师。究其原因,大多是到外校兼职课时费更高的缘故,从而造成了本校聘请大量的兼职教师,而为数不多的专职教师又被聘请到其他学校当兼职教师的恶性循环。还有部分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发展副业[3],将精力主要放副业上,而将教学放在了次要地位。在调查“您所在高校,思政教师角色更像什么?”71%的教师认为更像公司职员。可见,很多教师把这份神圣的职业视为一份普通的职业,当做谋生手段,甚至把教书育人当成了副业,缺乏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功利主义的科研趋向使得学术领域频发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民办高校教师所享受的工资待遇与职称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职称评定中科研、论文是硬性条件,“民办高校”加“思政教师”这双重身份在核心期刊的发表中困难重重,这使得部分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在晋升职称过程中急功近利,没有恪守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滋生和助长了的不良风气,丧失了高校教师应有的学术精神。更有学者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服务可能会导致一些高校和教师唯利是图,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的倾向。(三)学校。目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思政教师的配比远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1:350的比例。虽然教育法令明确规定学校的性质是非营利和公益的,但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条件也决定了民办高校不可能完全是公益事业。而思政课很难做到民办高校看中的“校企合作”,这也决定了民办高校不可能对思政课和教师提高重视。有一些民办高校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由此导致办学不规范,比较突出的现象是不注重思政课,思政教师队伍不稳定。民办高校在某些方面为了刻意凸显其“服务学生”的宗旨,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更倾向于学生。在走访调查时发现,因学生没有按照试卷要求将答案填写到答题纸上而被打了零分。这件事最终上升到“师德师风”的高度,学校相关部门认为阅卷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最终该教师被处以三级教学事故。此案例中,学校并未站在教师的角度给予事件最好的处理方式,甚至上升到师德师风高度对教师予以处罚,而无任何辩解的空间。

二、新时代赋予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挑战

作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要阵地,高校面临着巨大挑战,尤其是对于肩负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的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其师风师德建设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面临着新挑战。(一)学生。当前,普法宣传已经进行到从宣传法律到普通民众掌握法律知识的关键环节。大学生作为普法的重要对象,其法治思维却较欠缺,给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带来了新挑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第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法律的途径有限,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人比较少。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系统的法治教育,刚上大学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民办高校普遍只开设了《思想》课,且只有一章节是在讲解法律基础,呈现出强烈的政治化、集体化和理论化倾向。在调查“您获取法治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时,54%的学生回答的是靠“学校教育,如《思修》课”。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除了这有限的学习法律的途径以外,自身很少主动去学习法律知识[4]。第二,大学生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强调自我意识自我权利。在民办高校,虽然更多的是靠《思修》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讲,但是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很高,尤其是维权意识,但很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法律意识的提高并非是由于真正掌握了法律中的核心,即权利与义务,而掌握的仅仅是自己享受哪些权利。虽然民办高校与学生之间存在学校依法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的“隶属型”的行政法律关系。但是民办高校的学生更倾向将自己与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关系看作一种“平权型”的服务合同民事法律关系,认为自己花了更高的学费,对学校和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关注自己手中的权利,却忽视了师生之间也有行政法上的隶属关系。随着自媒体的普及,有时一个教学上的疏忽,被学生上传至社交平台,很容易上升为一轮“师德师风”的探讨。但学生却没意识到其行为可能是侵犯他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二)教师。民办高校思政教师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界一个特色的社会群体,能否真正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法治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其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间接地推动和制约师德师风建设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但是,民办高校思政教师的法治思维还比较缺失,主要体现为:第一,在处理与学生关系时,法律意识薄弱。民办高校思政教师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法律对其要求很高,赋予其权利义务很明确,例如,教师既有学生管理权,也有保护学生权益义务。如何合理处理师生关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教师面临的问题之一。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教师不管理是失职。但是,教师“不敢管”的现象比较普遍,除了学生权利被过度解释的原因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不了解管教学生的相关法理和法律知识。第二,在处理与学校关系时,维权意识薄弱。民办与公办高校思政教师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成为弱势群体,很多合法的权益没有得到真正保障。由于民办高校较多地采用了企业管理模式,因而民办高校教师往往倾向于将自己定位为高校雇用的员工,缺乏主人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加之,民办高校思政教师的法律救济意识淡薄,习惯人治而不是法治,当自身权益收到侵犯时,一般也是以忍气吞声、息事宁人的态度不了了之。(三)学校。第一,缺乏师德师风管理机制。民办高校思政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5],这使得大多数民办高校思政教师缺乏专门的师德师风的培养,再加上大多数民办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师德师风管理机制,使暴露出的师德师风问题无从解决。“比如简单地让学生选择教师,给教师评教打分,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依据。”这种简单量化的管理会使得一些严守师德规范、严格要求学生的教师得不到肯定,从根本上扭曲了管理的本质[6]。第二,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从大学生法治意识到培养模式都存在问题。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在思想上存在误区:认为民办高校应该更倾向于公司管理模式,因而管理者在管理思路上,忽视甚至排斥普通教师的参与,缺乏法治思维,管理者成为权力中心,教师成为服从者,权利难以得到保障。民办高校对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工作还不够到位注2,法律人才队伍缺失,普法课程主要是由承担两课的思政教师讲授,虽然民办高校的思政教师普遍是法学硕士毕业,但绝大多数无法律相关的学科背景,在讲解时无法从法律专业的角度给学生深刻讲解,当然,也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学法的积极性。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时代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缺乏法治思维,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基于法治思维推动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从根本上消除误区,让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明白,师德师风的法治规范并非仅仅强调教师的义务,与其一样重要的还有教师的权利。

参考文献:

[1]史娟,等.依法治国视野下民办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调查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7(8):64-67.

[2]田爱丽.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0-12.

[3]石淑翠.青岛地区民办高校教师激励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论文,2016.

[4]王鑫颖.民办高校教师法律地位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35-36.

[B]马焕.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15):56+93.

[C]高启明.管理缺失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影响及对策解析[J].教育探索,2015(1):84-87.

作者:王丹 王钧禾 单位: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2.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