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养成师德思想内涵分析
时间:2022-04-22 10:59:40
导语:道德养成师德思想内涵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时代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师德体系。从心理学视角,将师德分为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意志及师德行为四个维度,并进行详细阐述,为当前师德建设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新时代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建设,《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全面推进师德养成教育,将师德养成视为提高教师整体质量和综合素质的首要任务。师德指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道德形式,它遵循道德发展的规律。从心理学视角看,道德养成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及道德行为四种心理过程,因此,师德的发展也离不开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意志及师德行为。本文即从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意志及师德行为入手,详细阐述新时代师德思想内涵,为当前师德养成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师德认知
师德认知即我们如何看待教师这个职业,是对教师职业规范及教师价值的认识。它是师德养成的基础和前提。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就是帮助学生传递知识、传授技能和解答疑惑。那么,在新时代背景下,师德要求有没有变化呢?人们对教师的期待又有哪些不同呢?首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从古至今,教书育人都是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师不仅仅是经师,更是人师。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书和育人二者都不可或缺。其次,言传身教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会忽视自己的体态语言,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交流时内容的影响占7%,语气和态度占38%,关系占55%,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应注意讲课内容,也应当注意授课的态度、语气等,同时也应当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合乎规范,要慎其言,更要慎其行。再次,关注社会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社会在加速发展和变化,知识的更新和迭代也越来越快,一方面,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只囿于书本或以往经验,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另一方面,教师如果只注重知识本身,不思考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已经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应主动走出去,在钻研理论知识的同时,多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动态,努力将所学和社会应用结合起来,一方面让知识发挥效用,为社会造福;同时丰富备课材料,让课堂更生动;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快成长。最后,学术诚信是教师道德底线。做科研是教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学校也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做研究。教师在做研究时,可以有一定自由度,但不应违背学术规范,杜绝弄虚造价等不诚信行为,应戒骄戒躁,不能贪图眼前利益,将诚信时刻记在心间,用自己的真才实学,造福社会。
2师德情感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如果对教师这份职业的认识只停留在认知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情感具有更强的驱力作用。如果将情感因素注入教师工作中,更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幸福感。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使命,只有怀揣着高度的热忱才可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师德情感分为三个维度:信念与情操,知识,学生。第一,信念和情操。教师这个工作是平凡的,但却关系着祖国下一代的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未来,只有发自内心喜欢这个岗位,将其作为自己毕生的努力方向,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教师虽然清苦,但看着学生的成长,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只有内心真正认同,愿意为其奉献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坚定此信念,才能更好完成教育下一代的使命。第二,知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本职任务。知识的储备水平也是衡量教师专业性的重要标准。有人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知识是无止境的,教师应有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尽己所能地充实自己的储备,才有可能备好课,上好课,受到学生喜欢。第三,学生。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主体,学生也是教学活动主体,为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关心爱护学生。只有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才可能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讲的就是学生会按老师期待的方向发展,如果教师相信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学生就会真的成才。
3师德意志
意志是指克服困难,努力完成目标的心理过程。那么,师德意志即克服困难,抵制诱惑,努力做一名好老师的心理过程。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面临着很多挑战,如现在的学生没以前好教了,“00后”“10后”的学生不好懂;知识的更新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各种线上课程也鳞次栉比,教师备课、上课的难度都在提升;现在的技术发展很快,各种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变革层出不穷。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增强意志:首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灯塔,指引着教师前进的方向。教师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认同,深入学习,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的本职任务是教书育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诱惑,思想上都不能动摇,要从国家建设、学生成长大局出发,拨开迷雾,奋力前行。其次,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已经是社会共识,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在社会快速变化的大背景下,更应该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扩充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教学方法,时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专注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己,保持专业的成长,做好学生的榜样,做学生满意的好教师。最后,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作为一名教师,更离不开创新。教育的对象在变,“00后”、“10后”作为网络的原住民,和任何一代比,他们生活和网络结合的更紧密;教学的内容在变,知识在快速的更新和迭代;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也在变,翻转课堂、雨课堂、云教育等早已不是什么新词。因此,教师必须克服惰性,挑战自我,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打造金课。
4师德行为
师德养成的最终目的是塑造师德行为,将内化的师德外显于行为,是教书育人的落脚点。教师是学生的灯塔,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学生品格的引路人、知识的引路人、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的引路人。首先,品格的引路人。学生的身心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上接第273页)主义接班人”。“德”放在第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关注学生人格的成长和塑造,通过言传身教、榜样示范等各种教育方法手段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品格。其次,知识的引路人。教师是知识的继承者、传递者,知识是无限的,教师不仅仅应该教会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同时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努力引导学生善学、乐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爱上学习。再次,思维的引路人。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开拓学生思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最后,奉献的引路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人才。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真正站起来,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坚定地爱国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掌握过硬本领,为国家建设增砖添瓦。
师德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师德认知是基础,师德情感是动力,师德意志是桥梁,师德行为是最终目的。师德的发展不一定遵从“知、情、意、行”这四个步骤,它可以从“情”开始,也可以从“意”开始,甚至可以跳过前三步从“行”开始,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意志和师德行为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新时代师德思想具有深厚的内涵,从道德养成的视角看,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提高师德认知,培养师德情感,磨砺师德意志,争取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修炼”师德?[J].中国教师,2019(5):58.
[2]夏文斌.引导教师做“四有”好老师[J].中国高等教育,2019(Z3):76.
[3]闾彬.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师德?[J].中国德育,2019,243(3):8.
[4]李冰清.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内涵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11):74-75.
[5]孔兵兵.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多维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33):52-53.
作者:陈晓乐 张禄林 陈晓娜 单位:1.邢台学院 2.邢台技师学院 3.平乡县县直第一小学
- 上一篇: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原因与实践路径
- 下一篇:组织人事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精品范文
1道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