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

时间:2022-07-09 03:38:11

导语: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2019年3月18日,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教师的核心素质。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师德建设实践性不足、师德建设长效建设机制不健全、高校教师师德水平不均衡等问题。

一、对师德建设的重视和倾斜力度不够。建设一流大学、提高社会影响、拓展生源、提升排位等成为一些高校追求的最高目标。对于师德建设虽然在会议和文件上强调其重要性,但实际操作中,师德摆在了次要和辅助的位置。虽然开展了很多师德教育活动,但是由于在师德培训的资金投入、政策倾斜等方面,都无法同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相比较。在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教师的道德素养、政治觉悟和心理素质需要得到重视。

二、实践性不足。国内各高等院校虽然都有师德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但对于院校内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部署任务多于指导检查,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下属各学院部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待提高。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实践力度、覆盖面、教育效果等方面也存在迟滞现象,表象性部署任务和口头号召多于行动实践。

三、长效机制有待完善。一是责任单位不明确。虽然各高校都有负责部门和领导机制,但负责牵头的部门不尽相同,师德建设统筹领导力度和重点也各有差异。二是师德教育体系不完善。在师德教育上,针对全体教师群体开展的少,采用传达文件、宣讲、讲座、培训等开展的多,师德教育内容比较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三是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高校对师德先进典型的鼓励多在精神层面,缺乏激励性,考核指标不完整、随意性较大,多以定性为主,没有完整的定量考评体系,缺乏长期稳定的建设机制,事实上的重师能、轻师德现象普遍存在。

四、个体师德参差不齐和扭曲的评价机制并存。目前,某些高校教师论文造假、学术不端等事件,在某种程度上给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部分教师缺乏理想信念,追逐荣誉利益,有些在课堂上和公共场合随意散布错误观点和宣泄负面情绪,有些仅把教师当作职业和谋生手段,不思进取,对教学缺乏深入研究的激情,个别教师利欲熏心,急功近利,学术浮躁。某些青年教师认为只要能发论文,能出课题成果,

上课质量好不好无所谓。除个体师德问题外,高校现有的评价体系和学制设计是导致整体轻慢教学的根源,凭论文晋级在高校基本是惯例,而不少学校对教师科研指标越定越高,尤其在重点高校,不仅对刊物发表的要求更高,并且普遍存在负向考核。这意味着如果未能完成指标,考评、奖金都会受影响,迫使教师只能努力朝“论文派”方向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全面提升高校师德教育力度。建议教育部门根据《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完善高校师德规范考评系统,出台师德专业素养标准及核心指标体系,完善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工作,探索建立教师师德荣誉等级制度等,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建好用好“师德档案”,详细记录教师任职期间的师德表现,从把好教师入口、加强教育培训、完善考核评价、强化党的领导、用好问责机制等五方面着力,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培育高尚师德,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二、提高师德建设的实践性。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制定高校师德建设的上下联动、检查指导、理论探讨、实践评价等体系。明确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是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院系行政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师德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对于高校部门和责任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师德建设推广的行为应予以问责,进一步强化不抓师德建设就是失职的意识。对高校当前的师德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反思,实现反思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改进师德建设实践,推动师德建设向基层延伸、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在高校广泛开展师德建设比学赶超、榜样教育、师德养成探讨等氛围。

三、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教育部应对高校师德建设领导机构进行规范,统一师德建设的牵头部门和任务要求,并对牵头部门制定考核指标。统一高校师德建设标准和师德教育内容,建立分类评价体系。通过各级平台对高校教师进行师德建设助推和培养,开展贴近师德建设实践、贴近自身实际、贴近自我发展需求的多样化的教研活动。把德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完善考核办法,健全长效机制,将师德考核贯穿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或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各种荣誉评选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不合格“一票否决”。

四、完善弘扬教师主体价值的职业师德评价体系。教师职业师德考量标准包括诸多方面,教师最大的师德是把课上好。其中就包括精心备课、课堂教风、学生关怀,以及对学生正能量传输等。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高校教师教学师德养成的引导和考核。在高校开展针对教师职业师德的培训或轮训,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注水式教学、赏析式教学、推销式教学、海吹式教学等不良风气进行治理,建议恢复和完善教研活动。另一方面,纠正错误的高校论文负向考核和所谓“科研GDP”评价指标。教育部的学科评估表填报内容中对于论文、奖项、人才计划等填报要求过重首先就应予修改。国家多部委文件,在全国教育机构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但是否在高校落实,是否会产生新的变异,必须要形成一个强力监督和巡查机制。要在高校广泛推广“四个回归”,即回归教学、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扭转高等教育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使高校评价体系回归正途,回归教育本质。

作者:钱伟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