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论文

时间:2022-06-04 09:22:46

导语: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论文

为加快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自2013年起,广西启动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全科师范生毕业后将直接深入乡村小学开展教学工作。由于乡村相对城市工作生活条件更加艰苦,因此,如何对师专的广大全科师范生有效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一、四大主题活动贯穿师德养成教育主旋律

作为广西首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试点院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我们坚持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启动“小学全科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工程”,通过开展师德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和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邀请全国模范教师、最美乡村教师到校讲学等活动,开展四大主题活动,对全科师范生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理念。1.“追忆红色历史弘扬桂师精神”主题活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从创办开始就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艰苦奋斗,把桂师办成了坚持抗日、坚持民主进步的革命学校,培育了一大批革命干部,成为当时全国对革命贡献较大的四所著名师范之一,被誉为“桂北革命的摇篮”。我们依托桂师红色历史,用“红色”打好小学全科师范生定向培养的师德底色,构建了立体化红色文化体系,搭建红色传统实践教学平台:为传承桂师红色文化,追寻桂师先烈足迹,发扬桂师红色革命精神,我们陆续开展了“永远跟党走,追寻桂师红色足迹”“桂师红色寻访”等系列活动,深入桂北十多个县寻找先烈足迹,收集文献资料,广泛开展校史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通过出版桂师烈士文献,悬挂红色老照片,建设红色文化墙、红色桂师网站以及桂师精神进课堂等形式,使小学全科师范生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使“红色桂师”成为每一个小学全科师范生不能忘却的记忆。目的是让学生们沿着桂师红色文化的足迹,秉承以德立校、以艺兴学的办学理念,传承勤学慎思、明德笃行的校训,为小学全科师范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2.“筑牢理想信念坚持立德树人”主题活动在党的精神指引下,我们系统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大家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旗领航工程”为龙头,围绕学业教育、心理健康、实践教育等方面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班团活动上帮助学生把个人命运和党的命运、国家前途紧密结合,引导教育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不负社会的使命与担当,在生动的教育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扎根农村小学写好人生华章。曾说:“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体会,这样的大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工党员加强与小学全科师范生班级的联系,关注小学全科师范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班风、学风建设等,教工党员开展了“四个一”活动,给小学全科师范生讲述一次学校的红色历史、上一堂党课、开设一次主题讲坛、参观一次红色革命教育实践基地,通过缅怀历史,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引领广大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向革命先辈学习,从思想上严于律己,走好成才之路。党员教师还利用学科专业优势,把革命文化的新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进行结合,组织学生在“三月三”举办“桂北红色文化与民族才艺秀”。学校有很多壮、瑶、侗、苗、回等少数民族的小学全科师范生,活动紧紧围绕学校红色文化与民族性、地方性相结合的特点,将浓郁的民族感情色彩和红色教育潜移默化地沁润到学生的思想里,通过艺术形式将革命先辈们为了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艰苦历程生动地展现在舞台上,进一步加强了小学全科师范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3.“聆听师德模范故事,发挥导师榜样引领”主题活动开发校本资源,利用师德教育陈列馆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篇,用身边的榜样引导师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桂师教育名人的教育理念、名言或生活事迹及师德模范教师的故事,承载着师德为先的育人理念。邀请全国模范教师、龙胜县江柳村小学余启贵老师到校为小学全科师范生作《“四有”好老师》专题讲座;邀请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范徽丽园长作了《一个教师的成长故事》的专题讲座等,通过系列讲座和主题活动,分享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的鲜活案例,形象诠释师德内涵,激发同学们立志做一名扎根乡村教育“四有”好教师的信心和决心。党员导师深入到小学全科师范生班级团支部,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倾听小学全科师范生的心声,了解班情民意,体味学生疾苦,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锤炼自身作风,发挥导师榜样引领作用。导师在班级举行师德师风承诺签字仪式,强化师德师风,规范言行标准,以身作则;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困难学生结对,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并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特长、民族习惯等因素确定联系对象;通过优秀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党员导师带头示范“精彩公开课”,开展“把讲台站稳让学生满意”等活动,指导党员导师将师德养成活动融入专业指导、科研辅导、就业指导等工作。党员导师在系列活动中主动作为,勇于担当,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力量带动和影响小学全科师范生。4.“师德培养进课堂,立德树人在校园”主题研究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按照小学全科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总目标,将师范生的师德培养落实到人才培养的第一课堂,优化课程设置,将师德教育渗透专业课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各学科教学论、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与少先队工作、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等课程教学中。使学生的师德素养提升建立在完善的教师职业认知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觉,形成更加优秀的校风、学风。小学全科师范生开设的课程具备塑造人格、培养技能、传授知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为核心,从小学全科师范生和学科特点出发,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通过举行“课程思政”比赛等活动,重点考查教师合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解决“课程思政”中的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文化熏陶,我们要以党的精神指引桂师文化的创新,推进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传承创新桂师80年来形成的书香文脉,形成更加优秀的校风、学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觉。主要通过教师节系列活动、师德经典电影巡展、师德征文比赛、师德主题演讲、教书育人校园情景剧、教师礼仪活动月、优秀教师交流报告会等形式,参观师德教育陈列馆等,按照师德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系列活动。通过设置活动主题,营造情境,搭建平台,形成具有教师教育文化特色的601育人氛围和环境,引导和鼓励全科师范生积极参与,通过全科师范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内化和提升道德品质。

二、搭建五平台构筑师德教育主阵地

对小学全科师范生教育坚持把师德摆在首位。遵循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研究为基、发展为本的基本要求,倡导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搭建五个平台构筑师德教育主阵地。一是桂师红色文化展览。作为广西高等教育创优计划2016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工程项目“传承桂师烈士精神立体化系列校园文化实践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桂师红色文化”展览已经成为学校全科师范生稳定的思政课教学第二课堂。依托桂师红色文化,构建了立体化红色校园文化体系,搭建红色传统实践教学平台,广泛开展校史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以先辈们在桂北革命的事迹,教育学生扎根桂北乡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他们具有高尚师德,热爱乡村小学教育事业,对乡村教育有强烈教育信念力,具有求实、合作、坚韧、奉献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和为社会服务的精神。二是建立师德教育陈列馆。利用项目经费,投入24万,采购3D投影设备、全息投影设备、互动翻书系统、3D虚拟现实展馆、展示机、陈列柜等设备,设立师德教育陈列馆,师德教育陈列馆用实物与图片形式直观展示师德教育资源,使师德教育资源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永久地进驻校园。展厅共分为五个部分:序篇、“万世师表、教育先贤”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篇、“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篇、“展示成果、弘扬正气”篇,展厅各个部分主题鲜明,弘扬师德精髓、汲取榜样力量具有深刻的传承和发展意义,不仅是展现古近代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及师德楷模事迹、中国教育发展史的浓缩,更是传承经典、诠释与学习师德的重要载体。师德体验馆的建设有利于学校积淀浓厚的校园文化、提高教师的教育使命感、培养学生弘扬师德师风的自觉性,更有益于学校不断创新办学模式,以优良的治学理念、人文精神跟随中国教育发展的步伐。通过向全科师范生参观者呈现中国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名言或生活事迹及师德模范教师的故事,引导全科师范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从而促进其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成为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三新三会全科型师资。师德教育陈列馆是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师德师风培训讲座等课程的实训基地。三是建立由校内外师德模范、思政名师、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等组成的师德教育团队。师德教育团队分工明确、持之以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阶段、分层次、分对象对小学全科师范生开展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仁爱博雅的教育情怀。我们聘请全国师德模范、桂林市灌阳县洞井瑶族乡野猪殿村的“拐杖教师”李祖清作为校外德育兼职教师,同学们向李祖清致敬,是因为他的坚持。40年的执教生涯,35年的拐杖人生,一万多个日日夜夜,4万多公里山岭教学点送教行程。在一个旁人难以想象甚至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特殊岗位上,李祖清一干就是40多年,苦和累,他用微笑面对,条件的艰苦、身体的疾病,都不能让他退缩,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了山村孩子”的誓言,坚守那一份对教育的责任。同学们向李祖清致敬,是因为他的顽强。在家访途中被毒蛇咬伤后,李祖清右脚小腿肌肉慢慢萎缩,直至骨骼坏死,25岁的帅气小伙子一夜间成了残疾人。按工伤处理,他本可以病退或离岗休息,但他强忍病痛坚持回到了野猪殿任教,拄着拐杖一干就是30多年,这份顽强的毅力是非常令人敬佩的。通过分享李祖清老师40年教书育人的心得,引领小学全科师范生以师德专家教育人生为鲜活案例来诠释师德内涵。小学教育专业负责人蒋晓云教授从教三十余载,他坚持师者初心,传道受业解惑,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言行一致,严格要求学生。他谆谆教导学生:“师范生学不好成为次品,将误人子弟;身不正会成为‘’,带坏一批青少年学生。”教师一生的工作岗位都跳不出平凡的三尺讲台,与粉笔、粉尘和教案、作业本为伍,逃离不掉今朝和课堂范围,但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成就着祖国的四面八方。师德教育面对面与零距离,引领小学全科师范生把做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作为自己职业人生的全部和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树立明确的专业理想,既志存高远、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务实求精,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四是设立“师德讲坛”。为师范生生动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强化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以“小学全科师范生师德养成”为主题,通过教学名师、知名教授、党团活动、主题班会,开展“师德讲坛”,教师和全科生共讲师德。围绕坚守、践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从教意愿、责任担当、教育情怀和师德品质等内容,教育小学全科师范生具备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让他们明确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五是以优秀小学全科师范毕业生乡村教育生活为题村,构建鲜活的全科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生成资源。学校农村小学全科师范毕业生以高尚的师德和扎实的教师基本功展现出年轻全科教师的风采,我们制作专题片《为乡村儿童托起一片希望》,通过分享谭红梅、周迪等优秀小学全科师范毕业生的乡村教育生活、教书育人的心得,以“学长、学姐”的教育人生为鲜活案例来诠释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特别在每年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入学教育时,让新生深受鼓舞,产生震憾,坚定农村小学教育大有作为的信念。面对乡村儿童渴望知识的双眼,桂林师专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师范毕业生甘愿放弃舒适惬意的城市生活,一心扎根偏远山区乡村学校,以忠诚和坚守开启乡村孩子的心智,以清贫和热爱为广西乡村基础教育和乡村儿童托起了一片希望。广西电视台《桂林师专:试点培养全科教师为农村小学注入新活力》,展示学校小学全科师范生毕业后扎根农村,勇于进取,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做出了突出成绩的先进事迹。鲜活的生成资源引导全科师范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促进其更好地为农村教育事业服务,成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师德养成平台搭建既解决了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所需的教学资源问题,又解决了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路径保障问题,实现了校内教师与校外师德模范、优秀全科毕业生共同发力,校内师德教育资源与校外师德教育资源利用同时并举,形成了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组合拳”。实践证明,通过设置活动主题,营造情境,搭建平台,形成具有教师教育文化特色的育人氛围和环境,显著增强了全科师范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变为自身道德品质和实际行为。作为新时代全科教师的培养者,我们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打好全程师德养成底色,谱写好新时代全科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奋进篇章。

作者:向阳 杨起群 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