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思考

时间:2022-06-02 09:24:15

导语:高校师德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师德建设思考

摘要:高校师德建设对于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高校教书育人水平、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师德建设总体趋势良好,但还存在着社会大环境牵制师德建设推进、高校师德建设机制不完善、教师忽视师德建设等问题,需要从营造良好师德建设环境、完善高校师德建设机制、唤醒教师自我提升的觉醒意识等方面加强建设。

关键词:高校;师德规范;师德建设;教育制度;自我修养

党的率先提出要教育强国就必须加强师德建设的理念。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全面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具体指导。

一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环境

第一,政府要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开展教师宣传国家重大题材作品立项,推出一批让人喜闻乐见、能够产出广泛影响、展现教师时代风貌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1]通过多元化宣传途径,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工具,多渠道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高校教师的思想引领,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四观,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者。第二,对教师的社会地位予以提升。有一批优秀教师以高尚的道德深刻践行师德规范的要求,树立了楷模,对这些优秀教师应加大表彰力度促进师德建设。比如说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段江华老师从教二十八年来,热心参加慈善活动,资助多名寒门学子完成艺术梦想,被授予“时代楷模”、“最美教师”的称号。通过大力对段江华这样的模范教师进行奖彰来激励整个教师队伍、感染社会大众,从而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第三,强化师德建设经费保障。政府要优先保障高校师德建设,加大对师德建设的投入力度并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来支持师德建设,经费投入主要用于提高教师待遇从而激发教师积极性、开展师德教育从而提升教师能力、拓宽师范教育范围从而培养更多优秀教师。为了规范使用经费,保障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需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对经费未落实现象严惩。

二完善高校师德建设

机制制度是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组织和工作制度很重要,“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2]所以应从多方面合理设计、不断完善高校师德建设机制。第一,拨动规范杠杆,平衡公德与私德。前文提到高校师德规范缺乏人文关怀,一味地追求“崇高性”,从社会公共的角度来对高校教师提出道德要求,脱离教师的实际生活,缺少对教师作为“人”的根本属性的考虑,过大比重地强调公德不仅容易使教师对教学风格、个人习惯等私德漠视,还会让师德规范空泛无实效。因此,高校应以教师主体的个性与实际需求为重点,将原本与实际生活脱离开来的“爱国守法”、“敬业爱生”等各种规则规范[3]拉回与生活接触的轨道中来,加以具体明确。例如,可将“爱国守法”变为“积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民族观、历史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成为党的代言人”;将“敬业爱生”转变为“教师准时到达课堂,不随意调课,完成院系科研室的合作学习,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与学生关系友好但不过分亲密,鼓励和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学生”等。第二,精确准入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精准的教师选拔机制能够从源头上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为此,首先要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发放制度。目前,教师资格证书对学历专业等方面要求十分严格,但对道德的鉴定仅停留在书面,实际效力不强,应提高思想鉴定结果的可信度与实用性。如在教师资格认定时,应该在思想鉴定表中加入同事、学生的意见与评价作为参考。其次,为优化教师队伍,还应该深化和推动高校教师人事制度与职称制度改革,严把高校教师选聘入关口。在教师招聘过程中,从个人品德、教学态度等多个角度对教师进行师德考察,对教师的师德提出严格的标准,实现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将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教育实习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4]最后,还应提高师德在教师聘任评价中的权重,严肃开展师德考核,在课堂教授、学生认同、公开言论、科学研究等方面,对教师师德有明确标准和过程安排,加强聘期考核,准聘与长聘相结合,对师德优秀者及时给予表彰或晋升,对师德不佳者进行降职或解聘等处罚,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师聘任制度。[5]第三,完善考评制度,发挥导向作用。师德考评制度是对教师职业行为进行监督的有效措施,要注意三个方面的落实。一是师德评价的时间线应贯穿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全程,包括岗前、在岗期间以及在职后,除了高校教师自身要保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外,还要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高校教师的工作任务,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二是师德评价的方式应科学合理,高校可以灵活采取教师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和单位总体考评等多种主体参与结合的考评制度,保证考评结果的公正性;三是师德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落实应及时有效,考评应体现奖优罚劣,对师德考评结果优秀的教师要予以表扬并加大宣传,发挥优秀者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师德考评结果不合格的教师进行有效惩处,包括转岗、送培、跟岗学习与实践等,发挥师德考评对教师的价值导向作用。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6]

三唤醒教师自我提升的意识

高校教师提高自身修养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最有效最根本最基础的措施,因此唤醒教师自我提升的意识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应自觉修养自己的师德,为学生树立内在榜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7]教师完善了自身,带头示范优良品德,言传身教之下,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倘若教师自身有不良品行、认知错误,则会损害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甚至于“上不正,下参差”,导致学生走上歧路。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言行对学生的重要影响,无论是在课堂或是课后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树立自己的威严,谨言慎行,端正自身的品行,给学生作出良好的表率示范,纠正职业认识偏差,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真正意义,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其次,教师应在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中不断提升思想品德素养。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除须精通自己所授学科的专业科学知识外,还应积极参与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组织的研讨会等活动,不断熟悉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此同时,高校教师还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实现自我成长,除认真参加岗前培养外,还应落实自己在职期间的成长,提升自己的品格修养和专业技能。可以定期以院或系为单位举行教师课堂竞赛,给予优秀者奖励,为存在不足的教师进行解疑和指导。再次,教师要注重职业实践培养,不断提升自己实际操作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反复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在旧知识的凝炼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创新教学方法并及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检验实效,可以在院系科研室等学习共同体中进行新颖点展示,听取其他同事建议,进行整合运用,对知识探索与追求的品质有利于高校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4][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Z].2018-1-3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7-338

[3]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Z].2011-12-30.

[5]金昕,王丹彤.高校师德制度建设的问题与出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3):143-146.

[7]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152.

作者:周先进 谢黎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