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探析

时间:2022-05-15 04:47:13

导语: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探析

摘要:近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幼儿园教师师德的信任危机。本文从师德建设的困境出发,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幼儿园、教师层面幼儿园师德建设困境的原因,并对如何走出师德建设困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师;道德建设;困境;出路

1当前幼儿园师德建设困境的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多元化冲击着原有的思想观念,新旧道德相互激荡,师德又有了新内涵。部分幼儿园教师素质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各种虐童事件频发,师德沦丧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当前幼儿教师的师德主要存在职业情感淡薄、职业态度不够端正、职业责任感不强、职业发展意愿性差等问题。[1]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1国家和社会层面

1.1.1法律制度不健全近些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已引起公众的重视,《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相继颁布完善。但现行的这些法律法规的有效性和强制性难以满足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有关幼儿园教师师德的内容更是寥寥无几,泛泛而谈,没有可供具体参考的行为准则和奖惩制度。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主要依赖《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普适性法律。[2]然而,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身心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幼儿,现有法律无法为专业性强、特殊的幼儿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难以约束幼儿教师的失范行为。有关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尚未颁布,出现纠纷时执法人员难以做到有法可依。

1.1.2社会地位较低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幼儿教师的地位起点较低。我国最早的幼儿教师由乳媪、节妇及保姆担任,称呼其为“保姆”,主要对幼儿实施保育之事,教育成分较少。当时社会并没有把幼儿教师看作是教育专业人员,准入门槛很低,只要懂得育儿知识即可。由此导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幼儿教师仍然被当作“保姆”的代名词。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幼儿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较低,而幼儿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又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往往会出现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现象。应然与实然的差距使部分幼儿老师心理失衡,职业责任感持续降低,受利益驱动,出现精神困惑或价值危机,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师德建设的水平。

1.2幼儿园层面

1.2.1入职门槛较低截止到2018年,我国幼儿园数量达到25万所,其中民办幼儿园就有16万所,占据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民办园的快速发展使得政府监管力不从心,长期处于市场调控之下,非学前专业甚至非教育学专业背景的人从事幼教工作的比例不断上升,且很多人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造成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另一方面,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在招聘过程中肆意降低招聘标准,忽视聘任的基本要求,甚至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人员吸收到幼儿教师队伍中。

1.2.2师德管理不科学幼儿园管理理念是幼儿园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科学的师德培训、考核制度是提升幼儿园师德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当前部分幼儿园对入职的幼儿教师缺乏系统的师德入职培训,影响了幼儿教师持续不断发展的方向与质量。即使在有师德培训项目的幼儿园,师德培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培训人员的构成比例不合理,培训方式陈旧且单一,培训内容缺乏可操作性,培训效果缺乏持久性等。[3]与此同时,部分幼儿园师德管理条例内容空泛、责任划分不清晰,考核形式化,师德建设步履维艰。

1.3教师自身层面

1.3.1价值取向功利化,法律意识淡薄新时代的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把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人是道德的主体,唤醒教师职业自我是提升师德修养境界的关键。[4]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在物质主义盛行的社会风气下,部分幼儿教师价值观扭曲,工作讲求利益至上,一心为升职加薪、评优评先。将关注幼儿的发展放在次要位置,职业道德和操守抛之脑后,未能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发生矛盾时往往优先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严格约束自己和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往往在工作中出现不理智的行为。

1.3.2职业倦怠幼儿教师除了日常的教育工作,还要承担幼儿的保育任务,平时还有观察记录、手工制作、节目活动的编排等各种案头工作,临近节日、庆典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的事。长此以往,教师心理压力加大,对所做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而又不得不为时,就会感到厌烦,职业倦怠出现。幼儿稍微犯一点错误就会感到烦躁,失去耐心,甚至出现过激言行,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师德失范的概率大大增加。

2幼儿园师德建设的出路

2.1国家和社会层面

2.1.1加强学前教育立法,完善现有资格认证制度法律和制度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性作用和外在的“硬约束力”,对学前教育师德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和基础性作用。[2]为此,立法过程中应突出幼儿教师师德的地位,对幼儿教师的师德行为给予明确、可操作的规定,对逾越师德的行为范围进行划分。同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专项法律。

2.1.2提高幼儿教师社会地位,改善经济待遇持续加大对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进一步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标准,让幼儿园教师的劳动获得相称的报酬。对认真坚守岗位、业绩突出且师德优良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幼儿园老师给予相应补贴,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5]对师德败坏的个例进行整治时也要加大对幼儿教师正面形象、光荣事迹的宣传力度,通过“学前教育宣传月”等此类大型的宣传活动,向全社会普及学前教育知识,让公众明白学前教育对整个人生的奠基意义,知道幼儿教师的专业内涵以及工作的不易,为幼儿教师构建起起码的职业尊严。

2.2幼儿园层面

2.2.1提高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2012年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严格幼儿教师的准入,须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如果是具有其他学段的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上岗前要接受教育部门组织的学前教育专业培训。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也提出,到2020年全国各地基本实现幼儿园教师全员持证上岗。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专业能力无法得到保障,师德水平更无从考察。园方应在招聘新教师时将是否持有教师资格证作为硬性条件之一,在面试环节对应聘者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再次进行考核,对不符合师德标准的不予录用。

2.2.2健全师德培训与考核体系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幼儿教师职业生涯中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容。幼儿园应开展系列师德培训,建立科学的教师培训、交流制度。师德培训要改变以往理论文本学习的单一传授模式,增加通俗易懂的案例教学,参训人员争取覆盖全园教师,并及时对老师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不断调整培训方案,将师德考核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师德考核的内容应科学、具体、易操作,让幼儿教师都能清楚自己所在岗位的具体考核指标,从而使师德考核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6]难以量化的考核内容可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根据师德考核的结果强化幼儿教师良好行为,对师德失范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处罚,帮助教师形成道德自觉。

2.3教师自身层面

2.3.1加强自我教育,提高依法从教意识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教师要秉持作为教育者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教书育人、专业成长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中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师德养成与提高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教师对职业道德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有意义的实践。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师德,哪些行为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还应该怎样改善,哪些可能会对幼儿的造成伤害,特别是容易被忽视的心理层面。通过努力学习相关法律常识,积极参加培训,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和幼儿的基本权利,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当冲突发生时能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尊重幼儿的合法权利,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

2.3.2增强专业认同,坚定职业信念专业认同的本质是学习者价值观的内化过程,反映了对本专业的认识和情感倾向,直接影响幼儿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思想和工作行为,进而作用于教师职业信念的形成和自身职业道德的建设。因此,加强幼儿与教师师德建设应从职前培养开始,教师应自觉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树立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科学认知,在社会实践中提升道德水平,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使命,逐步修正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工作过程中出现职业困惑和倦怠时,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专业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及时排遣不良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幼儿、对待生活,坚定职业信念,提高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吴秀梅.幼儿教师师德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2(8):128-129.

[2]李静,童洪亮,等.法治视野下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探讨[J].教育探索,2015(7):106-109.

[3]王杰,张恋.幼儿园教师师德培训的现状与困境[J].教育现代化,2016(40):90-91.

[4]刘丽平.让教师体验师德修养的更高境界[J].江苏教育研究,2014(32):16-17.

[5]陈蓉晖,吴姝静.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8):57-61.

[6]张地容.幼儿园师德考核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思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6):75-78.

作者:关可 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