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探索
时间:2022-07-17 08:14:39
导语: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共同的历史担当——四代清华学子的人生历程
2018年1月12日,由李芳芳编剧并执导的影片《无问西东》在沉寂六年之后终于上映,影片由不同时空的四个故事讲述了四代清华学子的人生故事。大学求学期间的吴岭澜意气风发,英文和中文成绩都是第一的他却在物理考试中垫底,始终坚信学理科更为务实的他在追梦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当老师劝他转读文科专业时,他却陷入了迷茫,只因那个时代最好的学生都在学实科。最终通过聆听泰戈尔的关于“对自己的真实”的演讲之后才幡然醒悟,意识到生命到底做什么才有意义。抗战时期,来自富贾之家的沈光耀放弃家中优越条件,毅然来到贫瘠的云南,在西南联大求学。在国难面前,练就一身功夫的他面临着明哲保身还是投身救国的艰难抉择。此后他选择投笔从戎,在训练期间冒着被惩罚的危险为山区的贫困儿童投递食物。随着他驾驶的飞机撞向敌军舰艇,他的青春也最终定格在了那个最美的年纪。前期的陈鹏憨厚却不缺聪明,在异地的他得知自己深爱的人被宣判了五条罪状之后,他顶着有可能葬送自己前程的压力,毅然赶回到爱人身边拯救了爱人的生命,并带着她回到故乡,重获新生。现代社会中的张果果,面对现实生活中救助别人反而给自己带来更多麻烦的鲜活事例,他提升心中防备,虽然救助但却不直接与一个因产下四胞胎而导致经济陷入困境的家庭接触。然而,支边志愿者李想牺牲生命拯救自己父母的故事唤醒了他心中被现实生活催眠了的善良和本心,最终他选择遵循自己的内心,敞开心扉,面对面帮助四胞胎家庭。四个不同时代的主角虽然拥有不同的青春,但却有着共同的担当,他们相互之间的命运都有关联,最终形成强烈的情感交织。片中清华学子让人感受到了知识分子上下求索的内省精神与人文气质。描述青年学子题材的影片自然少不了老师的角色,片中处处都有教师身影的存在,在电影的最后,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钱钟书、朱自清等多位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历史名人与教育名家“悉数登场”,让不少观众在观影结束后仍驻足观看,感受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和胸襟。
二、名师巨匠的精神文化传承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硝烟弥漫的北方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国民党的部队节节败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为了保住国家的文化血脉,三大名校共同南迁,中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长征就此开始。陈寅恪先生拒绝了日伪大学的任教邀请,父亲丧事还未办完,他就跟着队伍南下。赵忠尧教授化装成难民,把50毫克镭带到昆明,保住了中国高能物理的全部家当。这段艰苦卓绝的长途迁徙,在中国教育史上绝无仅有。多位大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传达着“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为了让观众设身处地地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和文化环境,让这些珍贵的历史瞬间在影片中得以真实重现,导演最大化地还原了每一处历史场景和细节。举校迁移后所有人面临着更加严酷的现实——没有经费购买图书和修建校舍,正如影片中提到的“就算是一个铁皮顶不建,全部建茅草顶,经费也不够”。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欣然接受为西南联大设计校舍的任务,但浓缩了他们所有思想精华的设计方案却一改再改,并非梁思成夫妇水平有限,而是校方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经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影片中“室外大雨,室内小雨,暂停授课,静坐听雨”的场景便是对当时办学条件的真实写照。虽然条件艰苦,但这些名师巨匠却没有抱怨,继续倾心于修身治学研究,坚持传道授业解惑。在此期间,陈寅恪写下《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王力写下《中国现代语法》、华罗庚写下《堆垒素数论》、周培源写下《湍流理论》,这些论著后来都成为我国各个学科的奠基之作。西南联大教师们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固有的依附性和向师性决定了教师要在仪表、生活作风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作学生的表率。优秀的老师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求学生涯乃至是学生的一生造成重大的影响。古往今来,但凡为师者都注重德才兼备,不仅要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而传德尤为根本。师德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操守和道德修养。师风是作为一名教师,以及教师集体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和由此而表现出的精神风貌、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对高校而言,师德师风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学校校园文化风格和精神风貌,影响着学校的形象和声誉,是学校软实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
三、当代大学师德师风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多元文化思想激烈碰撞的今天,部分院校的师德师风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队伍理想信念弱化,价值观念失衡,部分教师存在功利思想,科研造假,教师育人意识不强,甚至出现了教师性侵学生,严重败坏教师队伍形象的丑恶行径。“德者师之魂”,教育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及未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时时刻刻放在高校建设的重要位置。影片中时任西南联大校长的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所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在于楼有多高,占地面积有多大,而在于这个大学有没有好的教授,好的老师。于2018年5月3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理论体系,是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思想源泉。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丰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社会各界的共同使命与责任。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其智力高地、道德示范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师德师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构建思想主流、健康向上的优良师德师风。[1]总体来说,高校师德师风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一)不忘初心,提升师资队伍对教育的神圣感。老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教育初心,但却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渐渐遗忘了自己的初心,偏离了自己的本质,甚至降低了自己的基准底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的浮躁之风、享乐之风也慢慢吹进校园,侵蚀着曾经最为纯洁的象牙塔。部分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出现了一些变化,变得浮躁、功利,部分教师甚至丧失了“教师是最神圣职业”的理念。影片中吴岭澜选择“不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一辈子与文学相伴,并在条件恶劣、日第09期军轰炸不断的昆明坚持授课,只因他笃信文化亦可救国,文化亦可兴国!心中怀着对教育的崇高使命。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做到三省吾身,反思自己投身教育的初始之心,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忘自己的责任和担当,自觉抵制外来不正之风的侵蚀。修身治学虽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经过日积月累,随着时间的沉淀却能在教师的内心中营造超越功利、现实及世俗利益的不凡气质。(二)牢记使命,提升师资队伍对学生的责任感。指出,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心和信任的,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身为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责任心,才能为学生的顺利成长保驾护航。影片中,敌机就在自己的头顶盘旋时,钱钟书先生不顾个人安全,组织学生有序撤离。警报响起后,对警报已经习以为常的沈光耀来到厨房熬制冰糖莲子,看到吴岭澜老师还没有撤退,便提醒吴岭澜:“教授,你先走吧。”吴岭澜立刻驳斥:“胡说,哪有学生不走老师走的道理。”简简单单几个字包含了这位大师心中对学生的爱护之情,在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刻,仍然将学生的安全放在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位置。教师的责任感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及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教师才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如果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敷衍了事,形式主义地工作,那么“教书育人”就成了一句空话,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教育方案,再严厉的管理措施也是于事无补。(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师资队伍的自律意识。强调,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影片中,当屋外下起瓢泼大雨时,杨振宁和其他同学一起静坐听雨,而此时的操场上,时任西南联大体育部主任,时年56岁的马约翰老师仍然顶着大雨,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他并没有因为下雨选择停课,更没有让学生冒雨锻炼而自己去远处躲雨。在临时撤离到相对安全的地带之后,老师们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仍然坚持授课。山洞旁,陈寅恪老师在悉心给大家讲授“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丛林中,袁复礼教授则在详细分析恐龙的体态结构;吴岭澜给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自信而笃定,似乎并未意识到此时此刻,日军的飞机就在自己的头顶上空肆意盘旋。强化教师的自律意识,需要老师进行自我约束,培养自己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用制度约束自己,靠制度规范行为,靠强大的思想力量战胜一切腐化、松懈、怠慢现象。
这部电影传达了每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传承的,每一代人在各自的时代和境遇中,即使遭遇不同困惑,也应该过好自己那一代的人生,用时代的方式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就是为整个民族的延续和进步尽了自己的一份力,同时也真正实现了自己青春的价值。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为民族延续文化血脉的历史重任。教师应时常回想自己从事教育的初心,在面对现实利益诱惑时,能坚信自己初心的珍贵,并遵从自己的初心。“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作者:刘通 刘宇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的运用
- 下一篇:德育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启示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