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2-28 03:21:30
导语: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问题及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师德问题事关学校的长远发展。当前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治观念淡化、职业认同降低、学术风气浮躁和育人意识淡薄。加强高校师德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和强化育人意识。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问题;对策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即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师德建设事关学校的长远发展,对大学精神的弘扬和学生的教育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1]。”为确保能够进一步落实新形势下中央对高校师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本课题组对当前高校师德建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深入分析当前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当前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人先立德,育人先正己。长期工作中,广大高校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于本职岗位工作,潜心治学、教书育人,勇于担当、锐意创新,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是,也应看到,由于各种原因,当前高校师德建设正面临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观念淡化。当前,虽然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政治思想状况属于良好,呈现着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在也有部分教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想政治问题和薄弱环节。一些教育工作者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层次、政治层次以及情感层次均缺乏认同,极个别教师的底线意识淡薄,在课堂上发表、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公开质疑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片面夸大贪污腐败、社会公平、社会管理等问题,把发展中的问题视为政治基因缺陷[2]。还有一些教师打着“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旗号,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散布和传播一些腐朽文化和不良信息。这些负面言论进一步干扰了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动摇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偏离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得一部分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加速成型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混乱,政治倾向发生偏差,严重玷污了大学校园应有的圣洁。第二,职业认同降低。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极大解放,但同时也带来了多元的价值选择,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日益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有些教师追求个人享乐,愈来愈缺乏潜心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调查显示,有过半的教师和学生认为目前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名利思想严重的问题。对部分高校教师来说,在“科研或要求”和“工作付出与实际收入不成正比”的高压下,职业认同呈下降趋势,甚至产生了职业倦怠情绪。近日,麦可思研究院的《腾讯——麦可思大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结果显示,尽管超过六成高校教师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度较高,但仍有超过半数高校教师表示,他们每个学期都会在实际工作中感到精疲力竭。而且大学教师教龄越长,职业倦怠发生频率越高。其典型症状就是对工作满意度低,丧失工作热情和兴趣,变得情感冷漠。第三,学术风气浮躁。近年来,不少高校加大了科研考核和奖励的力度,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竞争压力和职称评聘压力不断增加,并逐步形成了重科研轻教学、重论文级别轻论文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轻转化等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有人形容时下高校教师“很忙”的学术生态:忙于著书立说,忙于,忙于申报课题,忙于评审获奖……。这种忙碌本无可厚非,但由此催生、形成的浮躁心态却值得关注:坐不了“冷板凳”,耐不住寂寞,缺乏十年磨一剑的学术追求[3]。有的甚至诚信缺失、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产生了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可以说,学术浮躁是当前高校教师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急功近利之风在教育界的“映像”,既损害了高校教师的形象,败坏了校园风气,又严重影响了学生学术品格的塑造。第四,育人意识淡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不仅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也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更是个体间富有生命的交往。在高校,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影响很大。教师应该全面发展自我,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良好的品行感染学生。但现行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体制却直接导致了部分教师放松对教书育人的要求。有的教师上课态度不认真,课前不能精心备课,上课内容陈旧,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有的上课只管自己讲,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缺乏有效的课堂互动;少数教师担心学生的“网上评教”会影响自己的考核,不敢对学生实施必要的管理,课堂上出现了“低头一族”现象;还有的教师课不懂得尊重学生,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由于平时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也不够。这些现象既损害了高校教师的职业形象,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措施
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应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实践路径和对策举措。首先,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要健全学习制度,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增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高校应积极贯彻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精神的要求,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和文件规定,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引导教师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并将政治观教育和规章制度教育纳入教师培训体系。要加强对教师教学科研活动的监督力度,建立系统完善的课堂教学反馈机制,使教师广泛接受学生和社会的监督,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思想政治动态。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强化政治标准在教师评价考核中的比重,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聘、评优奖励、年终考核等进行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以此引起教师对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视,提高政治评价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其次,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教师职业理想是教师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实际条件确立的对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改善其工作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全社会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通过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典型范例等方式开展职业理想专题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治学态度、学术精神。高校应根据大学章程,继承和弘扬自身文化传统,把一般师德标准具体化,逐步形成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便于考核和评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要加强高校教师入职教育,提高新任教师素养,增强新任教师职业认同感,并强化教师职后培训,建立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联动培训机制。同时还要建立一套正常的退出机制,革除“教师终身制”的弊端,不断纯洁教师队伍[4-5]。最后,强化育人意识。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因为教师是靠自己的人格、智慧以及道德素养去培养人、塑造人。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教师职责第一位的是“传道”,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要带头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丰富和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和精神,做到“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高校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爱心、知识和智慧,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教师崇德修身,立德树人,应当从讲好每门课、上好每堂课开始。广大教师要落脚在教学第一线上,在课堂上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地做起来,自觉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用全部的精力忠实搞好教学,用专注的情感诚恳带好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爱戴敬仰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
作者:罗会德 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3-25.
[2]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N].光明日报,2015,02-06003.
[3]康晓强.学术浮躁的症结[N].学习时报,2014,03-17.
[4]赵萌,郭凯文,刘蕾,等.面向脆弱城市交通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新型工业化,2015,5(4):18-23.
[5]吕锋,李华,李延忠,等.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新型工业化,2015,5(4):34-39.
- 上一篇:小学“生活化”德育课程开发研究
- 下一篇: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