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高校转型期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时间:2022-04-20 09:50:01

导语:民办本科高校转型期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办本科高校转型期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摘要;转型发展是民办本科高校的必然趋势。民办本科高校转型期师德建设提升要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走特色化发展之路相结合,从中分析问题,释义原因,从而在思想理念、行动措施、自我完善和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改进,以促进民办本科高校顺利实现转型转发展。

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师德建设

1民办本科高校转型期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1)适应民办本科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关键阶段,转方式、调结构刻不容缓,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的迫切。①在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提升中必须强化人才培养的质量观教育,明确民办本科高校转型期人才培养质量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适应和促进转型期民办本科高校在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践实训等方面的应用型建设的“新常态”,真正培养出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急缺及企业发展亟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是民办本科高校存在与发展的社会意义和根本价值。

(2)适应民办本科高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良好的师德素养是民办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石。当前,民办本科高校由于历史背景和基础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青年师资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比较薄弱,价值归属感缺乏,主体意识不强,思想观念动摇,多数青年教师仅仅把在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学作为“过渡”或“跳板”。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办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这都亟需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以适应当前民办本科高校的发展。(3)适应民本本科高校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的需要。所谓特色发展就是民办高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一种反映办学内涵的独特秉性。民办高校特色化发展的本质就是教师师德意识的特色化。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水平与民办本科高校自身特色化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从师德师风建设的角度看,应该构建适合民办本科高校“民而优”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定位的师德体系,以规范、约束和评估学校的办学行为,监督和反思教学过程,增强民办本科高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具备了特色化的师德建设,才能创出民办本科高校特色化发展的新路子。

2当前处于转型期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的现状分析

2.1存在的问题

首先,政治素质不高,育人意识淡漠。民办本科高校中对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教育重视不够,大多没有专门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缺乏师德教育相应的环境和知识、职业训练,没有形成适合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所需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把完成教学任务当作“养家糊口”的手段。再加之青年教师自身的生活压力,它们与学生交流时间少,很难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就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其次,敬业精神不高,职业认同感低。民办本科高校由于自身办学和资金的问题,对青年教师大多采取灵活的聘任制,对教师的职业关注度不高,仅把教师当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性储备,而不是学校的一分子。所以直接造成青年的敬业精神不是很高,对本身职业的认同度较低,甚至有些青年教师无意于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只限于照本宣科、墨守成规地完成既定教学任务,重量不重质,更多的时候想寻求更好的发展,如考研、出国、考公务员或搞兼职,本职工作就被泛化成了“第二职业”。再者,科研水平不高,实践实训较少。由于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自身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周课时在20节左右,根本无暇顾及科研工作。加之经费和条件的限制,致使青年教师无法潜心探索新的科研成果,无心致力于教育教学攻关,直接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如此情况,也造成民办本科高校的实践实训课程多是理论,真正实践操作环节往往虚多实少,无法对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和锻炼,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要的具体要求。

2.2思想释义

一方面,从教师自身讲,大多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不知道师德建设是什么。有些青年教师只满足于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只要把自己的课上好,科研完成好,其他方面则认为都是无关乎大局之事,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更是漠然视之,对于处于转型发展阶段青年教师应该如何做,如何加强将自身师德修养转化为工作的实际动力基本不去想,也不愿意去想。有些青年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习惯于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认为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冒风险,是倒退,是对自己教学方式的挑战,在思想上排斥,在行动上拖沓,缺乏主动加强自身素质提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从学校方面讲,大多民办本科高校不清楚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对转型发展有多大作用,要如何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民办本科高校的重心在于招生、财务监管、师资保障和教学运行及基础设施,对于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关心。一是认为青年教师思想摇摆,流动性较大,且很容易招聘到,导致在青年教师师资培养方面支持和保障力度不够;二是民办本科高校对青年教师教学任务压的担子太重、待遇较低、保障不健全,过多在“资本”上进行硬约束,致使青年教师感觉没有尊严、没有地位、没有归属感,更没有成就感和价值感,仅仅就是学校招聘来挣钱的“工人”而已,体会不到教师应有的地位。如此,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无法付诸于实践,更不可能为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增添动力。

3转型发展视阈下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提升路径

(1)思想决定行动。对于青年教师来说,适应并融入到转型发展中,首要的就是转变思想观念,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挣脱传统的思维方式与体系,积极转变思想。”②强化民办本科高校转型期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必须要求学校和青年教师都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体制、机制、组织、保障等方面重视和支持提升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使青年教师师德素质提升目标融于转型发展进程中,使青年教师师德素质提升融于民办本科高校转型的学科、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中,使青年教师师德素质提升融于民办本科高校学生实践实训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中,充分提升青年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发挥青年教师在学校转型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如此,才能为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思想和理念,想清楚了行动的重要意义,就要付诸行动。“青年教师应该明白作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师德,只有全面理解师德品质的内涵,才能把其内化为自身修养的发展需要,否则将仍然停留在他律而不是自律的阶段。”③所以,青年教师必须要从民办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要求出发,努力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找准自身的职业发展定位,从理论与实践相融互通的高度,去设计教学载体和规划教学突破口,切实将专业要求、社会需求和学生诉求融合于一体,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有效衔接,多探索适应转型发展需要的项目设定、任务驱动、问题教学、案例剖析、场地实践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创新地运用和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材、课程和讲义,提升实践课堂教学效果。

(3)注重自身素质提升。青年教师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借助学校提供的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典型模范等载体,主动积极地提升自身的师德素养,从思想上树立把个人的理想与命运和学校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始终坚信“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学校实现转型发展做贡献”的工作理念,“要有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④力争早日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才能进一步发挥和实现自我价值。

(4)实现成果转化,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应用技术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其“应用性”和“服务性”的特征和定位上。“地方本科高校要想实现成功转型,关键要实现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的转型,学科专业设置将直接影响着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体现出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定位,而师资队伍的转型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结构转型的关键要素”。⑤所以,青年教师面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实际,必须将其自身的师德素质培养与应用技术型的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相融合,结合教学搞科研,结合生产促进成果转化,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中寻求师德建设的结合点、平衡点,才能为自己设置更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才能激发自身更大的发展动力,才能在学校实现转型发展、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推进产教融合发展进程中彰显自我,彰显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准。

作者:陈杰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①赵金瑞,李大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5.

②苏宇.青年教师应如何应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2015.9.

③刘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8.

④李江涛,钟晓兰.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7.

⑤赵新亮,张彦通.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动力机制与战略[J].高等教育管理,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