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4-20 09:41:18
导语:地方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市场经济以及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地方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出现了新问题与挑战,客观分析地方高校辅导员师德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提高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紧迫感,通过创新地方高校辅导员建设的实现路径,才能进一步建设好地方高校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关键词:地方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当代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高校辅导员是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线工作人员,担负着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责任。因地域和经济的影响,地方高校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思政教育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在经济市场化和社会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地方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变得更加紧迫,强化高校辅导员师德培养意义重大。此文客观详细地分析了当下地方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现状和教师师德失范的原因,并就加强地方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进行了路径研究。
一、探析新形势下加强地方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紧迫性
1.地方高校辅导员师德现状
高校辅导员正是以“弘扬高尚师德,争做四有好老师”为神圣使命和职责的特殊教师队伍。然而地方高校辅导员专业素养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岗位职责不明确、工作压力大、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等原因导致了辅导员在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育人为本等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价值感缺失,职业道德出现偏离,育人方式存在偏差[1];职业认同感低,职业倦怠严重,职业规划模糊,爱岗敬业心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德育工作不实,“为人师表、以生为本”意识淡薄等等。这使得工作在地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很难有效地将做“有理想信念,有良好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作为高尚师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2.导致地方高校辅导员师德失范的原因探究
地方高校辅导员师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对辅导员的“低引入、松管理、散培养、慢发展”。具体体现在:地方高校在辅导员的选拔、任用和管理上多龙治水,专职辅导员的选聘途径及办法存在弊端[2],单纯要求高学历,不强调专业对口,专业要求各不相同[3],业务理论功底差,专业化水平不高,导致地方高校辅导员的选拔未达到“高进”标准;地方高校辅导员的人员结构配置不能满足基本的师生比要求,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类别杂、将少兵多,岗位的职责模糊,使辅导员成为高校“勤杂工”的角色,使辅导员终日忙于学校日常事务性管理,缺乏对自己所从事德育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意义不大,没有价值,个人成就感[4],僵化不变的评价和管理制度,未能做到对地方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严管”要求;各地方高校辅导员培训实现常态化,多为校内随机性讲座,缺少量体裁衣,参与省级、教育部高级别培训如心理骨干培训、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培训、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骨干辅导员培训、职业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的机会少,不能实现对辅导员培养的“精育”目的;地方高校对辅导员工作考核不科学,职称评聘体系不完善,职业化、专家化发展道路没有拓宽,使辅导员缺失职业发展目标,工作热情不高,未能做到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优出”目标等等原因,均为导致当下地方高校辅导员师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二、新形势下创新地方高校辅导员建设的实现路径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辅导员面临着知识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工作方式时代化等新的挑战,出现了价值感缺失、职业道德偏离、育人方式有偏差等师德失范问题。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也出现了信仰多元化,凸显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功利思想严重,诚信道德缺失等问题。地方大学生受高校地域、经济、管理等因素的影响,问题尤为突出。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为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是知识、文化和人才的聚集地,是传播社会先进思想和重要思潮的前沿阵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职责。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青年骨干力量,是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得到有效传播的重要力量[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道德准则与构建的基本内容要素。地方高校要为辅导员搭建平台和提供保障、增强辅导员的自觉意识和角色意识、加强角色实践等措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传播。
2.以“三严三实”为要求,提升辅导员师德建设
在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称为“三严三实”讲话。三严三实,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明确了作风建设的新标准。当下的中国青年学生,肩负着接续奋力开拓中国梦的现实责任,肩负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不断推进的重要使命,。深化改革没有完成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应努力践行“三严三实”,加强学习,认清形势,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发扬“三严三实”精神,加强业务学习,在工作中教会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增强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3.借鉴“人文”精神,强化地方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不仅与个人的价值、尊严、独立人格、个性、生存和生活密切关联,还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地方高校是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教育机构,长期熏陶在地方特色文化中,将地方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文化建设同辅导员师德建设相结合,激励着高校辅导员献身教学、服务地方社会,并通过以地方高校校园文化为主题与内容进行宣传教育,开展一系列实践与文化活动,以此培育大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4.从“高进、严管、精育、优出”四步骤,全面关注辅导员师德建设
地方高校根据学校实际,适当增加高校辅导员人员配备,严格辅导员选聘机制,挑选高素质、专业对口的辅导员,优先考虑那些经过专业培训的优秀人才(如心理咨询师,创业指导师),实现辅导员队伍的“高进”原则。科学规划辅导员队伍管理,加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开展学术研讨,设立专项科研基金,规划研究课题,搭建科研班子,注重辅导员队伍的“严管”要求。根据地方辅导员实际工作需要,结合职业发展规划蓝图,构建良好的交流和培训平台。培训内容要求实现个性化设计,培训任务由地方高校、省市、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基地分类进行,分级承担,并逐一扩大覆盖面,满足辅导员自我发展的需要,增加其成功体验的机会,最终达到辅导员“精育”目的。科学制定辅导员的考核制度,重视组织考察,严格晋级标准,把优秀的专职辅导员队伍培育为高校青年后备干部、党政管理干部等重要职位,拓宽辅导员晋级空间,为优秀辅导员发挥更大作用畅通渠道。
三、结语
全球经济及文化的多元化,高等教学的大众化必然对教师师德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师德建设直接关乎学生的培养和文化的传承,关系整个中国道德水平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十分重要,切实做好辅导员队伍自身德育工作,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常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对于地方高等院校,必须不断创新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各个领域,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思政教育管理队伍,深入发展地方高校的育人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作者:刘霞 单位:嘉应学院
参考文献:
[1]任成金,杨洪骞.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
[2]张增森.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6).
[3]李丽.从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2.
[4]牟海萍.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5]杜玉波.学习贯彻五四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4.
- 上一篇:七五普法工作要点
- 下一篇:党员教师党性修养与师德素质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