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师德建构探究
时间:2022-03-14 08:33:45
导语:修身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师德建构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职院校师德建构,既要有高校共性,又要有高职个性;从修身视角出发,既要有热爱、尊重、了解、帮助学生的外显特质,又要有勇于创新、精湛技能、广博学识的内隐特质。
一、高职师德建构重在修身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呼吁高尚的师德。师德本质上属于道德范畴。苏联霍姆林斯基指出,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人的精神财富。“因为并非所有的道德都是可教的,在不可教的道德培养中,自我修养尤为重要。‘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离开了自我修养,师德培养始终停留于被动接受层次,难以成为教师内在需要,难以持久地坚持下去;离开了自我修养,师德教育就难以激发主体的积极能动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职业行为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它强调主体自我的能动性发挥和内在心灵的转变,具有内在性、能动性、自主性、个体性等特点。师德内化为自我修身行为,要求具备慎独精神。儒家经典《大学》《中庸》等以慎独作为衡量君子的主要标准,《大学》说“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查阅中国知网,关于师德建设文献多;但从修身角度对高职师德进行论述的文献少,以“高职师德、修身”为主题进行检索,只有文献60多条。
二、爱生:高职师德建构外显要求
高职院校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兴起的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院校,高职院校师德建构,既要有高校共性,又要有高职个性。爱生是高职师德建构外显要求,主要包括:
1.热爱学生
“师有百行,以德为首”,英国俗语“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中国古训“感人心者,莫乎于情”,都说明爱是教育的必要前提,爱得越深、越真,对学生就会越亲,责任心就会越强。河南省十佳师德标兵、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张玉贵行走坐立很困难,工作靠止痛药,休息靠安眠药,身上装有钛合金支架,同事称他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但他爱课堂、爱学生,他说“师之魂,爱为本,爱是教师的第一品质。”爱感动学生,爱赢得学生尊重与社会赞赏。高职学生生源层次多、来源广、文化基础偏低;刻苦学习缺乏动力,人生追求模糊多变,对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方式的适应与接受有不同的难度,专业思想不稳定,兴趣广泛而不专,自我约束力不强。目前高职院校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模式来完成学业,学生提早进入职业岗位体验、岗位实习,学生身份、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发生变化,使其有诸多不适应,不及时解决,会影响学生发展。而高职院校教师,既要完成校内教学工作,又要时常去实习基地指导、探望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高职教师工作强度大,如果没有爱生之心,很难坚持做下去。但高职教师,就这样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
2.尊重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纲要》)中也有明确规定: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尊重是为人之本,学生也是人,在人格上是与教师平等的。当然,学生处于成长阶段,难免犯些错误,教师要以发展视野、宽容胸怀对待学生。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生比,多少存在自卑情结,学习恒心、毅力不如本科生,但高职学生好动,勇于创新,尤其喜爱活动,他们渴望成才,渴望认可。老师的尊重,是对高职学生的认可与信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克服自身不足,增加学生自信;高职学生也会对老师有好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3.了解学生
陶行知曾说过,“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因此,教师必须到学生中去,认识和了解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由于高职院校特质,学生需要进行顶岗实习、生产实习,生活环境、人物身份的变化,使学生难以适应企业环境,在实习中会出现诸多问题,如岗位分配问题、与老员工相处问题、工作时间问题等,如不了解学生,就很难找到问题的症结,也就很难处理好这些问题,这样会导致学生不能安心工作,给学生自身及实习单位带来麻烦。要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生活、学习、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困惑,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问题,做到以生为本,这就要求教师生活上时刻关心学生,学习上经常催促学生,多与学生沟通。笔者所在学院的一位老师,过年过节时常邀请没有回家的学生去他家吃饭,令学生非常感动。过年过节时留校学生倍感孤单寂寞,需要教师如亲人般关怀。人都有惰性,尤其是好玩的高职学生,不爱学习。笔者遇到位爱玩网游的高职生,一玩就玩通宵,经常旷课。笔者多次以朋友身份与其谈心,了解到学生自感无聊,加之缺乏自制力,沉迷游戏不能自拔。笔者便给他布置多点作业,让他时时觉得有事做,经过多次教育,学生终于回到正常学习轨道上来。了解学生有多种方式,如通过QQ、手机、邮件、微信等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掌握学生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工作。
4.帮助学生
高职学生很多来自偏远地方,家境不太好,物质上需要帮助。如帮助学生寻找勤工俭学岗位、资助有困难学生。当然,帮助学生,不只是生活中给有困难的学生提供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帮助学生解决困惑,鼓励学生立志成才。学生处于成长期,对社会对生活缺乏真正了解,当现实与理想矛盾,学习、生活遇到波折时,如恋爱失败、交友障碍时,很容易萎缩或愤世嫉俗,教师的帮助能避免恶性事情发生。
三、苛己是高职师德建构的内隐特质
苛己是高职师德建构的内隐特质,主要表现在:
1.勇于创新
创新是时展的动力与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观念的改变,市场经济的变化,都需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性人才。总书记在2011年4月9日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讲话,对创新人才予以了清晰的阐述。他说,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讨、用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人做出积极的贡献。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5年以来,“钱学森之问”引起社会各界广泛思考。如2011年5月30日,“985”“211”院校齐聚陕西杨凌共同探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人才的高职院校,更需要学校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调整专业、调整课程、摸索最佳的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教师参与社会生产实践,与企业一起改良、创新产品。创新包括观念创新与行动创新,观念创新是行动创新的前提。《规划纲要》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传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以应试教育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现代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导演,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将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来展示;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锻炼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行动上的创新,表现在教学上,就是摸索多种教学方法。正如《规划纲要》提出,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高职院校教学提倡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学、情境演练法、素质拓展法、实训教学法等,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2.技能精湛
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本科教学以研究为主,高职院校教学以掌握技能为主。企业要求学生能“零距离”上岗,马上能掌握专业技能为企业创造效益。企业也需要借用学校力量共同开发新工艺新产品,共同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建设、项目的培训中来。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企业都对高职院校人才提出了专业技能强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除了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需要精湛的专业技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兼职队伍难以组建,更多高职教师走的还是从学校到学校模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一方面要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3.学识广博
学生对教师敬仰,主要表现在对教师人品、学识的敬仰。学生渴望学识广博之师。如浙江中医药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中,“见多识广、上课幽默”成为同学们评价“好老师”的首要标准。同学们欣赏的老师能侃侃而谈。没有广博学识,又怎能侃侃而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拥有手机、电脑等,信息传播非常快。要跟上时代步伐,教师所得的信息要比学生多。高职院校教师所得知识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既要有理论,还要有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多学习,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理念,将书本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和人格力量,要以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宽广的胸怀、崇高的品德、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日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既要“学高为师”,又要“德高为范”。孔子说“教书者必先修己,育人者必先律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确解读高职师德内涵并内外兼修加以建构,高职院校教师工作虽累,但快乐着;虽苦,但有价值。
作者:周书云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沈又红.论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2]张玉贵.师之魂爱为本——绑着竹竿上课也光荣[N].中国教育报,2009.03
[3]中国新闻网.会上课才是好老师,大学生喜爱讲课幽默的老师[EB/OL].www.hie.edu.cn/jsfz/news.asp?new=360,2008.12
[4]周济.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努力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2004.09
- 上一篇:网络环境的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研究
- 下一篇:智力培养小学体育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