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职校师德建设方法
时间:2022-11-18 04:06:40
导语:试谈职校师德建设方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农村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1.高职教师自身素质良莠不齐
当下不少的高等职业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等职业院校升格而来的,由此升格后的高职院校教师不少学历水平偏低,综合素质也不高;再加上高职院校升格整合时间并不长,院校整体的办学质量还没能到达一定高度,致使院校知名度不高,培养的人才竞争力不够强,很难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这些因素都从整体上拉低了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往往就会服务意识弱、工作责任心缺乏、师表意识淡漠。
2.高职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要做好一项工作,务必要对这份工作充满积极热情的态度。不少高职教师从自身来讲就缺乏对教师工作的认同和教师事业的热爱,仅仅把教师工作当成是单纯的谋生手段,把多余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兼职或商业性的活动中去,而对自身的本职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更不用说花时间到关心学生、专注学术上去了。这种只教书不育人的工作态度,本身就是缺乏师德的表现。
二、高职教师师德建设问题的原因剖析
1.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影响致使高职教师趋“利”失“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念由追求精神价值逐步转向追求物质价值,以物质追求作为人生奋斗目标,以金钱收入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与经济社会密切结合的高职教育冲击自然不小。在经济社会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不良风气影响下,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浮躁、疏于学术、为利所驱,把教育教学工作商品化,一心只关注工作的经济回报,自然无心专注于自身师德的修养。
2.高职院校本身缺乏行之有效的的评价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
教师职称评定事关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职业满足感和荣誉感的重要动力。可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多局限于对知识水平、专业能力以及业绩成果的考量,对师德师风方面则并无明确详细的考量标准,于是,忽视师德建设也因此成了理所当然。教师职称评定对教师的侧重点关注方面也影响了高职院校自身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学校为了增强院校影响力,确保招生数量,只抓教师学术成果和职称认定,师德建设作为一个需多方努力方能略见成效的长期工作则不受重视。再加上学校缺乏必要的激励制度,使高职教师自身就缺少加强师德修养的意识和动力,师德建设便更形同虚设。
3.高职教师因自身沉重负担而无暇顾及自身师德修养
高职院校与社会的联系紧密,最直接的职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在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市场对实用性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高职教师为了“示范性院校”和“学生就业率”疲于奔命,除了上好专业理论知识课,还要帮助学生寻找实习单位,指导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相关技能的实践,再加上自身家庭问题以及职业道路发展规划问题的烦扰,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再顾及师德修养问题。
三、解决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建设问题的建议
1.促进思想转变,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
学校领导必须正确认识到,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师德建设极其关键。没有良好的师德,难以培育优秀的学生,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目标,重业务轻师德是目光短浅的表现。高职院校务必摆正师德建设的位置,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并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财力支持,确保师德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另外,还要完善高职教师的准入制度。在引进新教师之时,对教师思想品德的要求必须与其学历水平、科研能力等硬性指标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决不能为填补师资空缺,无视或忽视道德要求,务必保证新进教师道德高尚并对高职教育事业有热忱奉献之心。
2.建立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完善相关考核制度,设立师德监督机制
国家制定的教师职称评定必须加强对教师师德的重视,把教师师德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师德评价制度,把师德建设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制定详尽的师德考核测量标准及方法,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督导和学生评教,把教学督导和学生评教相结合的评价结果反映到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成果的认定、评优奖惩、任职晋升以及职称评定中。而对于师德的监督,可通过校园网络、接访家长和学生、校领导意见箱等具体途径,鼓励和支持社会、家长、学生等有关方面对学校师德建设进行实际监督和民主评议,通过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及建议,积极改进学校师德建设工作。
3.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培训
在新的历史时期,师德教育要重点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以及各种相关的专题教育。高职院校要多渠道进行师德培训,一方面要走出去,即组织教师到专业机构接受专业的师德培训,引导和教育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为教育事业奉献力量的信念;一方面要引进来,即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师德培养经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建设学习教育活动。培训过程还要注重校内校外相结合,通过校内以及校外的不断交流与沟通,让教师们能够相互学习和交流,真正地达到扬长避短,为师德建设起到推动促进作用。
4.促进教师自身对于师德培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其一,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师德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激励教师自觉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各级党组织要真正做到从政治上关心教师,业务上支持教师,生活上关爱教师,使广大教师从内心深处形成“追求卓越,追求优秀”的积极认同,真正做到爱国爱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二,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同时促进教师自我完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詹姆士在激励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一般只要发挥其能力的20%—30%,就能保住饭碗;而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话,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是前者的3—4倍,由此可见激励的重要性。学校要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激励制度,对师德高尚者予以宣传、表彰和奖励,树立师德模范供学习和效仿;对于那些学术不端、师德不良的教师要予以严厉批评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这也是促使教师自我反省的好方法。教师通过以师德模范为榜样,可取长补短,防微杜渐,自我教育也自我完善,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作者:郑晓华单位:广西大学教育学院
- 上一篇:合资企业工会的突出问题研究
- 下一篇:社会保障标准与工会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