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影像技术在师德培养的意义
时间:2022-07-09 11:01:50
导语:小议影像技术在师德培养的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影像相对于文字的优势不言而喻。影像的直观性和具象性能突破语言的限制,为不同语言的人们所共享;影像的多义性和模糊性能调动观者主动思考、发挥想象力,能促进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影像的信息性能够拓宽人们获取知识的通道,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特别是在数码影像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读图的时代”,影像成了人类之间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我们常常被为一张图片或一部影片所打动,所感染,这种体验是我们在抽象的理论中所无法真正体验到的。在师范教育中,影像提供给学生真实教育世界的体验、洞察、敏感以及反思。
如何运用影像技术培养师范生的师德,我们尝试用“体验+反思”的模式。以影像故事为基本体验来源,以反思(讨论或写作等)为基本方法,使师范生对教育活动的本质形成最直观的把握与理解,从而培养和提升其师德。
体验影像故事的内容可以是纪实的,这种影像故事因其真实性更能让人信服;影像故事的内容也可以是改编或虚构的,这种影像故事中添加了更多的教育性的要素。选择什么内容的影像作为师范生体验的来源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决定着有效反思的可能。过于商业化和戏剧化的影像故事会使人着迷于其结构和技巧,而忽略其叙事的内容;过于正统和平淡的叙事会使人感到苦闷和无趣,这些都不适合用于培养师范生的师德。有两类影像可以成为我们使用的对象。
记录危机的影像故事。“人们通常把突然出现的较大的且令人忧虑的中断了连续生活进程的事件称为危机。”[1]危机是人生的组成部分,是人的自我成长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只要人生存于世,危机便不可避免。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把危机看作是造成教育非连续性的一种因素,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危机常与一个新起点联系在一起,“危机越严重,渡过危机的决心越大,危机后的一种重新开始清心感就越酣畅。”[2]危机具有聚合和激励的功能。因此选择记录危机的影像作为体验的来源,会使观者出于没有危险的绝境。康德认为“欣赏暴风雨最好的位置不是在一条受到威胁的船上,而是在有很好的遮蔽物的坚实的地面上”,没有危险的绝境是最能理性分析问题、看清问题本质的地方。
启发心灵的影像故事。启发心灵的影像故事是培养师范生的师德的很好的体验来源。如:电影《死亡诗社》讲述了一个的感人故事,才华横溢的教师基汀试图以诗人般的热情在教学生诗歌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成为自己。他“怂恿”学生撕掉被奉为“权威”的刻板的教材,带着他们站在历史画面前用心聆听自由的声音,学着用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这群少年心中被压抑已久的激情渐被点燃,一些人开始学着冲破那些加在他们灵魂上的镣铐,把握自己的人生。然而,在那个保守、传统的环境里,基汀终究没有逃过“叛逆者”的悲剧。在基汀离开的时刻,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基汀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他用诗人般的激情完美地阐释了“教师”的真正身份:像“船长”一样引领孩子成为他们自己,引领他们“回家”,即使自己最后倒下。
讨论。课堂上,师范生将反思的结果以讨论的形式与大家共同分享,这有助于其产生更深刻的洞察与理解。通过讨论,其他参与者通过确定描述者的理解能否与自身经验产生共鸣,来分享描述者的观点。影像的主题在讨论中得到重新的审视、表述和解释。如:当一个学生听了另一个学生的描述后,深受触动,说到“××的评论让我深受启发,《放牛班的春天》这部温馨的电影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仁爱、友善、宽容的力量,而且让我体会到原来教育可以如此美丽,教师可以如此的幸福……我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也要尝试做一个心灵的启蒙者,让教育充满幸福。”
写作。师范生通过课后的写作(或重写、改写等),用语言“还原”影像中的体验,来发掘教育生活的意义。写作是一个“主体性客体化”的活动,它既是一种基于文本的思考,又是一种实践活动。“写作提供我们基于文本的反思,将我们与知识分离然后又使两者相对,将我们与我们的生活世界分离然后将我们的思想与直接行为分离,从我们的具体参与中抽象我们的生活感受,又使这感受客观化。”[2]写作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教育叙事、反思日记、反思随笔的形式完成,可以是以文本写作的形式在纸上完成,也可以是通过blog的形式展现。对于写作切入点的选择,师范生可以将多个主题进行统整,找到自己要写作的角度,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主题进行分析。如:一个师范生在看完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后,从行为主义对人的规训的角度写道:“刚开篇的‘刺激———反应’让我的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回想起自己在中学时代所接受的教育……那些规训的言语和残酷的制度,就像是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我们。这个电影让我意识到教师的工作不仅仅在于管理,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性,启发和引导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
作者:殷宝媛孟庆红李晓东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 上一篇:中职老师师德现况调研
- 下一篇:研究生辅导员师德建设探索